返鄉創業好青年個人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

返鄉創業好青年個人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返鄉創業好青年個人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返鄉創業好青年個人事蹟材料1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出現了年輕人返鄉創業、紮根農村的熱潮。在這個廣闊的舞臺上,一批批優秀青年特別是90後回到家鄉,投身發展,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知識和汗水編織和實現了創業夢想,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助力農村。淄博市博山區赤上鎮聶家峪村的黃遠才就是其中之一。

  辭富居貧,從青島到聶家峪村

  “他能夠決定回來,放棄在青島月薪過萬的工作,最終決定回到這個貧困的山村,讓我非常感動和鼓舞,也堅定了我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四年前,池上鎮聶家屯村書記黃遠才“不置可否”了第一個在村委會最困難的時候從青島大學畢業學旅遊的大學生黃。說到這裡,他面前的這個七尺男兒有點感動。“用普通人自己的話說,他決定回來做,他真的不顧一切地出去了!”

  位於淄博市博山區赤上鎮的聶家峪村,是位於山東省中部山區的一個偏遠小山村,面積3600畝,耕地不到400畝,153戶353人。過去赤上鎮一直有一句話,三個山谷最窮,包括聶家峪村。有一句話很誇張:窮人沒有飯吃只能吃蔬菜,村裡小溪裡的水被染成綠色。周圍村子的女孩都不願意在這個村子結婚,怕沒飯吃會餓死。

  聶家峪村兩委在嘗試鄉村旅遊轉型時,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要轉型為鄉村旅遊,必須引進人才。引進專業人才不容易。村裡沒有資本,也沒有高薪。再加上農村艱苦的條件,最後的結論就是沒有人會來這裡打工!

  當時,黃元才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弟弟。

  2015年春節期間,黃遠才和黃一起吃飯。表哥試探性地問表哥是否會考慮回國創業。談了半個晚上,表哥不同意表哥的要求。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黃遠才從未放棄過自己的想法,而是時不時地把村裡發生的事情告訴表弟:村民們不停地種樹,到處集資,為村裡最後一個專案做準備.

  黃的父母一直堅決反對兒子回老家。他們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賣鐵供兒子上學,希望黃能早日走出這個貧困的山谷,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去大城市為更好的生活而奮鬥。

  沒想到,2016年底,在父母的強烈反對下,26歲的黃辭去了青島旅遊公司經營部經理的職務,帶著全部家當回到了村裡。

  雪中送炭,村裡又有了年輕人

  “近年來,國家政策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很多周邊地區畢業的學生也開始創業。在外工作4年後,他們也學到了很多旅遊運營管理方面的工作經驗。表哥堅持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地方各級領導也越來越重視。考慮了幾個因素後,他們最終決定回來。”黃回來後,希望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幫助表弟做事業。

  這一來,黃遠才和其餘村委會都有了主心骨。黃迴歸後,山東農園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專門從事旅遊開發經營的規劃與管理。六名年輕的大學生陸續被招進來,其中四名全職在公司工作,兩名兼職設計和宣傳。年輕人來了,聶家峪鄉村旅遊開發專案又活了。

  潛心耕耘,把家鄉變成詩和遠方

  “目前,有很多困難。從身邊有幾個小夥伴,到一個人,再有一群小夥伴,我學到了很多。除了普遍存在的金融問題,鄉村振興和鄉村旅遊,除了普遍存在的金融問題,土地和年輕人是最大的問題。”2016年從青島辭職後,他回到了自己出生長大的小山村聶家屯村,黃也回來了

  村已經整4年了。

  “錢和人的問題不多說了。簡單說一下土地問題吧。當遊客來到之後,需要透過吃、住、玩等產業專案產生收益,需要容載場所,就需要搞建設,而沒有建設用地就面臨建著被拆的困境,更留不住遊客。土地指標對於鄉村來說非常難獲取,儘管全市每年拿出5%的用地指標用於鄉村發展,平均到鄉村還是很少。除了建設用地短缺,生態紅線的制約問題也是嚴重阻礙發展的重要原因。”

  黃元孔繼續說:“近10年來,聶家峪村陸續種植各種綠化及果樹30餘萬株,來綠化荒山,打造生態環境,打造大櫻桃、珍珠油杏、獼猴桃等採摘園區200餘畝,種植3600株櫻花樹、修建5.5公里環山路,打造十里櫻花漫道,種植6萬株黃櫨打造千畝紅葉谷。但是綠化起來的荒山大部分都被劃入生態紅線內,這十分制約後期旅遊公司與村集體在休閒農業上的發展。聶家峪村也通過當地政府上報建議予以調整,但沒有成功,希望上級領導可以予以解決。”

  在鄉村振興建設用地使用上,黃元孔建議,將鄉村振興的土地優先配給積極發展、有產業基礎的鄉村,支援鼓勵他們發展的同時,讓他們摸索發展模式並樹立榜樣,探索土地使用方式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源(人才、資金)進入鄉村,將可行的方法彙總推廣。

  由於黃元孔畢業時間相對較早,他沒能享受到市裡關於人才引進方面的相關優惠政策。“這種事沒辦法,畢業年限超了。在‘90後’裡,我算最老的。”黃元孔一邊苦笑一邊喝了口茶。最困難的時候,他沒有工資領,社保斷繳了兩年。2019年村裡情況稍微好點之後,他才又把社保續上了。

  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山東農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將聶家峪村鄉村旅遊產業品牌化,打造了“魯中印象·聶家峪”南拾田園文旅鄉村振興建設專案。該專案被列為淄博市重點專案,已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入3500餘萬元,成為集餐飲、住宿、會議、研學、農業採摘、垂釣、賞花、小型音樂會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截至2019年公司營收達203萬元,其中為村民分紅約27萬元,給村集體上交12.64萬元。聶家峪村先後獲得了“全國森林康養示範建設基地”、“山東省美麗休閒鄉村”、“山東省森林村居”、“十百千工程示範村”、“青島大學旅遊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淄博職業學院國際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博山區農村青年創業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當初幾個滿腔熱血、胸懷大志的同路人,陸續離開了。黃元孔咬牙堅持了過來:“困難就是試金石。我認為情懷和理想遠比錢重要!如果當初為了掙錢,我可能不會放棄在青島奮鬥了4年的成果回到這裡。兩地的差距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正是這一方生養我的水土、這些操著鄉音的親人,讓我能一直堅持下來。看著現在的採摘大棚、果園、精品民宿和年底即將投用的遊客服務中心,想想以前這裡的荒山野嶺,這種成就感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我們的隊伍,投身到脫貧攻堅振興鄉村這一浩瀚的洪流中來,這將是我們90後的另一種時代的`寫照。”

  返鄉創業好青年個人事蹟材料2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家的龍陽鎮蒲石村返鄉大學生團員閆夢倩得知團組織發出《返鄉大學生團員們,請到社群(村)報到》的倡議後,她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到村委會報到。用她的話講:“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當代大學生,我願意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勇擔使命,為抗擊疫情出份力”。

  當好疫情防控“宣傳員”。作為女孩,閆夢倩說疫情雖猛如虎,但她不怕,因為在她看來,只要宣傳到位,讓村民都懂得做好自我防護,沒事少出門,就是安全的。所以她主動要求承擔起宣傳這一艱鉅任務。一方面,她跟隨村上幹部穿梭在村裡的巷道、路口和勸返點,遇到想出門的村民就主動上前講明疫情形勢和政策,勸阻在家少出門;另一方面,作為大學生,懂得發揮青年人的特長,幫助村委會透過廣播、標語、手機簡訊、微信等方式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做到宣傳全覆蓋、政策家喻戶曉。

  當好疫情防控“守門員”。一邊宣傳,一邊她又主動到到村勸返點參加執勤。每天早上屬她來得最早,早早就到勸返點等待工作交接,打掃好勸返點的衛生,檢查勸返點的消毒液、體溫計、出入登記表等是否齊全。“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何時回來?去幹什麼……”總是能聽到閆夢倩清脆的詢問聲,她在堅守崗位過程中,對外來人員和車輛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檢查和消毒,對外出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和登記,用實際行動保護一方平安。她不僅堅持為進村的車輛和人員做好消毒,還會細心地為廢棄口罩丟棄桶、勸返點的各個角落進行消毒,切實保護好勸返點和自身安全,不讓病毒有可乘之機。

  當好疫情防控“打字員”。作為大學生,懂電腦,打字快,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大作用。一方面,她配合參與村上工作,協助村上開展列印、影印、宣傳等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對接上級需要完成的資料摸排和統計工作,村幹部填好紙質表,由她將紙質表輸入為電子錶。村幹部無不感慨,還是大學生效率高。

  閆夢倩說:“作為一名學生團員,雖然我還沒有步入工作崗位,但只要人民、社會和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絕不退縮;雖然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人人都貢獻出一份力,這個力量就會很強大,就會最終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返鄉創業好青年個人事蹟材料3

  無論是在光澤縣鸞鳳鄉油溪村的武夷綠園蔬菜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的田頭,抑或在光澤城區的合作社蔬菜平價銷售門店,你總是能看到一個嬌小的、能幹的身影,她要麼指揮著工程人員安裝蔬菜大棚,要麼引導著銷售人員熱情服務早市的顧客,她就是27歲的葉芬。2011年從蘇州大學材料學院紡織工程專業畢業後,她在蘇州市一家公司上班,月薪過萬元。兩年後,她毅然決然放棄高薪的工作,說服了家人,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始打造這一片屬於她自己的綠色蔬菜基地,孵化自己的夢想。她說,她要為家鄉光澤構建中國生態食品名城添磚加瓦,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理想火花點燃創業希望之路

  2007年從山區小城的仙華洲考上大學的葉芬,經過四年的大學洗禮和兩年工作的磨練,對工作和生活有了嶄新的認識。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她想到自己的家鄉位於城鄉結合部有大片閒置的待流轉土地,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自然條件利於種植蔬菜且銷售有廣闊市場前景,是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增長的新優勢產業,她想這或許就是她揚帆起航之時。就這樣,一個美麗的基地藍圖在她腦海中漸漸的形成,她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將原來由她叔叔原始經營的六十畝蔬菜基地,擴充套件為現在的蔬菜基地面積300畝,建成大棚100餘畝,其中智慧溫控大棚40畝,保溫大棚60多畝;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80kv供電線路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蔬菜種植基地,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光澤縣武夷綠園蔬菜專業合作社,註冊了“綠夷”商標。合作社創社以來共帶動農戶712戶,種植無公害時令蔬菜品種50多種,年產蔬菜產品1500多噸,約佔光澤縣蔬菜總需求量的10%,現已成為我縣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合作社2015年12月被選為全省供銷社系統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2016年3月被列入福建省副食品調控基地。

  二、觀前景思對策典型示範共發展

  葉芬一邊抓好合作社的蔬菜生產、經營,一邊細心注重政府政策導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讓葉芬深受啟發。在“精準扶貧”的政策引導下,不斷規範引領,逐級建立示範社,同時她還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培育了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農業產業帶頭人,切實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目前,加入武夷綠園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和務工人員均來自當地及周邊的村民,為社員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解決了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在打造“精準扶貧”升級版時,葉芬透過優先流轉建檔立卡貧困戶閒置土地、優先僱用貧困戶為其解決就業問題、優先考慮貧困戶透過土地等生產資料加入合作社成為社員等一些列舉措來幫助貧困戶脫貧,她說預計在2016年底能夠幫扶周邊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她說,在農村曾有許多人因為收入過低或失業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留守兒童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蔬菜基地解決的部分勞動力在一定程度使這種現象呈現好轉局面。如今,合作社已成為當地引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帶領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紐帶”,這正是葉芬兩年來倍感欣慰的事情。

  三、執著追夢,科技助力,誠信做實業

  學紡織工程的葉芬對種菜一竅不通,不論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還是種植方面的問題,都需要她重新去學習,但她並不氣餒,千方百計學習相關知識。兩年來葉芬除了向有經驗的菜農虛心討教外、自學各類科普書籍外,還透過聘請省級農科專家、縣級農業科技人員為社員開展技術指導與培訓。透過制定發展規劃、融入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技術,不斷提升專業合作社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隨著科學技術的引進和普及,專業合作社也催生了一批懂知識、會技術,頭腦靈活、思路開闊的新型社員,實現了人力資源和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葉芬在經營上注重人才培養,重點圍繞合作社帶頭人、經營管理人員、種養能手素質提升,培養了一批合作社領軍人才。她要求合作社全體社員矢志不渝的按照無公害標準進行生產種植,遵循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統一的價值觀,誠信為人做事。

  四、創品牌強營銷科學規劃求長遠

  50多種“綠夷”無公害時令蔬菜在城區中洲菜市場、陽光花園等6家平價直銷店內銷售,讓葉芬的事業越來越寬廣。在這些直銷門店,葉芬要求銷售人員把有限的服務做的無限好,衛生、熱情永遠都是擺在第一位,正是這樣的做法,所有的銷售門店每天一開市迎來的總是大量的回頭客。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葉芬在蔬菜的經營上已不侷限於現在一些蔬菜批發的模式,她正把她蔬菜向著接受預定,配送,從基地到餐桌,提供最生態、綠色的食品方向發展,“合作社+公司+微企業+電商模式”的新型銷售渠道正在嘗試實踐中。

  五、學習“永葆奮鬥精神,永懷赤子之心”

  葉芬返鄉種菜,立志做一名新時代新型農民。在生活中,她樂觀開朗、隨和健談;工作時,嚴謹認真,不急不燥,不怕風吹日曬,田間地頭的活兒幹起來也得心應手。她說,年輕時就該孜孜不倦的多讀書,邊讀書邊思考。

  她說,仰天大笑出門去,莫後悔,不猶豫,超越自我,永葆奮鬥精神,永懷赤子之心。

  返鄉創業好青年個人事蹟材料4

  趙彩玲,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中共預備黨員。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不畏嚴寒、不懼風險,以踏實肯幹、積極認真的態度,第一時間主動參與到家鄉基層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加入村裡組織的“黨員突擊隊”,並擔任村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分隊的隊長,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 ,帶領其他大學生志願者奮戰一線,充分發揮了一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在2月16日並期播出的《戰疫情——高校在行動》特別節目中,將趙彩玲作為高校返鄉大學生戰“疫”優秀黨員志願者進行了採訪和報道。

  一、疫情當前挺身出,基層防控獻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持續蔓延,作為一名返鄉大學生,趙彩玲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形勢。她所在的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石橫鎮北大留村是當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最早的村子之一,從大年初一開始就吹響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號角。趙彩玲在得知村委招募志願者的訊息後,第一時間聯絡村支書表明了自己想要在村裡做防控志願者的意願,並馬上投入到防控工作中,成為最早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學生志願者之一。

  今年剛成為中共預備黨員的她,在加入志願者隊伍後,以身作則,積極工作。由於表現突出,她被安排擔任村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分隊的隊長,帶領其他四名大學生志願者一起,組織開展防控知識宣傳和勸阻村民外出的工作,參與防控宣傳條幅的懸掛、防控護欄網的安裝以及其他需要機動參與的工作。趙彩玲牢記黨旗下的誓言,衝鋒在前,充分發揮了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得到了村裡廣大群眾的認可,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的第一線高高飄揚。

  二、因地制宜巧宣傳,踏實肯幹叩初心

  相對城市而言,在農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更大。農村的資訊獲取方式相對比較落後,又以老年人居多,這一群體往往對疫情防控知識知之甚少,思想難以與時俱進。疫情發生後,村裡還是有很多老人不聽勸阻、對疫情不以為然,趙彩玲急切地想要找尋合適的方式向防控意識薄弱的村民宣傳防控知識,並對村民加強管理。

  在與村支書溝通後,她馬上組織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分隊,藉助村廣播站的“大喇叭”,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村民宣傳防控知識,並向其解釋疫情發展動態,號召廣大村民出門戴口罩、儘量少出門,透過村民易於接受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系統全面的防控知識宣傳。為協助村委加強對村民的管理,志願服務小分隊還承擔著定時在村裡巡邏的工作任務。由於村民外出活動時間較為分散、不集中,晨練和晚練的村民較多,她與其他隊員商量,及時改進工作方法,調整工作時間,每天早晨七點半就集合隊員開始在村裡的街道和公園廣場裡巡邏,督促早起晨練的村民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主動安排夜間突擊巡邏,嚴防晚上散步的`村民扎堆聚集。由於村民素質參差不齊,有時難免出現對防控工作不配合的情況,比如防控工作初期,經常有村民試圖逃避村口防控檢查站的檢查而透過村裡的偏僻野路進出村,發現這一情況後,趙彩玲及時向村委提建議,協助安裝疫情防控護欄網,對防控薄弱區域加強監管,有效制止了試圖私自進出的村民。為統籌安排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她協調志願者們採取分組開展工作的方式,增加巡邏密度,提高巡邏強度,顯著改善了工作效果。

  三、青春之花綻光彩,先鋒模範樹榜樣

  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趙彩玲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責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疫情發生後,她沒有考慮個人得失和工作風險,義無反顧加入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志願服務時間裡,她沒有請過一天假,也沒有因為天氣寒冷、早起巡邏、防護措施簡陋、工作內容枯燥等困難而想過放棄。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她努力用年輕人的方式傳播正能量,積極透過網路傳遞戰“疫”信心,讓防控戰“疫”知識被更多的年輕人看見。她不斷耐心勸說、周到服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醒身邊人提高防控意識,自覺居家隔離,為凝聚防控力量做出了突出貢獻,體現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時代責任和使命擔當。她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堅定不移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受到村委會和廣大群眾的一致肯定。央視《戰疫情·高校在行動》特別節目對她的事蹟進行採訪報道後,趙彩玲就成為了村裡志願者中的“標杆”,村民們受其鼓舞,防控自覺性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在她的示範引領下,又有兩名返鄉大學生申請加入到防控工作中來,她所在的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分隊也逐漸壯大起來。

  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趙彩玲牢記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勇當先鋒、敢打頭陣,態度堅決、行動迅速,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為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青春,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使得青春之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綻放出了絢麗的色彩,充分體現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為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戰“疫”青春榜樣。

  返鄉創業好青年個人事蹟材料5

  宋宇晴,女,中共黨員,現就讀於海洋與空間資訊學院通訊工程專業1802班。曾任青馬五班團支書、海空學院科協秘書長,現任校團委社團管理部副部長、校科協團總支書記、通訊工程專業學生黨支部紀檢委員、海空學院科協副主席、學院團委組織部副部長。曾獲得過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第六屆山東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學校創新創業實踐卓越之星一等獎學金、中國石油獎學金、科技創新獎學金、突出成績獎學金、文體發展獎學金,以及優秀學生、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一、思想上進,求真務實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她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也曾被選為學生代表,參加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學習會議精神。為了進一步要求思想上的進步,她主動加入了第25期青年馬克思主義骨幹培訓班,擔任班級團支書,並獲青馬優秀學員榮譽證書。她曾加入校學生黨建服務中心,成為考核督導部的一員,擔任通訊專業本科生黨支部紀檢委員,在工作、學習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勤奮學習,積極進取

  在大學裡,她始終秉持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理念,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學習,不斷地超越自己。在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下,前兩個學年,她的綜測成績均排名專業前10%,在豐富專業知識的同時,她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培養與計算機相關的素養,曾獲得中國石油獎學金、五一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工技術競賽二等獎、省物理競賽二等獎、省數學競賽三等獎等,她也取得普通話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和英語四級證書。

  三、迎難而上,開拓創新

  創新創業是她在大學裡一直熱愛併為之堅持的事情,她是一個敢於嘗試的人,從創新賽到營銷賽,從創業公司到大創專案,在幾十個比賽中都有她的身影,從南教小講臺到北京BOE決賽現場,她作為答辯人和大家講述她的雙創之路。抱著對雙創比賽的熱情,她從小比賽做起,在大一便和同學組隊參加學校“BOE創新挑戰賽”,構思專案、撰寫計劃書、製作PPT、從無到有,最終取得校賽二等獎的成績。有付出終會有收穫,最終她作為本科生第一負責人帶領團隊獲得“網際網路+”和“挑戰杯”比賽的省級金獎,也作為隊員參與另一專案,獲得“挑戰杯”國家銀獎。她作為負責人獲得學校2020年“未來杯”思創賽一等獎,也是學校自主創業賽道的第一名,她曾獲得學校創新創業實踐卓越之星一等獎學金、科技創新獎學金、山東省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等。從開會研討到訓練答辯,從初步培訓到細緻打磨,從初賽路演到金獎排位賽,她一直認真對待每一次經歷。在追尋雙創之美的路上,她在不斷地成長,真正做到以科技創新為魂。

  四、服務同學,力求卓越

  在做到“術業有專攻“的同時,她也在全面發展自我。她任職校科協團總支書記,參與組織省優秀專案訓練營;任學院科協副主席,在兩大賽中發動870餘人參與,評審專案270餘項,學院獲評網際網路+優秀組織單位,打造網際網路+比賽“海空現象”,為了更好得宣傳海洋文化,她也參與策劃大學生海洋文化科技節,舉辦“海空杯”比賽,吸引來自北京郵電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近千名學生參賽。她也積極參與團委工作,任學校團委社團管理部副部長,參與組織百團大戰等大型活動;擔任院團委組織部副部長,制定團學規範。認真完成每一次任務,是她對自己的要求,即使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她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調整自己的狀態,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新的社會工作中。在學生工作中,她不斷鍛鍊自己的能力,真正成為一位傾心奉獻的學生工作者。

  五、志願服務,感知社會

  她也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擔任“能源智慧未來”大賽志願者,從機場接機到全程負責嘉賓學校的工作安排,她細心的服務態度,獲得對接老師的高度好評。她也擔任過ACM大賽志願者,積極參加石大學子回校宣講會等實踐活動。在大三寒假,她積極參與青鳥計劃,作為返鄉大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家鄉發展。志願服務,讓她更加了解社會,感觸生活,並不斷踐行感恩奉獻的美好品德。

  從科技創新到學生工作,從鍛鍊能力到服務他人,從提升思想到文體發展,在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裡,她努力拼搏,從不辜負有夢想的青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宋宇晴同學會繼續嚴格要求自己,以“向海圖強,只爭朝夕,腳踏實地,昂望星空”激勵自我,勇敢做一個“追夢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