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原文及賞析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原文及賞析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譯文

  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

  悠閒地捧起佛門貝葉經,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

  佛經真諦世人並無領悟,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

  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但修養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禪院多麼幽雅清靜,綠色鮮苔連線竹林深處。

  太陽出來照著晨霧餘露,蒼翠松樹宛若沐後塗脂。

  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

  註釋

  ⑴詣(yì):到,往。超師院:指龍興寺淨土院;超師指住持僧重巽。禪經:佛教經典。

  ⑵汲(jí吉):從井裡取水。

  ⑶拂:抖動。

  ⑷貝葉書:一作“貝頁書”。在貝多樹葉上寫的佛經。因古代印度用貝葉書寫佛經而得名,又叫貝書。

  ⑸東齋(zhāi)指淨土院的東齋房。

  ⑹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了(li?o):懂得,明白。

  ⑺妄跡:迷信妄誕的事蹟。

  ⑻遺言:指佛經所言。冀:希望。冥:暗合。

  ⑼繕性:修養本性。熟:精通而有成。

  ⑽道人:指僧人重巽。繕:修持。

  ⑾膏:潤髮的油脂。沐(mù木):溼潤、潤譯。

  ⑿澹(dàn)然:亦寫作“淡然”,恬靜,沖淡,寧靜狀。

  ⒀悟悅:悟道的快樂。

  創作背景

  此首詩為詩人被貶永州時所作,約寫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當時,柳宗元住永州龍興寺。龍興寺在城南,住持僧為重巽,坐禪於龍興寺淨土院,與往在龍興寺西廂的柳宗元相鄰。詩中所說“超師院”的“院”是指淨土院;“超師”自然是指重巽。由於重巽是楚之南的“善言佛者”,故稱其為“超師”。柳宗元於永州好佛求其道,主要是拜重巽為師,或請其講“佛道”,或到淨土院讀佛經。

  柳宗元生活在一個腐朽衰敗的時代,身為統治階級的一員,客觀上受到無數打擊,主觀上又受到儒、釋、道“三教調和”思想的'限制,結果才不得施展政治抱負,貶斥終身,壯志未酬,走完了悲劇的一生。他像當時大多數有志於積極用世的封建知識分子一樣,在社會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上堅信儒家學說,以實現堯、舜、孔子“聖人之道”為奮鬥的最終目的;同時又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崇信佛教,主張“統合儒釋”(《送文暢上人登五臺遂遊河朔序》)。不過,他的崇信佛教,與王維愚妄地佞佛逃世不同,與白居易以信佛寓“獨善之志”也不同。他是把佛教與諸子學說並列看待,想從中找出積極有益的內容作為濟世的手段,以實現“輔時及物”的理想。不幸的是他沒有也不可能如願,由於自身思想上的主觀唯心主義因素和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學傾向,最終落入了佛教唯心主義的泥沼。特別是在他遭貶永州之後,由於政治上的失意,前途無望,更促使他到佛教中去尋求寧靜與解脫,其時佛教對他的消極影響就更明顯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