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原文及翻譯賞析

登幽州臺歌原文及翻譯賞析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詩作。此詩透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登幽州臺歌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原文

  登幽州臺歌

  朝代:唐代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註釋: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2)前:過去。

  (3)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聖君。

  (4)後:未來。

  (5)來者:後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6)念:想到。

  (7)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9)涕:眼淚。

  賞析:

  這首詩寫於公元696年(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公元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名家點評

  明代楊慎《升庵詩話》:其辭簡質,有漢魏之風。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兩“不見”,好眼。“念天地之悠悠”,好胸中。

  明末清初黃周星《唐詩快》卷二: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清代宋長白《柳亭詩話》:阮步兵登廣武城,嘆曰:“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陳拾遺會得此意,《登幽州臺歌》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假令陳、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臺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徵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