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含教學反思(通用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含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含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含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並運用事物排列規律

  2、能仔細觀察物品排列規律,發展幼兒觀察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有規律的意識,發現規律

  活動準備

  1、佈置活動室,在室內掛有各種規律排列的物品(氣球、小旗、各種圖形)

  2、三個大小不一的魔術盒、幼兒每人一套圖形

  3、印章、珠子、蠟筆、貼上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活動:如何挑

  1、孩子們聽音樂以有規律的踏點步進入活動室

  2、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教師真美麗,你能發現有什麼?”

  (幼兒找出①按顏色排列的規律:氣球是按紅黃順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紅藍得順序排列的……②按圖形排列的規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長短等規律)

  二、採用變魔術的形式,學習掌握事物的規律

  1、師:“我這裡有三個魔術盒,看看他們有什麼規律。”(一個比一個小或一個比一個大)

  師:“我們開啟其中一個魔術盒,看看裡面會變成什麼?”從第一個魔術盒裡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送個孩子們一個動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兩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師和幼兒一起練習動作,幼兒說一說其中的規律。

  2、開啟第二個魔術盒。裡面“變”出來的是兩張圖片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一:四個盤子,盤子裡裝著糖果分別是2個、3個、4個、5個。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律:一個盤子裡的糖果比另一個盤子裡的糖果多一個。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二:四個魚缸,魚缸裡遊的金魚分別是2條、4條、6條、8條。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律:一個魚缸裡遊得金魚比另一個魚缸裡遊得金魚多兩條。

  3、開啟第三個魔術盒

  送給每個幼兒一盒幾何圖形。幼兒自由擺一擺,要求有一定的規律。排列好以後可以告訴老師和好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按什麼樣的規律排列的。

  三、幼兒動手操作複習對規律的認識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印章、珠子、蠟筆、貼上圖片等,要求操作中體現一定的規律特點。

  四、活動延伸:在街上、家裡找一找那些東西是有一定規律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我以規律的廣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點而設計的。透過有趣的遊戲形式展開活動,在活動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寓教於樂。孩子們透過拍手拍腳的動作找出規律,透過觀察圖片找出遞增、遞減的規律,透過用擺圖形找出顏色、形狀的規律。最後幼兒在穿珠子、貼上圖片等操作過程中去掌握規律的普遍存在,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2、在教法上我採用多層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活動開始讓幼兒觀察活動室的物體,幼兒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高矮觀察其中的規律存在,逐漸過渡到永動作拍出的規律,用圖發現數的遞增、遞減規律,用圖形擺出規律等層層深入,為幼兒認識規律加深了難度。

  3、活動中幼兒興趣很高,參與的慾望較強。幼兒透過觀察去尋找規律,用動手操作去發現規律,用動作去體現規律,用各種感官去變現規律。幼兒在看、說、動、做中思維十分活躍。

  小百科: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絡,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謂整齊而有規則。

  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含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準備:

  課件、氣球、三角彩旗、粘繩、塑膠圓件(3個紅、3個黃、3個藍)。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找準起點。

  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新增內容,它蘊涵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可學生對於“規律”一詞很難理解,理論的解釋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徒勞無功的,但生活中卻處處存在著規律,學生也時刻接觸著規律,因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身邊感興趣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2.確立目標。

  (1)經歷觀察、猜測、操作、欣賞等數學活動,發現事物中隱含著的簡單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交流與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體驗數學的有序美。

  3.策略選擇。

  本課教學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猜測、操作、交流、探索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規律的認識。

  教學中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慶六一”的節日氛圍中,充分利用教學具和多媒體課件的各自優勢,讓學生在可看、可玩、可想的事情中愉快地度過每一個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欣賞場景。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為了慶祝小朋友這個快樂的節日,老師特意把教室裝扮得漂漂亮亮的,你們高興嗎?請小朋友認認真真地、仔仔細細地觀察一下我們的頭頂上這些美麗的氣球(紅黃、紅黃……)和彩旗(紅藍綠、紅藍綠……)你認為老師掛得怎麼樣,你能從中發現什麼?

  2.感受體驗。

  師:老師這裡還有一些氣球和彩旗,你們想不想也來掛一掛,把我們的教室裝扮得更漂亮?

  待學生掛上後,組織交流,揭示規律。

  (二)動手實踐,創造規律

  1.分配任務。

  師:現在我們的頭頂上,中間掛滿了彩旗,前後掛滿了氣球,但是左右兩邊……(引導學生把左右兩邊也進行裝扮)。

  師:小朋友手上有3個▲,3個○,3個□和一條粘繩,你能用你心中的規律創造出一串漂亮的燈籠嗎?

  2.創作燈籠、打扮教室。

  3.成果展示、抽象規律。

  (1)介紹自己的燈籠,說說你是按什麼規律創作的?

  (2)走出座位,把你喜歡的燈籠記錄下來(可以用聲音、動作、圖形或符號等表示它的規律)。

  (三)鞏固應用、解釋規律

  1.塗出規律。

  2.找找生活中的規律。

  (1)課件顯示幾張美麗的照片,讓學生在欣賞中尋找其中的規律;

  (2)讓學生回顧一下生活中有規律的事件。

  讓數學為“六一”添光彩,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

  讓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讓數學直接從學生的手指間誕生,真實體驗一回做數學的感覺,體現“主動創造”這一人本理念。

  展示自我,體驗成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在開放、互動的自評和他評中不斷碰撞,提升自我。

  數學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欣賞生活中常見的有規律的事物的美麗景象,體會規律無處不在,我們時時在接觸規律、用規律,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片段實錄:

  師:誰願意把你記錄下來的規律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記錄下來的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師:這串燈籠有規律嗎?(並板書)

  生:有!

  師:如果還有圖形,那接下來是什麼?

  生:接下來還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師:是的,這些圖形是按一定的規律重複出現的,那還有誰也這樣記錄的?

  生:老師──老師──(有點不自信)我不是這樣記錄的,但我的規律和他的一樣。

  師:(疑惑)請接著說。

  生:我是紅黃藍、紅黃藍、紅黃藍的。

  師邊板書邊問:你說的規律和他的一樣是什麼意思,你能再說具體一點嗎?

  生:我……

  老師(另一生搶答):我的也是,(稍頓)我是ABC、ABC、ABC。

  師:不愧是雙語學校的,還能用字母記錄,你能說說到底哪兒和他的一樣。

  生:我覺得畫圖,寫字(指漢字)都很麻煩,我就用A代紅三角形B代黃圓形、C代藍正方形。

  師:好傢伙!

  此時其他小朋友也好像有所頓悟,都投以讚許的目光;

  生:老師,那用304、304、304記錄也可以吧?

  師:大家說呢?

  教學反思:

  整節課下來,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本課基本圍繞“裝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裡,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參與裝扮教室,用3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設計製作燈籠,給學生帶來了創造的空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還有不同數量變化的規律。我先讓學生自主操作,如遇困難可以求助組內同學或老師合作完成,然後展示成果。學生運用心中的“規律”創作出一串串漂亮的燈籠,為“六一”節增彩,個個都成為了小小設計師。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示自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環節。同時,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著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含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P94—P96頁

  教學目標

  1、鞏固找規律有關內容。

  2、熟練掌握透過觀察、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的能力。

  3、培養學生掌握創造規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透過觀察、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的能力。

  難點:掌握創造規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

  試一試:請你仔細觀察這列圖:

  ☆○□☆○□☆○□☆○□

  這是用☆○□這3個圖形按一個☆、一個○、一個□的規律排列的,你還能用這3種圖形排出和上面不一樣的規律嗎?

  找圖形排列規律的關鍵是要仔細觀察圖形呈現出的形狀、顏色、數量的變化來發現規律。

  (設計意圖:透過觀察來回顧所學知識,快速引入這節課的複習。)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引導學生看圖:教材94頁第1、10、11題,尋找數學資訊。找一找,圈一圈。

  2、與學生一起完成教科書94頁第3、4、8、9、13題,塗一塗,畫一畫,填一填。

  3、讓學生獨立完成第2、5、6、7、12題填數。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1、塗一塗。

  ◇◇◇◇◇◇◇◇◇

  ☆☆☆☆☆☆

  2、擺一擺。

  □□○○○□□○○○□□

  3、找規律填數

  (1)1、3、5、7、()()();

  (2)0、3、6、9、()()();

  (3)2、4、2、4、2、4()()

  (4)☆○☆○☆○()();

  (5)3579□13

  (6)353025□15□

  (7)□171513□

  (8)22358□

  (9)161631□

  3、一生彙報答案,其餘自我核對,糾正錯誤

  同學們真能幹。讓我們表揚自己一下吧。

  (連續表揚三次)哎,你們發現了嗎?剛才我們的掌聲有沒有規律?。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規律,還有那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呢?誰來說說?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自我達標性的獨立練習,進一步強化“雙基”尋找存在的問題,糾正錯誤,並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1、這節課我們主要練習了什麼內容?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學習進步,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絡)

  教後反思:

  優點

  使學生感受學習進步,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絡

  缺點

  透過學生自我達標性的獨立練習,進一步強化“雙基”尋找存在的問題,糾正錯誤,並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我的反思

  透過觀察來回顧所學知識,快速引入這節課的複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含教學反思4

  活動設計背景

  作為中班下學期的孩子,已經有過規律排序的教學活動,所以具備粗淺的規律排序經驗,已掌握了aabaab、abbabb的排序能力,本次教學活動既在幫助孩子鞏固對已學知識的掌握,能透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也透過本次教學活動,學習新的排序規律。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能主動發現排列的規律aabaab、abbabb和abcabc,學習按規律aabbcc的方法進行排列。

  情感目標:在做珠簾、欣賞珠簾的過程中感受規律美。

  技能目標: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主動發現排列的規律

  教學難點:學習按規律aabbcc的方法進行排列。

  活動準備

  1、教具:小熊、小猴、小豬、小貓的圖片;三條有規律的路;三個已粘有部分aabbcc規律的盤子;一根長繩子,上面穿有夾子;一條有aabbcc規律的圍巾圖片。

  2、學具:人手一根長紙條,一個固體膠、各色小圓片若干。

  3、經驗準備:幼兒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認知經驗。

  活動過程

  (一)複習規律aabaab、abbabb,引出規律abcabc

  1、出示三種動物圖片。

  2、逐一出示三條路,引導孩子發現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規律。

  (二)學習新規律aabbcc

  1、出示圍巾圖片,引導孩子觀察、發現aabbcc的規律。

  2、觀察圍巾上的花紋有幾種顏色?每種顏色又有幾個並排放在一起?

  3、引導孩子發現盤子上的規律,並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個集體排,還有兩個請兩個孩子上來比賽排,檢查是否排對。

  4、小結:原來這三個盤子上的花紋也都是有規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進一步鞏固規律aabbcc

  1、做一串珠簾,要三種顏色有順序地排。

  2、介紹操作材料和要求:每個人拿一根長紙片,從畫著顏色的這一頭開始粘,三個顏色有規律地排,一直到紙片粘滿了,就把它掛到珠簾下面,用上面的夾子夾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賞漂亮的珠簾,感知規律美

  教學反思

  我設計了以“小熊請客”為線索,巧妙地滲透各種具有規律排序的事物,讓孩子在與這些“動物”的互動中主動積極地探索新的規律,達到教學活動的目標。

  孩子們對今天的教學內容非常感興趣,而且決大多數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過程中也能正確地完成排序規律,但是在自己的講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導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規律時出示了一個圓盤,但當孩子全部貼上完整之後,忽然意識到應該給孩子一個起始的標記,沒有標記顏色就混在一起,規律不再那麼清晰。

  2、我提供給孩子長紙條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根據規律貼上,應該提示孩子當紙條已經不再有地方粘時,一個節結束的時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們則應該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將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夠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讓我知道了我們要做的前期準備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經驗,知識點的正確把握等等,尤其是數學、科學領域,是不允許老師有絲毫的學科知識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環節設計中的一個小細節,教師都需要考慮周全才性,才能帶給孩子最為科學的認知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找規律》含教學反思5

  活動準備

  圖形卡片、小動物磁教具、排序互動遊戲、彩筆、幼兒用書

  活動目標

  幼兒透過動手操作學會按規律排序,探索不同的排序規律。

  願意與同伴相互合作共同遊戲,體驗集體合作的樂趣。

  活動流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規律

  1、出示磁教具:

  師:這群小動物在玩排隊的遊戲,看看它們是怎麼排的?裡面藏著一些小秘密,找一找,秘密是什麼?(小組交流,師指導觀察。)

  2、小組彙報: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師:你找到了小動物排列的規律,真聰明,你能再大聲的說一遍嗎?(引出規律:1只小雞1只小兔,1只小雞……)

  3、出示圖:

  師:(師做神秘狀)這面旗的後面應該死是什麼顏色的旗?(規律:紅、黃、紅、黃……)。

  4、讓幼兒說各種圖形的排列規律:

  (1)師:尋找這組規律?

  △○△△○○△△△○○○

  (小結:越來越多,是遞增排序。)

  (2)師:尋找這組規律?

  △△△△○○○○△△△○○○

  (小結:越來越少,是遞減排序。)

  二、互動遊戲,找規律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很多排序的方法了,下面我請小朋友來站隊,自己創造規律,並說一說。

  1男1女排隊法2男2女排隊法

  1女1男排隊法2女2男排隊法

  1男1女2男2女(遞增法或遞減法)我的創新

  三、做一做

  師:數學樂園裡有很多遊戲,我們一起去玩一玩,做一做吧?

  1、師:清晨,小朋友們在跑步,他們是怎樣排隊的?後邊的小朋友怎麼排?你知道嗎?

  2、師:圖形寶寶有的貪玩,跑出去玩了,你能找到他的排列順序並進行塗色嗎?

  3、展示作業

  師幼共同小結:按規律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可按顏色、大小、形狀、長短、高低、數量、方位等特徵排序。

  四、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有規律排序的事物。

  2、到各個活動區域自己探索。

  反思

  孩子回答時,請孩子共同複述,是一個不錯的亮點,這樣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孩子明白物體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時就顯得異常的輕鬆,孩子也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去。這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老師始終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孩子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真正體現活動的主體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