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通用7篇)

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通用7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1

  本年度,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援和正確領導下,我局全體幹部職工團結協作,採取切實措施,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目標任務,現將完成情況報告如下:

  一、文化旅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一)落實縣十二屆黨代會以及縣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工作報告目標任務,切實推進文化旅遊事業發展,以文化促旅遊,以旅遊帶動文化。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快全國文化先進縣建立工作,順利透過驗收,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加強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旅遊收入穩步增長。縣被授予“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稱號。

  (二)認真抓好文藝創演工作,多出文藝原創作品,打造地方特色文藝品牌,年內創作歌詞16首、歌曲16首、迷昜鍋莊音樂舞蹈第四輯一套共12章節,以建設“和諧家園”為題材的小品3件,舞蹈節目6個。積極配合市藝術劇院在我縣完成公益性演出20場,本局組織文化單位完成下鄉演出30場。

  (三)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改進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內容,匯同組織部、民政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制定了《加強農村及社群公共服務站點執行管理的意見》。縣、鄉(鎮)、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鄉(鎮)綜合文化站每週開放35小時,村文化活動室每週開放15小時以上。縣圖書館新館已於8月底完成搬遷,新購圖書登記上架、圖書資料錄入等基礎性業務工作有序推進。所有服務視窗於9月下旬全面開放。為全縣12個鄉鎮及88個行政村文化站、室增購了電腦、行動硬碟等裝置。新建農家書屋17家,全部完成圖書及裝置配送工作。確保了所有基層服務點的文化資訊資源共享、農家書屋服務、文體活動服務三項主要活動常年舉辦。

  (四)繼續推進文化品牌建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確定以建設安寧河流域特色文化縣為事業發展目標,在系統內成立迷昜文化研究會,落實專人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工作。廣泛收集並整理各種本土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素材,組織創作人員加工提煉,儘可能出作品、出精品。繼續在全縣城鄉推廣迷昜鍋莊舞,不斷鞏固廣場舞會作為我縣的文化活動品牌地位。本年度舉辦全縣性大型文化活動6次,比較上規模有影響的有:“元宵之夜”焰火文藝晚會、迷昜花會開(閉)幕式文藝演出、建國六十週年系列慶祝文藝活動。縣文化館、圖書館努力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日常館辦活動長期開展,節假日加班加點向群眾開放。在公眾資訊網上公示服務指南和內容,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五)保護文化遺產,推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進,人員、經費全面落實。日常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到目前為止,田野調查已全面完成,普查點605個。所有資料已蒐集、整理完畢。完善了縣域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制度,對境內的各級文物點進行了2次拉網式消防安全檢查。組織專門人員對掛榜清真寺、何家壩遺址和“五七”幹校舊址再次進行界限勘察和相關資料蒐集整理,完成了該三個文物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資料。落實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山傈僳族“約德節”保護措施,確定2位傳承人,由省文化廳進行了公佈並頒發了證書。

  (六)加強隊伍建設。管理、執法機構健全,編制、人員、經費到位,並經專門業務培訓,持證上崗。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執法隊伍建設,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人員經費足額到位。全年舉辦業主法規培訓班6次,按工作要求及時向市局、執法支隊報送相關工作資訊11期。

  (七)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文化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文書檔案齊備、規範,在各文化經營場所公佈“12318”舉報電話,確保24小時暢通無誤,凡接到群眾舉報,能做到在第一時間內趕到事發現場,重大案例處理情況及時向群眾公示,認真對待群眾來信來訪,做好登記,及時處理,件件有結果。

  (八)強化市場監管,認真堅持市場巡查制度,採取日常巡查與突擊檢查、獨立檢查與聯合行動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對本縣文化市場的監管。城區的網咖、電玩、歌廳做到了每星期巡查2—3次,鄉鎮做到了每週一次,執法隊伍70%以上的工作時間用於巡查市場,收繳非法光碟1150碟,處罰違規網咖6家。全縣城鄉文化市場經營有序、健康發展,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九)紮實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全年組織專項行動14次,其中協同工商、公安、團委、教育開展聯合行動8次,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了專項整治,加大了中考、高考期間“保考治噪”的整治力度,有效淨化了校園周邊環境,邀請團委、婦聯、教育、社群對學校周邊及娛樂場所進行4次巡查,廣泛聽取意見,以便更好的提高整治效果,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十)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合理調整城區文化產業經營佈局,將城北新區商業步行街打造成為本縣文化產業集中經營區域。目前,已引入歌舞娛樂、電玩、網咖等經營業主30餘家。培育了德輝科技,現代網路、紅色激情娛樂城為代表的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匯同相關職能部門,確立了南部新城親水戲水核心區文化產業群建設專案。專案規劃及相關圖紙已全面完成,年底以前將啟動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初步確定將迷昜龍舟文化節、迷昜花節和迷昜品果節作為我縣重大文化旅遊產業專案。開展文化產業培訓4期,參與216人次。

  (十一)旅遊產業有序發展,全縣實現旅遊總收入達到5億元,已完成招商引資1400萬元,完成投資3700萬元。

  (十二)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加快親水戲水、享受陽光休閒度假區專案建設。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移民安置、環評三個報告。12月,SWA公司、上海同濟大學將完成深化專案規劃和詳規。投資1000萬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城南電站堤壩、河堤立柱工程,啟動土地徵用工作。

  (十三)啟動了龍潭溶洞旅遊區建立國家4A級旅遊區相關前期工作,完成規劃,制定了建立實施方案,完成了景區旅遊購物點建設,完成遊客接待中心、景區標識標牌的規劃設計和部分標識標牌的設定。指導景區內3家農家樂進行改造和升級,每家農家樂接待規模都在500人次以上,完成投資100萬元。紮實開展城鄉綜合環境治理進景區工作,梳理制定龍潭溶洞環境綜合城鄉環境整治進景區方案,積極治理景區內綜合環境和服務提升等工作,努力確保景區平安穩定、整潔宜人,樹立良好的視窗形象。

  (十四)啟動海塔世外桃園和普威綠野花鄉景區建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前期實施工作,完成規劃,完成海塔世外桃園旅遊區及普威雪梨觀光園鄉村旅遊觀光的景區大門、標識標牌設定、觀景亭、普威濱水景觀和海塔景區專用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任務,共完成投資2300餘萬元。

  (十五)二灘小環線北岸規劃和得石鎮旅遊集鎮規劃,黃磷廠遺址旅遊專案規劃等正與市旅遊局協調配合落實規劃設計單位,積極推進規劃進度。得鹽路得石鎮至三灘橋7。5公里道路改造正努力協調由市交通局牽頭進行建設,目前尚無進展。完成鹽米路三期普威至白坡張門扎段水泥路面鋪築並實現通車,完成投資2100餘萬元。

  (十六)指導安寧明珠大酒店積極做好建立四星級旅遊飯店相關準備工作。

  (十七)成功舉辦了·迷昜花會、迷昜元宵焰火文藝晚會和品黃草櫻桃等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擴大了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邀請一流策劃設計單位精心製作了兩種版本的《旅遊》宣傳冊,採取各種方式組織縣域內旅遊企業到大連、重慶、成都、江浙等地實地宣傳、推薦和參加各類促銷活動,節慶活動期間與涼山州日報社、日報及我市最大的網站GOGO等媒體合作,將宣傳範圍擴大,進一步增強了旅遊宣傳面和對縣外遊客的吸引度,我縣旅遊宣傳影響日漸明顯。

  (十八)強化對旅遊市場的監管,全年開展執法監督培訓2次,經營業主培訓4次。堅持對旅遊市場重大節假日和不定期的檢查和督導,全縣旅遊環境進一步得到最佳化。本年我縣無重大旅遊質量投訴和旅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旅遊投訴結案率和滿意率達100%;積極推進旅遊協會工作,發揮協會的作用,努力促使旅遊經營單位提高服務質量、協作和規範服務;按時報送傾旅工作資訊和旅遊相關《動態資訊》。

  二、保證目標完成情況

  (一)加強了機關效能建設,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改進機關作風,簡化辦事程式,提供服務質量,努力讓人民群眾滿意。

  (二)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增強黨務、政務及財務工作透明度,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嚴肅各項工作紀律,繼續發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作風,努力完成了各項工作指標。

  (三)加強機關政治思想工作,堅持每半月一次學習制度,全年集中政治學習12次。

  (四)認真抓好黨建工作,按照基層黨組織十項生活制度要求完成各項指標內容。

  (五)按照縣委安排,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六)認真做好了維護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等工作。

  三、單專案標完成情況

  (一)完成了與縣政府簽訂的《消防安全責任書》要求的各項工作任務,確保文化旅遊場所全年不出現消防事故。

  (二)完成了與縣政府簽訂的《安全生產責任書》要求的各項工作任務,確保文化旅遊場所全年不出現安全事故。

  (三)完成了與縣政府簽訂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要求的各項工作指標,確保本系統無違法違規現象。

  (四)按照衛生、檔案工作指標要求,實現了本年度任務達標。

  (五)完成了城鄉社群建設工作任務。

  (六)認真開展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確保取得實效,並形成了長效機制。

  (七)完成了與縣委、縣政府簽訂的其他《目標責任書》以及縣委、縣政府或縣委辦、縣政府辦發文明確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的專項工作。

  四、創新工作完成情況

  (一)全面推進基層文化工作年度目標責任制,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切實解決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開展活動面臨的困難,把現有文化陣地用好用活。

  (二)抓好鄉村旅遊發展重點地區(普威、海塔景點),以及縣城周邊農家樂的升級換代(普威23家、海塔17家)和冬春度假鄉村旅館接待、培育,提升我縣旅遊接待水平和檔次。

  五、年目標任務難點

  (一)旅遊招商引資目標僅完成了1400萬元的引資任務,難以完成多達1。5億元的引資目標。原因在於親水樂園等大專案沒啟動,旅遊服務接待體系不完善、參與專案缺少,加之我縣所處地域位置、人氣狀況及文化旅遊資源現狀和當前文化旅遊引資的現實困難以及整個旅遊業還處於發展中,真正參與旅遊專案開發和投入的極少,雖然我局組織了龍潭溶洞、親水專案、海塔和普威鄉村旅遊、迷昜湖等專案透過各種渠道進行引資,但收效甚微。我局將透過編制招商專案、製作招商宣傳單、推出掛網專案、參加各類交易會或與投資商面談等方式來全力引資,力爭年底能實現4000萬元的引資目標。

  (二)龍潭溶洞創4A推進困難。按照縣政府與市政府簽訂的目標任務,龍潭溶洞旅遊區必須在明年建立國家AAAA級旅遊區,雖然我局已經呈報了建立實施方案,因一直沒有得到政府常務會透過,相關工作舉步艱難。

  (三)親水戲水專案建設,因城南城市規劃等因素,基礎建設推進不明顯,我局將精心編制親水專案招商冊全力進行引資,力爭引入商家投資。

  六、亮點工作:

  (一)制定了《加強農村及社群公共服務站點執行管理的意見》,建立健全了基層文化陣地執行機制,理順了管理關係,明確了責任主體,細化了工作任務,以政策形式落實了日常執行經費和管理人員工作津貼。

  (二)成功舉辦了“·迷昜花會”,在攀西地區首創推出了以桃花、梨花、油菜花等三花為媒的鄉村旅遊專案,並藉助新聞釋出會、網路及報刊媒介平臺形成廣泛影響,我縣旅遊整體發展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三)加快國家級文化先進縣的建立工作,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

  (四)傾力抓好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原計劃只有100餘個普查點的基礎上,今年3月省上又新下達我縣文物普查成果總量在9月前要必須達到600個點的任務。面對巨大重任,我局在前期工作經費緊張、人員緊缺情況下,充分調動局機關、文化館、文工團在職人員工作積極性,利用工作和節假日加班加點突擊普查工作,高質量完成野外普查資料採集、室內資料錄入和前期檔案歸集工作,全面完成了600餘個文物點的普查工作,我縣整個三普工作在全市保持領先。

  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2

  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旅遊業已逐漸發展成為第三產業龍頭。目前,國家已明確把大力發展旅遊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推進,針對鎮黨委、政府以“南山竹海”為中心和龍頭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建設華東知名旅遊休閒觀光區的決定,全鎮堅持“生態立鎮,旅遊興鎮”戰略,按照“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原則,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逐步形成特色生態旅遊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遊客越來越新、越來越奇、越來越高的欣賞品位,讓我們這一新興的旅遊鎮不得不立足鎮情,正確分析旅遊業現狀,從而一步一步走好開發路,走上品牌路,這樣才能逐步培育壯大旅遊產業,為全鎮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一、發展旅遊業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地理位置優越

  xx鎮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溧陽南部丘林山區開發特色鎮,全鎮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0萬畝,轄10個行政村,1。8萬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區30公里,距寧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內戴橫公路(xx—xx)和平橫公路(xx—xx)貫穿南北。雖身處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對接於各大城市旅遊黃金通道網路之中。

  2、氣候適宜

  xx鎮隸屬天目山脈,屬丘林山區,大小山嶺17座,吳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內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溼,季節特徵明顯,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無霜期為235天。土壤為黃棕壤,呈微酸性,植被豐富,有常綠闊葉林、落葉林、常綠針葉林、毛竹林等廣泛分佈。自然條件適宜,形成發展生態旅遊獨特優勢。

  3、自然資源富足

  作為xx南部丘陵山區開發特色鎮,茶、桑、慄、果、竹五大優勢產業成為我鎮特色農業支柱與主導,在佔全鎮總面積70的山林中,共分佈著4萬餘畝翠竹、3萬餘畝板栗、1萬餘畝桑園、1萬餘畝茶園、5千餘畝果園,正在建設的南山農業生態觀光示範園更是前景喜人。

  3、旅遊資源豐富

  境內有國家4A級天目湖——南山竹海旅遊度假區,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憑藉2萬餘畝翠竹這一自然景觀,該景區被外界稱為“天然養吧”,其他還有古松園、南山壽泉、古兵營遺址、古石橋等20餘處特色自然景點,與此同時,結合李家園中心村建設,投資6000萬元的田園風光區和投資8000萬元的鄉村旅遊區的規劃工作正式啟動,以“農家樂”的形式,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經濟,成為不斷提升xx旅遊檔次和內涵的重要內容。

  4、旅遊商品開發潛力大

  境內有野竹筍和板栗等真空包裝食品系列,有李子、櫻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鮮果系列,有香峰壽眉、南山壽眉、南山黃茶、珍稀白茶等茶葉系列,有土雞、竹雞、野鴨、野山羊等野味火鍋系列,有竹蓆、竹簾、竹雕、竹鞋等竹製品系列,這些農副產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為各地遊客購物和餐飲的首選,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竹木業、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業、蠶桑業等壯大發展,將為旅遊食品、紀念品開發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場。

  5、政策優惠

  國家已經採取一系列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政策措施,對旅遊業升溫具有極大促進作用。我市多次召開旅遊工作會議,詳細研究全市旅遊產業發展規劃,一系列鼓勵和支援旅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相應出臺。我鎮全力以赴以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為主要專案廣泛招商引資。這些都為我鎮旅遊業發展奠定基礎。

  6、旅遊投資熱潮高漲

  憑藉20xx年初南山竹海風景區與天目湖旅遊公司的成功聯營,為全鎮旅遊產業開發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為止全鎮旅遊產業開發累計投資近億元,國內外許多客商紛沓而至,積極加入旅遊業及相關產業投資開發,推動了xx旅遊業快速發展。

  (二)、劣勢淺析

  1、旅遊軟環境亟待改善

  一是景區所在地群眾和景區經營者之間在土地、山林徵用及工程專案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遊從業人員觀念較為落後,對旅遊業的認識還未能真正到位,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三是旅遊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滿足旅遊業日益發展的需要;四是全鎮群眾普遍對旅遊產業開發特別是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開發信心不足,旅遊經營意識較差,這已成為制約我鎮旅遊業發展重要因素。

  2、旅遊硬環境較差

  一是對現有景點完善開發投資力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處鮮為人知的自然景點景觀尚未開發;三是通往景區公路等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差,部分景區(點)未通公路或通訊不暢;四是配套設施如賓館、飯店少且檔低次。

  3、旅遊資源開發遲緩,很難形成整體優勢

  我鎮境內除南山竹海等少許景點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園、宋朝古兵營遺址、唐代古石橋、清風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觀景點由於種種原因至今還未得到充分開發,尚不具備接待能力,旅遊文化內涵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形成橫澗旅遊業“資源富集、但亮點少”的格局。

  4、旅遊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旅遊業宣傳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地方特色,宣傳廣度、深度不夠,缺乏創新意識。

  5、旅遊商品開發不力。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經營比較落後,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遊商品經營店和購物區域。

  6、資金投入不夠

  xx鎮是常州市級貧困鄉鎮,財政收入往往只能解決全鎮機關幹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業,而無力拿出更多資金用於旅遊業投入,這也是制約橫澗旅遊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對策建議

  圍繞“生態立鎮、旅遊興鎮”的戰略目標,以生態旅遊為龍頭,形成“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專案帶動、整體推動”的生態旅遊新機制,高起點做好xx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工作,並認真按照xx鎮旅遊產業開發總體規劃的要求,認真進行旅遊資源綜合開發和景點建設工作,加大對全鎮群眾的旅遊產業開發意識的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遊資源開發,個個願意開發旅遊資源的良好氛圍,努力把橫澗鎮建成華東線上生態、文化、休閒、度假旅遊新亮點。

  1、提高認識,加強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涵蓋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具有拉動投資和消費雙重效應,能夠刺激經濟增長,解決社會就業等社會問題,是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強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產業突破口和結合點,同時,旅遊業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部門、各行業大力配合支援,因此我們要加強旅遊宣傳和引導,從而形成全社會都支援配合旅遊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旅遊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旅遊管理機制

  建立一個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又兼備宏觀調控手段,並有利於對旅遊產業開發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又利於旅遊業向大規模、深層次方向發展,符合鎮情的旅遊管理體制,是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關鍵。為此,針對橫澗鎮情,成立專門旅遊產業開發管理機構,負責對全鎮旅遊工作實行宏觀管理,制定旅遊發展戰略並監督其實施,制定旅遊開發規劃並審批實施,同時,協調處理旅遊工作中出現的各種重大問題,並監督有關部門執行。

  3、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政府應制定專門政策,從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旅遊業扶持。如安排一定財力用於旅遊基礎設施改善和旅遊宣傳工作等,推動旅遊業快速發展。

  4、深挖旅遊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競爭力

  文化在旅遊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著旅遊業發展方向和興衰。沒有文化的旅遊就是沒有靈魂的旅遊。我鎮旅遊資源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挖掘潛力很大。因此,必須加強旅遊文化內涵發掘、提煉、利用,提高旅遊文化內涵,形成橫澗旅遊獨特亮點,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從而提高xx旅遊的檔次及市場佔有份額。

  5、加快旅遊環境建設,提高橫澗旅遊業整體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訊、電力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以賓館、飯店、旅行社為龍頭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三是加強旅遊人才引進和現有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為旅遊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四是加強旅遊宣傳工作,提高xx旅遊知名度。

  6、大力開發旅遊商品

  一個地區旅遊商品開發與狀況,代表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興衰。結合我鎮實際,目前應重點抓好特色農副產品等旅遊食品深度開發。同時,立足橫澗資源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旅遊紀念品,提高旅遊商品競爭力和吸引力。

  7、加強行業管理,堅持依法治旅

  一是加強旅遊產業開發制度建設,促使我鎮旅遊業走“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這一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依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妥善處理和協調旅遊產業投資經營者和景點所在地群眾之間的矛盾;三是做好旅遊市場整頓和規範工作,嚴厲打擊欺客宰客等違法行為,創好旅遊業發展良好外部環境;四是加強涉旅安全工作,強化安全意識,落實旅遊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營造良好的旅遊安全氛圍,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

  8、加強旅遊資源整合力度,實現優勢互補

  加快與天目湖旅遊區、平橋石壩、蓄能電站等景點串成一線的速度,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本地旅遊觀光,使我鎮成為集旅遊、度假、娛樂、休閒為一體的華東知名旅遊勝地。

  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3

  文化旅遊產業是新形勢下的朝陽產業,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點和產業XX縣的強大引擎。推動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已成為實現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深入瞭解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狀況,近期,縣政協組織調研組深入旅遊景點和文化經營場所,透過現場檢視、走訪瞭解、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建設特色文化縣、發展旅遊重點縣為目標,以提高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強文化旅遊產業整體實力為落腳點,根據省、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要求,結合全縣文化資源稟賦,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態等方面的優勢,著力加強“一區兩園”(華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傳承創新區、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努力構建具有臨澤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傾力打造“中國棗鄉·七彩丹霞·戈壁水鄉·紅色聖地”旅遊名片,全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至目前,全縣共有文化產業經營單位93家。省級文化產業園——丹霞文化產業園按照“三大板塊兩環五區”(即:核心地質遊覽板塊、絲路文化體驗板塊、民俗風情板塊,丹霞地質遊覽環、絲路文化體驗環,丹霞地質觀光區、入口門景區、文化體驗區、運動娛樂區、民俗體驗區)的總體格局,各項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依託昭武古城、西遊傳說遺蹟、丹霞山、丹霞廣場和紅西路軍梨園口戰役紀念館,以保護生態環境、塑造城市景觀、培育特色文化產業為目標,以紅色聖地、田園風光、生態休閒、健身娛樂、國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風情於一體的縣級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各項基礎設施已全面啟動。同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產業發展氛圍進一步濃厚。自2010年以來,成功舉辦“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臨澤篇”演出;連續三年舉辦“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遊文化藝術節,組織開展了“紅旗飄飄”紅歌傳唱、“親近大沙河,感受生態美”萬人休閒健身跑步活動、“棗鄉情”民族交響音樂會、“生態臨澤”書畫攝影展等文化藝術活動,在繁榮城鄉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了臨澤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2012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780萬元,佔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1.05%。建成大沙河生態旅遊景區、七彩丹霞旅遊景區、梨園口戰役紀念館、雙泉湖景區、香古寺景區等一批省內外知名旅遊景區,其中,丹霞景區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梨園口戰役紀念館被批准為全國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雙泉湖、香古寺景區被命名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雙泉湖、黑河煙林被命名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建成星級旅遊飯店4家,發展特色“農家樂”85家。2012年,全縣接待遊客7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8.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7億元,比上年增長88.5%。

  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文化旅遊規劃相對滯後。近年來,全縣文化旅遊產業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還缺少一個統一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旅遊與文化及相關產業融合度不高,文化帶旅遊、旅遊促文化的發展機制還未形成,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目標、結構框架還不甚清晰,文化旅遊產業結構不合理,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沒有顯現出來。

  2.規模偏小缺乏專案支援。文化企業數量、規模、經營呈現“小、散、亂”的狀態,經濟效益不夠理想;文化產業在招商引資、基礎建設方面還沒有大的專案和資金支撐,發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鬧”上。旅遊資源開發遲、開發程度低,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旅遊產業開發仍處於起步開發、夯實基礎、加強培育的階段。

  3.市場主體不強要素不健全。文化產業市場發育不健全,以個體經營居多,傳統專案比重大,上檔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少, 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旅遊資源分屬於條塊多頭管理,主管部門、鄉鎮自身投資能力弱,融資渠道相對較窄,一些旅遊資源開發建設進展緩慢;旅遊六大產業要素還不夠匹配,旅遊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滿足旅遊發展的需求,“過境遊”與“過夜遊”比例失調,旅遊對相關行業的拉動作用還不明顯。

  4.文化旅遊骨幹人才嚴重短缺。全縣文化旅遊從業人員數量少,業務素質較低,全縣最大的文化經營企業丹霞旅遊公司,經營管理人才嚴重不足;文化旅遊產業高階人才如文化創意、市場營銷、投融資、企業管理等人才嚴重缺乏,制約了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三、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緊緊抓住全省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創新區建設的機遇,突出宜居宜遊首位產業,著力建設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和知名旅遊景區,培育一批骨幹文化旅遊企業,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遊產品品牌,加快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使文化旅遊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科學編制規劃,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依據

  立足現有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域人文景觀,堅持前瞻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科學編制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明確全縣未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實政府批准的《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七彩丹霞景區規劃》的基礎上,精心做好華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傳承創新區、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並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使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規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複建設,努力實現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專案

  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需要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的專案作為示範和支撐。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託地方獨有或特有資源,以“蘭洽會”、深圳“文博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為平臺,積極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實施重點招商,精確招商,吸引具實力、有品牌的企業投資文化產業。要放寬旅遊市場準入,按照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和“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採取旅遊資源入股、轉讓、租賃、承包等多種經營方式,構建多元化旅遊開發投入機制,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遊企業和旅遊專案的擔保力度,鼓勵引導國家、集體、個人、外商等多種經濟成份投資開發旅遊景區基礎設施、服務配套設施和經營性旅遊專案。加快啟動XX縣丹霞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市場化運營,整合文化旅遊資源,搭建投融資平臺。爭取實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創新國家級綜合示範區專案,精心做好丹霞文化產業園、大沙河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縣文化館擴建、XX縣數字放映廳等專案建設,為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搭建平臺。開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區旅遊快速通道,建設丹霞旅遊小鎮,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區、黑河溼地為支撐,精心培育丹霞奇觀、綠洲風貌、生態景觀、紅色聖地為主的精品旅遊線,完善XX縣城遊客集散中心服務功能,開發雙泉湖休閒旅遊度假基地,完善旅遊服務要素市場,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培育臨澤新的經濟增長極。

  (三)深入挖掘資源,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

  發掘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絲路明珠”中國第三階梯才能看到的南國景觀、七彩丹霞、綠洲、溼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態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和中國棗鄉品牌文化,並加以挖掘運用,著力打造以“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遊文化藝術節、“四月八”廟會為主的節會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遊遺蹟、峽谷奇觀為主的旅遊文化品牌;以戈壁水鄉、黑河溼地為主的生態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種、現代設施農業為主的農耕文化品牌;以梨園口戰役紀念館、汪家墩戰鬥遺址為主的紅色文化品牌。實施“棗鄉·丹霞”宜居宜遊宣傳文化工程,積極組織開展新聞採訪交流、文藝創作採風等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傳播活動,促進“中國棗鄉”文化品牌形象的傳播,使旅遊者充分體驗和感受臨澤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亮的文化形象,充分體驗多彩的民俗風情,充分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康體養生和驚險快樂之美。

  (四)強化宣傳營銷,以旅遊業推進文化深度交流

  以打造“中國棗鄉·七彩丹霞·戈壁水鄉·紅色聖地”四張名片、提升臨澤整體旅遊形象為目標,採取“政企聯手、部門聯合、區域聯動”的手段,整合資源和資金,加大旅遊宣傳營銷力度。一是強化主流媒體宣傳。運用網路、電視等現代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大、影響力高的特點,加大在央視、甘肅衛視、旅遊專業網站的廣告宣傳力度;做好臨澤旅遊網及a級景區和星級賓館旅遊網與旅遊專業網站聯網對接,積極開展聯網營銷。二是強化戶外宣傳。繼續做好國內重點城市機場、車站及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的張掖丹霞及臨澤旅遊宣傳廣告,積極協調在高速公路臨澤出入口及國道、省道XX縣鄉公路沿線設定完善旅遊景區交通導覽指示牌;在高速公路臨澤出入口等處設定遊客諮詢服務檯,旅遊旺季免費發放《臨澤旅遊指南》明白卡。三是強化節會宣傳。精心設計製作一本《臨澤風光》畫冊、一張《臨澤自駕遊地圖》和一張《臨澤旅遊指南》明白卡,參加國內“旅交會”、經貿洽談會等宣傳推介活動,努力拓展對外宣傳空間;堅持每2-3年承辦一次高規格、有一定影響力的旅遊文化節會或重大活動,提升臨澤整體形象,擴大對外知名度。四是加強區域合作。組織重點旅遊經營單位主動到周邊及重點客源地搞宣傳促銷、搞區域合作,加強與周邊省區市和市內外旅行社的聯絡溝通,聯手宣傳促銷、聯合開發市場,構建資源共享、市場共推、優勢互補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實現區域旅遊發展合作共贏。

  (五)重視人才培養,提高文化旅遊隊伍整體素質

  加強文化旅遊經營人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造就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隊伍。建立健全文化旅遊人才培養引進機制,透過“送出去學、請進來教”等方式,提升現有文化旅遊產業管理和經營人員的素質,依託全國知名高校委託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化文化旅遊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穩定和加強基層文化管理隊伍,壯大民間文化演藝隊伍,培育一支文化資源研究隊伍。實行靈活寬鬆的引進政策,重點引進創新團隊、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鼓勵社會人才投身文化旅遊建設,深化職稱評審改革,實現非公有制文化旅遊企業人員在評定職稱、參與培訓、申報專案、表彰獎勵等方面同等對待。

  (六)建立互動機制,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跨越發展

  圍繞省、市建設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範基地“核心區”的目標,建立旅遊與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融合機制,推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形成 “規劃上統籌編制、政策上統一扶持、專案開發上統一打造、市場開拓上統一推介、人才培養上統一培訓”的文化帶旅遊、旅遊促文化的良性迴圈。圍繞絲綢之路文化和臨澤鮮明的地域文化資源,把文化元素貫穿到旅遊景區專案設計、建設、管理、營銷、服務的各個環節,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於“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之中,用文化包裝旅遊專案,增強旅遊的魅力、活力、吸引力,提升旅遊的內涵和核心競爭力;發揮旅遊傳播、傳承文化的載體作用,為實現文化產品價值創造消費市場。編排地方特色演藝劇目,搭建演藝平臺;扶持開發刺繡、烙畫、剪紙、麵塑、葫蘆雕刻等地方文化特色旅遊商品及小包裝行動式地方土特產品,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旅遊與體育、農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豐富旅遊內容,增加旅遊產品,延伸旅遊產業鏈條。

  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4

  旅遊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特質。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近期,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旅遊發展大會,並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宏偉目標,並就新時期旅遊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政策機遇,全縣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形成產業和經濟優勢,是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課題。

  一、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條件優越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區位優勢明顯,隨著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良好的政策環境,發展旅遊產業具備了良好的資源、政策和工作基礎。

  第一,在資源稟賦方面。縣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環境優美,旅遊資源比較豐富。境內有古人類遺址、古墓葬群、古動物化石點106處,館藏珍貴文物30餘件,有野狐峽、仙姑山、生態園等10多個旅遊景點。據考證,地處在關山深處的是秦漢皇帝祭祀炎黃二帝的上、下畤遺址。根雕、剪紙、刺繡、罐罐茶、洋芋攪團、核桃包子等民間工藝品和風味食品,都有著濃郁的民俗風情和地方特色。

  第三,在工作基礎方面。歷屆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特別是近兩年來,縣上把旅遊產業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重點產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編制完成了《縣旅遊業開發策劃綱要》,《縣人文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及近期建設專案修建性詳細規劃》和《人文生態旅遊區開發專案可行性研究報告》。成立了省隴山歷史文化暨旅遊開發研究會。編輯出版了《歷史文化研究文集》、《縣覽勝》、《詩話》等系列叢書。按照加快建設宜居宜商宜遊區域中心小城市的思路,先後建成了人民廣場、河風情線、公園,完成了景區一、二期建設工程,開工建設了雷神山生態園,建成國家3A級景區生態園、2A級景區公園,景區先後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建成三星級賓館2座,二星級1座,旅遊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縣旅遊產業綜合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二、旅遊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總之,我縣旅遊產業的發展優勢比較明顯,基礎條件比較優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但是,旅遊產業是一個投資回報週期較長的產業,要經歷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階段,而我縣旅遊產業剛剛起步,還處在起步期向發展期過渡的階段,景區(景點)規模普遍偏小,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後,對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強,綜合效益和帶動發展優勢尚未凸顯,加快發展的任務還相當艱鉅。

  三、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措施與建議

  1、科學制定規劃。要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按照“理念超前、要素齊全、符合縣情、便於操作”的原則,在整合全縣各種資源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全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重點景區修建性控制詳細規劃,尤其是在加強與交通、文化、農業、林業等專項規劃有機銜接的同時,重點做好關山旅遊經濟區和、玄峰山等重點景區(景點)建設規劃。透過規劃來提高景區開發質量,增強景區吸引力和競爭力。要強化旅遊規劃的權威性,嚴格執行“沒有規劃不準上專案,規劃不透過審批不準實施,專案未經審查不準動工”的原則,切實加大旅遊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力度,防止盲目開發,充分發揮規劃對旅遊資源和產品開發的統領和指導作用。

  2、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設立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有側重的.整合資金主攻旅遊產業大專案。建立扶持和鼓勵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工作機制和投融資機制,重點在旅遊資源開發、專案建設用地、招商引資等方面加快制定一系列帶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組建旅遊開發公司,搭建融資平臺。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對重大旅遊專案實施政府貼息,鼓勵支援金融機構擴大對旅遊專案的貸款規模,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投資經營旅遊產業,興辦旅遊專案,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3、推進專案建設。按照彰顯特色,強化功能,豐富內涵,完善服務,最佳化環境的思路,重點實施一批對旅遊線路具有支撐作用的重點專案,促進全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快景區基礎建設。重點抓好關山生態休閒旅遊經濟區、汭河旅遊觀光長廊、基礎設施建設、關山旅遊區遊客服務中心建設等8個過億元專案,將、、、等景區有機連線起來,初步形成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西部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二是加快道路通訊建設。把完善交通條件作為發展旅遊業的基礎工作和首要任務,重點實施、、三條旅遊道路,加快建設各主要景區的停車場,組建旅遊客運公司,配套建設通訊基站、公用電話和電子觸控式螢幕等通訊設施。三是加快旅遊標識建設。按照景區標識建設規範化的要求,突出文化特色和人性化服務特點,緊密與各景區遊客服務中心、主幹道路相銜接,規範設定景區標識指示牌和導覽牌,方便遊客通行。

  4、完善服務設施。重點解決接待能力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全面提高旅遊綜合接待能力。一是積極發展住宿餐飲娛樂。大力發展星級旅遊飯店、經濟型賓館和“農家賓館”,形成以星級賓館為龍頭,旅遊環線經濟賓館為主要組成部分,景區周邊“農家樂”為補充的旅遊住宿接待體系。積極挖掘關山地方特色飲食文化,建立、、三個特色飲食區,開發核桃包子、洋芋攪團、麻腐、山野菜等特色系列食品。依託藝術團,積極實施避暑養生、休閒娛樂、民俗演繹和遊客體驗等參與和互動較強的旅遊專案,不斷豐富和完善旅遊活動的文化特色。二是大力開發旅遊商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民俗工藝品和綠色原生態特有產品,深度開發旅遊商品。在民俗文化商品開發上,重點開發工藝陶瓷、書畫、掛曆、檯曆、社火臉譜、刺繡、荷包、皮影以及民間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在特有紀念品開發上,主要是依託藥材種植園區和藥材種植產業協會的主導作用,開發核桃、蕨菜、黑木耳、沙棘、藥材等各種旅遊商品,逐步形成產業連市場、引遊客、增收入的良性發展格局。

  5、強化宣傳促銷。實施市場開發戰略,以提升旅遊整體形象為目標,加強旅遊宣傳品製作,加強營銷策劃,實現宣傳的聚合效應、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一是加強節會宣傳。透過舉辦、參展各類旅遊節會,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提煉鮮明的主題口號,積極參展促銷。二是開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動。透過走出去參展促銷,請進來考察踩線等方式,重點開發西安、寶雞等一級客源市場,還要積極培育開發二級客源市場,加大與大型旅遊企業,特別是旅行社的合作,招攬遊客。三要積極開展旅遊網絡營銷活動。加大旅遊電子工程建設,完善網路平臺,加大網路內容的充實和更新,製作一批反映旅遊特色的旅遊風光片,依託大臺、大報、大刊、大網等主要媒體,組織開展宣傳促銷活動,積極培育旅遊消費群體。

  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5

  為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縣人大常委會視察組於6月上旬至中旬,對全縣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視察。視察組先後聽取了向壩鄉、豐溪鎮及十八里長峽管理局的彙報,實地察看了縣內部分景區保護和開發情況,召開縣直相關部門座談會徵求意見。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旅遊業發展現狀

  (一)旅遊產業地位提升。近年來,縣政府提出了建設“大交通、大水利、大生態、大旅遊”的發展思路,積極培育壯大旅遊產業,推動旅遊產業發展,旅遊產業地位得到提升。20xx年縣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農家樂規範化建設和管理的通知》等相關產業發展政策,有關部門聯合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和制度,確保縣政府政策落實,政策的出臺和措施的實施,使旅遊業發展有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撐。20xx年,全縣接待遊客73.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0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5%、43.7%,充分顯現了旅遊產業對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展示出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

  (二)旅遊產業建設加快。一是旅遊規劃編制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竹溪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關埡古長城、鄂坪水上公園等xx多個旅遊發展規劃先後編制完成,為今後旅遊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目標;二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交通瓶頸制約初步打破,連線縣城與十八里長峽的水向公路有望縮短為3個小時,偏頭山旅遊公路、楠木寨旅遊公路已經改造完成,旅遊廁所、旅遊標誌牌建設正在進行,多條旅遊公交線路開通,為居民遊玩提供了較好的出行環境;三是景區景點建設加快,楠木寨景區一期已經建成,成為我縣第一家有門票收入的景區,為後續其他景區建設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百里景廊、百里果廊、雞心嶺、偏頭山、關埡子、美麗鄉村、十八里長峽等旅遊專案的逐步開發建設,將進一步豐富竹溪旅遊產品,增強竹溪旅遊的吸引力。

  (三)旅遊發展潛力巨大。一是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獨具特色的竹溪飲食文化在xx境內有口皆碑;山二黃劇種和向壩民歌分別被列為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竹溪獨有的民俗文化;關埡子古長城、偏頭山、雞心嶺、甘宗祠等古蹟遺址均有豐厚的文化傳說底蘊;十八里長峽作為我國中東部切割最深的大峽谷,擁有獨特的地質地貌,在周邊地區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縣域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76.8%,植被豐富、生態良好,是華中地區少有的“天然氧吧”,符合現代旅遊消費者回歸自然、親近自然、體驗自然的消費需求;從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看,國務院20xx年8月釋出的《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對於擴就業、增收入,推動中西部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生態環境改善意義重大”,省人民政府2015年3月下發的《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建設成為我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兩個《意見》中分別釋放出多項利好政策,這為我們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竹溪的旅遊業有了初步發展,縣內居民週末遊、郊區遊逐步升溫,縣外遊客從零散旅遊到組團來竹溪旅遊,景區建設實現了有門票收入的歷史性突破,可以說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也應該看到,我縣旅遊業還處在基礎較差、總量不大、質量不高的發展水平。

  (一)認識不到位。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景點少、基礎設施不配套,不能滿足居民的旅遊需求。根本原因在於:一是缺乏現代旅遊開發理念,對旅遊產業的地位、旅遊政策法規認識不足,認為竹溪發展旅遊缺乏資金、景點特色不明,缺乏旅遊產業開發信心。二是旅遊協作意識不夠強,旅遊產業發展沒有形成各方配合、齊抓共管的局面,在思想和行動上沒有圍繞推進旅遊開發抓工作落實,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未能變成經濟優勢,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

  (二)產業不配套。一是旅遊景點開發滯後。極具特色的十八里長峽,旅遊發展規劃尚未最終定稿,除一條穿峽而過的國道外,境內沒有進行任何開發,古鹽道、向壩民歌等歷史民俗文化沒有充分挖掘;346國道沿線片區建設同質化,特色不濃、看點不多,可參與性、可體驗性不強,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各鄉鎮正在開發建設的旅遊景點多數進展緩慢,景點分散、品位不高、文化底蘊單薄,同時缺乏旅遊標識標牌。二是旅遊產業化水平低。接待標準和能力較低,沒有專業旅遊車隊和旅行社,縣城賓館飯店檔次不高、一次能接待上百人團隊的賓館基本沒有,景點周邊的農家樂規模小或僅限於提供餐飲,設施欠完善、經營無特色、服務不規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娛樂、購物環節薄弱,沒有一處集中展示我縣豐富旅遊商品的綜合購物場所,也沒有一臺能夠反映民俗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歌舞節目,不能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政策不明朗。20xx年縣政府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雖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但由於配套辦法不夠明確、責任劃分不夠具體,很多措施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提出的有關景區建設工作目標沒有如期完成;特別是意見中提到的“加大投入、金融支援、稅收優惠、土地供應”等支援政策,缺乏具體明確的操作辦法,導致有政策、難執行,有優惠、難落實,有措施、難操作。

  三、推動旅遊業發展的建議意見

  大力發展旅遊業是竹溪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出路,是建設“xx綠色崛起示範縣”和“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的重要支撐點,必須圍繞發展旅遊業、壯大旅遊業、做強旅遊業來謀劃。

  (一)深化認識,科學規劃。全縣上下要牢固樹立科學旅遊觀,著力實施旅遊強縣富民戰略。一是立足生態優勢,抓好旅遊規劃編制。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按照發展全域旅遊理念,開闊視野、創新思維,從把旅遊作為支柱產業、先導產業、富民產業培植的高度出發,高起點、高水準、高品位的組織好全縣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強化旅遊規劃的統領力、執行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各項產業佈局、歷史文化開發等都要圍繞旅遊進行謀劃。二是依託“兩核”輻射,實施“三廊”串珠戰略。十八里長峽、偏頭山是竹溪兩大核心景區,分別位居全縣南北,十八里長峽特點在於良好生態、獨特地貌,以山水綠色生態景觀為主,對南部山區鄉鎮有較強帶動力;偏頭山優勢在於集道教文化、慈孝文化、楠木文化為一體,以人文歷史特色景觀為主,對北部地區有較強帶動力。要依託“兩核”輻射,整合旅遊資源,充實歷史內涵,提升文化品位,把竹溪打造成休閒驛站、養生天堂和旅遊勝地。在十八里長峽景區建設中,尤其要注重保護長峽自然風光,把向壩鄉作為景區遊客集散接待中心進行規劃建設,使遊客遊玩在長峽、吃住在向壩。同時,要以“三廊”建設為抓手,合理佈局各功能區塊,搞好旅遊節點建設,形成“三廊串珠”旅遊景點帶,做到點線面結合、步步有美景。

  (二)加大投入,科學建設。一是強化政府引導。積極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樹立大旅遊意識,專案圍繞旅遊申報、資金圍繞旅遊爭取、工程圍繞旅遊建設,形成齊心協力、共謀旅遊發展的工作合力,改善旅遊產業發展大環境。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做好與北京市密雲縣旅遊對接工作,學習密雲先進經驗,加強旅遊專案包裝與對外推介;圍繞旅遊產業大發展,出臺旅遊專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讓客商清晰瞭解相關政策和辦事流程,增強投資旅遊信心。景點低水平的開發將對景區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為此要注重引入有全新旅遊理念、有資金實力的投資者來開發建設,既要超前思維、又不貪大求洋,既要謀求發展、又要注重保護,避免一哄而上、無序開發。三是注重文化建設。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內涵,透過引經據典、蒐集民間傳說,對各景點、景觀、景物進行編撰包裝,充分展示竹溪獨有的飲食文化、民歌文化、山二黃文化、朝秦暮楚文化、慈孝文化、三貢文化、道教文化等,營造濃厚的地方民俗文化氛圍,提升旅遊文化底蘊和旅遊文化品位。在景區內配套建設特色文化傳承平臺,編演優秀精品劇目,增強景區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明確目標,科學發展。總體目標是把旅遊理念貫穿產業發展全過程,把旅遊要素植入生產全環節,圍繞全域型深生態旅遊目的地打造,做好生態文章。一是發展觀光農業,把旅遊與農耕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實現農旅一體化,打造現實版“開心農場”。二是搞好片區建設,突出田園風光,彰顯各地特色,防止同質化,讓遊客在各個片區有不同體驗,增強郊區短線遊的吸引力。三是完善旅遊遊步道、景區廁所、自駕營地、標識標牌等,為遊客開展自駕遊、生態遊、探險遊、科普遊等提供必要遊玩服務。四是注重旅遊商品研發,在“吃住行遊娛”基礎上,突出“購”的要素,指導、鼓勵和支援企業研發具有竹溪特色的生態旅遊商品,建設旅遊購物中心,著力發展電子商務,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旅遊、服務旅遊。五是搞好橫向聯合、內外聯動,與周邊地市縣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打造跨區域特色旅遊線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雙贏。

  (四)健全機制,科學管理。一是完善《竹溪縣旅遊農家樂扶持辦法》等制度,實行農家樂星級動態管理,鼓勵發展集吃住一體、有農家風味的農家樂和農家賓館,實現以吃農家飯為主向茶餘飯後觀賞民間藝術、體驗農家生活轉變,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二是健全宣傳機制,強化旅遊產品營銷。設立旅遊發展資金,增加旅遊宣傳推介經費,利用省市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宣傳介紹竹溪的豐富旅遊資源;精心策劃舉辦以旅遊為主題的節慶活動、推介活動,積極參加各種旅遊交易會、推介會;協調相關部門對外地來溪遊客傳送一條介紹旅遊資源簡訊,在各大賓館放置旅遊地圖、宣傳冊、旅遊風光撲克,在竹溪政務網、竹溪新聞網開設旅遊專欄,努力擴大社會影響。三是健全培訓管理機制,依託縣職業技術學校,加強旅遊從業人員旅遊相關基礎知識、服務技能、本地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鄉村旅遊服務禮儀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提升服務水平;加強旅遊執法隊伍建設,加強旅遊行業管理,規範旅遊企業經營行為;開展優秀景區和優秀星級飯店、酒店、農家樂評選活動,引導從業企業爭先創優,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

  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6

  剛剛閉幕的縣委全會和縣人代會提出了“20xx年是全縣的旅遊突破年”,xxxx旅遊業的發展再次被提上一個新的高度,這也將是今後全縣的一項重點工作。

  旅遊業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已經和汽車業、石油業並列為世界三大產業。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永遠的環保綠色產業”、“國民經濟提升的催化劑”。旅遊業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創造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據統計,與旅遊相關的行業、部門已超過110個,旅遊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因此,很多地方將旅遊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加大了旅遊產品開發的力度,國內旅遊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競爭愈來愈激烈。但國內旅遊產業整體水平較低,正處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可以說,要在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分得“一杯羹”,機遇與挑戰並存,前景和難度同在。

  一、xxx旅遊業發展的有關情況

  有人說:xxx東北無旅遊。雖很籠統,但從全省來看,旅遊業已成為全省的支柱性產業。橫向比較,昭通市的旅遊業發展,與xxxx西黃金旅遊地“第一軍團”相比,仍屬於“欠發達”地區,還屬於“藏在深閨無人知”。目前,xxx縣位於全市旅遊產業發展的靠後位置,處於“創業”階段。

  (一)xxx旅遊業發展的歷史。

  xxx的旅遊開發思路提出較早,但起步較晚,至今尚未形成規模。1986年,國家將旅遊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就曾有人提出開發xxxx旅遊,受認識和經濟基礎不足的制約,未能引起重視。xxx年,雲天化廠曾計劃在峰頂山建職工療養地,但因故未搭成協議,這算是xxx發展旅遊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鄉鎮紛紛推出自己的旅遊專案,縣文體部門對xxxx坪森林資源、中嶺九老洞溶洞、銅廠三河壩瀑布等旅遊資源進行了考察和論證,旅遊發展成為當時xxx的熱點話題。到1997年縣內個體戶首次對峰頂山、二十四崗進行旅遊投資,開設餐旅、休閒、娛樂專案,xxx旅遊業開發正式進入實質性階段。20xx年,縣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強縣、湖濱生態旅遊縣、文明幸福小康縣”的奮鬥目標,首次將旅遊發展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同年12月,成立xxx縣旅遊局。xxx年,啟動xxx縣旅遊規劃編制工作。眾所周知,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響,xxx縣旅遊業發展程序緩慢。

  (二)xxx旅遊業發展的現狀。

  去年縣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了“1245”發展思路;剛剛閉幕的縣委全會,又將今年確定為“旅遊突破年”。圍繞旅遊發展戰略定位,從去年開始,全縣旅遊業發展全面提速,進入了快車道,如縣城綠化亮化、公路沿線房屋量化、面山綠化等專案快速推進,圍繞旅遊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將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鄉村吃”的思路,加快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籌辦“兩賽一節”(龍舟、垂釣兩大賽事和美食節)活動,大力發展水上娛樂專案和鄉村旅遊。在今年全市旅遊工作電視電話會上提出要加快推進金沙江高峽平湖旅遊線建設,把水富、xxxx、永善、巧家4個縣作為串珠狀連線起來,重點打造好水富邵女坪和xxxx新城、湖心島、金山寺。積極申報金沙江高峽平湖皮划艇、龍舟賽等“水上運動”專案,力爭打造成中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

  (三)當前xxx旅遊業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是旅遊業的發展要素極不完善。集中表現為“遊、購、娛、食、住、行”旅遊六大要素處於培植階段、十分薄弱、配套滯後、結構失衡。如交通不便,旅遊酒店鳳毛磷角,景點還未形成線路,等等。

  二是旅遊產品的品種結構過於單一。xxx旅遊發展規劃曾提出了xxx十大旅遊專案,即:享水上娛樂、探原始森林、賞金江奇石、走石龍老街、望長江東轉、登觀鬥佛山、遊馬湖遺址、品茶馬文化、觀xxx含笑、攬峽谷風光。儘管當前提出了“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鄉村吃”的思路,但總體上看,旅遊產品仍以觀光型為主,結構單一,內容不夠豐富和多元。

  三是旅遊景區、專案對遊客缺乏吸引力。目前xxx的旅遊景點,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等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又非我有人無的獨具創意的特色旅遊專案,走的大眾旅遊路線,同質化嚴重,難以提升知名度,很難激發中遠端遊客專程前來旅遊觀光的興趣。

  二、xxx旅遊發展面臨的機遇

  除去政府政策性支援,政府強勢主導等因素,但就旅遊業發展現狀、趨勢分析,我們面臨著較多的機遇:

  (一)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蘊含無限潛力

  中國人口基數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而旅遊成了滿足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徑,潛在的旅遊市場巨大。雖然,國內的旅遊業蛋糕越做越大,競爭也越來越強,但我國旅遊業發展整體水平偏低,旅遊如同走馬觀花,停留在感官體驗上,無法給遊客帶來高品質精神享受,很多遊客返程後都感到身心俱憊,該有的身心愉悅、心曠神怡的感覺蕩然無存。在看似繁榮、競爭激勵的旅遊業發展背後,依然有著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為此,國家提出旅遊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步伐,雲南省提出了旅遊“二次創業”,這是全國全省旅遊業提質增效、再上新臺階的摸索期、調整期,也是給我縣旅遊發展留下的較為難得的取得突破、追趕跨越的一段黃金期。

  (二)休閒旅遊已成為旅遊業發展新趨勢。

  休閒旅遊,簡而言之,是以休閒為目的的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簡單地“放鬆放鬆”,與傳統旅遊相比,一動一靜,一行一居,一累一閒,對傳統的旅遊概念從內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立在旅遊基礎上的行為情趣,以達到豐富人生、實現人生價值的目的,滿足實現人類普遍存在的求知、求樂、求健、求美心理。休閒旅遊是傳統旅遊的升級版。xxx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湖濱新城及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具有發展休閒旅遊的潛力和條件。加之,縣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湖濱生態園林城,抓住了旅遊發展的新趨勢。當前生態遊方心未艾,若能揚長避短、避開競爭激烈的觀光旅遊市場,將目標定位於休閒旅遊,將xxx打造成為休閒旅遊的終點站、目的地,而不是觀光旅遊的“中轉站”,完全可以在休閒旅遊上大做文章,並將大有可為。

  (三)諸多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帶來的效益不可估量。

  旅遊業發展必然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也是艱難的創業過程。xxx旅遊資源不具有先天優勢、也具有壟斷性,更不具備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資源,因此,必須要走一條新路,經過科學合理的資源整合和開發,精心的包裝以及有效的推廣,使其成為標誌性產品進入市場並形成品牌。從內生資源來看,有峽谷風光、萬里平湖、魅力新城,有原始森林、良好生態;有歷史遺址、人文景觀等;從地理條件上看,處於川xxx黔大旅遊格局的規劃區、兩個電站的中心區、蜀南竹海等熱點旅遊的輻射區。從外地發展經驗來看,依靠培植旅遊資源,形成的特色旅遊地的經驗值得借鑑,如蜀南竹海。從發展要素上看,科技的元素投入使用,及文化與科級的對接等模式,已成為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也是新興旅遊地發展專案的選擇之一。

  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報告7

  為促進我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xx月xx日,縣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採取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座談討論等方式,對我縣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山水休閒勝地”的目標定位,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全縣旅遊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

  1、旅遊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目前,我縣已建成了aa級景區皖東烈士陵園和aaaa級景區白鷺島生態旅遊區等2個旅遊景點,打造了林橋苗木花卉生態園、景華農業生態園、金斗農業生態園等3個農業生態園。通往各主要景區、景點的路網基本建成,景區內的水、電、路、通訊、網路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配套,能夠基本滿足遊客對旅遊基礎設施的要求,促進了旅遊資源優勢向旅遊經濟優勢的轉化。

  2、旅遊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目前,我縣已入駐了旅行社4家;發展了星級旅遊飯店1家、星級農家樂8家、星級旅遊餐館3家、旅遊定點餐館3家;培育了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6家;興建了一批旅遊娛樂和購物場所,形成了功能較為齊全的旅遊服務體系,具備了一定的旅遊接待能力。

  3、旅遊拉動作用逐漸增強。據統計,我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29.6萬人次,同比增長32%;實現旅遊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33%。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我縣餐飲、住宿、商貿、交通、娛樂、通訊、種植和養殖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城鄉的統籌發展。

  二、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我縣旅遊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主要得益於縣委、政府採取的多項措施,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組建了來安縣旅遊業攻堅指揮部,加強對全縣旅遊業的宏觀管理、指導和協調,為培育和發展來安旅遊產業提供了組織保障。對投資萬元以上的重點旅遊專案實行“五個一”的工作機制;堅持每週一排程、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旅遊專案推進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為旅遊專案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堅持規劃先行。結合我縣實際,重金聘請專家高標準編制了《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推出了十大旅遊精品專案,為培育和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科學指導,為“五色兩核三帶四區”旅遊發展佈局的實施,提供了科學的建設依據。

  三是堅持專案推動。透過加大旅遊專案的招商和幫辦力度,推動和促進了一批重大旅遊專案的成功落地和順利實施,帶動全縣旅遊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我縣規劃實施的旅遊專案多達35個,其中續建專案12個,新建專案23個。目前,黃大圩溼地公園、龍窩寺森林公園、蓮花湖旅遊開發等5個專案正在籌建當中。

  四是堅持品牌帶動。根據xx獨特的資源優勢,堅持打造“xx”旅遊品牌。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以生態休閒旅遊為主題,常年在《xx日報》、《xx晚報》和xx電視臺對我縣xxxx生態旅遊度假村進行宣傳,使xxxx的遊客每年都保持遞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舉辦旅遊推介會,有效地推動和激活了客源市場,使來安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今年x月成功舉辦的中國“第x屆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充分展現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五是堅持資金投入。近年來,縣政府投資xxx萬元實施了xx烈士陵園改造工程,對陵園廣場、紀念館等基礎設施進行改建,豐富了景點內涵,提高了服務檔次。縣交通、民宗、文體、水利等部門政府性投資xxxx萬元,用於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投資x億元開發了一批鄉村旅遊、休閒旅遊、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遊新產業。今年以來,縣財政還先後撥付旅遊業發展專項資金總計xxx萬元,用於獎勵和開展旅遊景區建立和農家樂建立、第x屆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

  三、我縣旅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透過近幾年來的努力,我縣旅遊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目前,通往部分景區、景點的道路大多等級低,尚處於路窄彎多不平坦的狀況,車輛進出不便,存在潛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旅遊產業要素制約依然存在。在專案引進和推進中,因土地指標緊缺,導致一些重大旅遊專案建設艱難;因資金和相關手續辦理等原因,致使部分專案進展緩慢,嚴重製約著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

  3、旅遊資源與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遊景區專案內容過於單調,停留在觀光層次,對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文化含量明顯不足;以歷史人物、歷史古蹟、歷史遺蹟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特色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對人文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

  4、旅遊產業化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旅遊產業鏈尚未形成,滿足不同型別、不同規模遊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較差;旅遊商品研發深度不夠,旅遊商品市場不成規模。

  5、旅遊行政執法開展困難。我縣還沒有成立旅遊執法和監管機構,旅遊行政執法、旅遊服務質量監督檢查、旅遊投訴案件處理等工作無法開展。

  四、推進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與建議

  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快速增長的經濟總量,為我縣旅遊業發展積蓄了後勁;省政府去年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旅遊業的實施意見》,更為我縣旅遊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些有利時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1、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認識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意義。縣政府要把旅遊產業提升到支柱產業的重要位置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各項措施,確保旅遊產業實現科學發展;要強化旅遊部門的職責,使旅遊管理部門在旅遊資源的保護、利用、開發和管理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推進各項工作全面落實;要建立健全旅遊產業發展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和激勵機制,嚴格考核兌現,實行重獎重罰,充分發揮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力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真正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建、合力發展的良好局面。

  2、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最佳化旅遊產業發展投融資環境。認真研究制定稅收、土地、產業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越的條件,吸引有實力的客商到我縣投資開發旅遊產業。強化主體意識,用產業化的思維和市場化的運作手段,大膽引進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旅遊產業發展,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3、進一步加強規劃,統籌謀劃好旅遊產業的持續發展。

  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原則,根據《來安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制定旅遊專案專項規劃,對各類景點、服務設施進行科學佈局;積極探索旅遊專案與農業專案捆綁,緩解土地指標壓力的新形式,切實加強對旅遊專案規劃、建設的深層次管理。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對各景區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開發、分級保護,避免生態資源遭到破壞。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實行旅遊資源分段分批開發,避免一哄而上、低效開發、浪費資源,確保資源與環境的永續利用。

  4、進一步加大投入,切實增加旅遊產業政策性投入。透過加強旅遊專案編制上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更多的旅遊專案資金;緊緊圍繞重點景區、田園風光線路,加緊編制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專案,積極爭取各級專案資金,確保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縣財政每年都要列支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並根據財力增長情況逐年增加,以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產業建設的積極作用。林業、農業、交通、發改、水利、建設等部門要把天然林保護、農業綜合開發、鄉村公路、農村能源、水利建設等專項資金的安排使用與發展旅遊業結合起來,有效整合建設資金,切實推進旅遊產品的開發建設。

  5、進一步突出重點,切實提升旅遊產業發展的層次。完善xxxx生態旅遊區和xx烈士陵園接待設施和遊樂功能,整合旅遊資源,實現綠色旅遊與紅色旅遊有機緊密結合。督促指導白鷺島大酒店、金太陽大酒店和來城新區大酒店等高星級旅遊飯店加快建設和申報評星工作,提升我縣旅遊接待檔次。加快舞彩國際生態旅遊專案推進步伐,打造“休閒度假的高階產品”。要注重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遊區域合作,形成旅遊精品線路。此外,還應採取集中培訓、委託培養、外出參觀等多種形式,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服務技能和水平。

  6、進一步挖掘潛力,拓展豐富旅遊產業發展文化內涵。堅持舉辦xxxx生態文化旅遊節、旅遊專案推介會,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展示來安的發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蘊。加強旅遊商品的開發,著力培育旅遊商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專業市場,開發一批具有來安特色、市場前景廣闊的旅遊商品。推進參與式文化旅遊專案,鼓勵開展民風民俗民樂展示,促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

  7、進一步規範秩序,切實加強對旅遊產業的行政執法。成立專門機構,配齊、配強旅遊行政執法人員,落實執法經費、配備交通工具,為旅遊行政執法提供人員、資金上的保障。健全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定期會同公安、工商、衛生等部門對旅遊市場進行專項治理整頓。加強對景區(點)的監管力度,完善旅遊安全應急預案,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淨化旅遊市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