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語文上教案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三語文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詞是“關注科學”。文學和科學是相通的。在學語文中學科學,在學科學中學語文。在本單元中,我們可以傾聽科學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驚的創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領略到別樣的情味與風光。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是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篇議論文。全文緊緊圍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個論題,論述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在教學中,應讓學生了解本文論證結構的嚴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幫助學生確立科學思想、樹立創新意識。要注意指導學生弄清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係。因此確立三個教學目標:(1)理清全文思路,“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係;(2)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3)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議論文的一些基本常識,體會議論文論證結構、論證語言的嚴密性。其中(1)(2)為教學的重點,(3)為教學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青少年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發展階段,對自然界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學習本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議論文,對議論文的知識術語應點到為止,不宜過分深入,以此來化解難點。本文觀點鮮明、結構謹嚴,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太難,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在讀中體味,注重學生自我發現,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請同學們來做個算24點的遊戲。(出示4張X牌)。

  (生算)

  生1:5×6—(3+3)=24

  生2:(5+3)×(6—3)=24

  生3:3×5+6+3=24

  生4:(5—3÷3)×6=24

  生5:(5—3+6)×3=24

  2師:殊途同歸,同學們真聰明。由此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並不是的,這是為什麼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事物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板書)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都很喜歡的遊戲來匯入新課,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創立一個興趣場。)

  (二)、初讀課文,找出觀點。

  師:請同學們對照註釋默讀課文。同時用筆在書上劃出作者總結性的語句。(學生默讀)

  師:作者在本文開頭設定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這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點?

  (生答:“因此,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師:對,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維視角的轉換,都會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

  (設計意圖:教學中注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找到表明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的語句”是議論文學習中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三)、研讀課文,理清關係。

  1、師:請大家看這樣兩個故事。(投影)

  (1)上帝為人間製造了一個怪結,被稱為“高爾丁”死結,並許有承諾: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將成為亞洲王。所有試圖解開這個怪結的人都失敗了,最後輪到亞歷山大,他說:“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法規則。”他,(想一想他會怎麼做?)於是他就成了亞洲王。

  (2)據說有一位母親在病榻前照顧長期生病的兒子,由於兒子活動不便,吃藥、飲水都很不順當,即使用吸管(當時只有直管)也由於要低頭而顯得很艱難,母親為此憂心忡忡。回家後在洗衣服的時候,她突然看到了洗衣機的出水管,可以靈活彎動的出水管結構使母親靈光突現:。(想一想她有怎樣的靈光突現?)

  學生分析討論,教師歸納。

  2、師:從剛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覺得亞歷山大和那位母親很聰明,其實他們是具有一種什麼思維能力?(生答:創造性思維)

  3、師:從課文的第四小節可以看出這一點,我們一齊來讀一下。

  (設計意圖:透過穿插故事,可讓學生感興趣,更可以此來啟用學生思維。)

  4、師:對,那麼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必須具備的要素是什麼呢?請從課文中找出答案並勾畫。(生答:必須精通各種知識,這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必須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持之以恆進行嘗試。)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自我感悟。這樣處理是針對七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較好地體現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理念)

  5、師:同學們找得很好。對照這三個因素,有些同學可能認為自己的才疏學淺,知識不夠豐富,思維尚不成熟,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會產生懷疑,認為“創造力只是愛因斯坦、貝多芬等人的專利”,對此觀點你是否贊同?

  【辯論】

  生正: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創造的意識在自己的思想裡。

  生反:“鄭人買履”中鄭人,有創造力嗎?報上說有個大學生連個雞蛋也不會剝,他有創造力嗎?

  生正:偉大人物也是從一般人物開始的,伽俐略還只是一個學生時就發現擺的定律,瓦特發明蒸汽機時只是學徒,道爾頓發明輪船時在別人眼裡不過是“瘋子”

  生反:歷只有一個伽利略,只有一個瓦特,只有一個道爾頓呀!

  生正:不僅偉大的人有創造力,一般人也有創造力,魯班、黃道婆即使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創作的一幅畫也是創造力的表現啊;

  生反:知識和態度、意識、嘗試是形成創造力的要素,可事實是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盡善盡美的。

  生正:我們中國古代有個叫黃道婆的農村婦女,她發明了紡織術,顯然她不可能精通各種知識,但她同樣具有創造力,要知道知識從何而來?知識就是從實踐中來。黃道婆雖然沒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卻有著豐富的實踐知識。

  生反: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也並非是輕而易舉地獲得靈感,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於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覆推敲,逐漸充實而形成的。一般人想做到確實很難的。

  (設計意圖:學生辯論得非常精彩,你來我往。兩方面都給於肯定,尤其應指出弱者的不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思維的火花越發的耀眼。透過辯論的形式處理教材,又鼓勵學生與文字對話,與作者辯論,雖然很稚嫩,但勇氣非凡。)

  6、我在這裡設了一個具體情境,讓大家共同參與。在這裡,我想請一位同學扮演主持人,其他同學充當嘉賓。

  請看:(投影)某“奇思妙想”欄目正在做一期節目,主持人問了嘉賓這樣一個題目:一個彩虹圖形,你會把它想像成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參與者將如何應對?(要求:嘉賓回答和主持人點評相間。)

  (討論、扮演)

  生1:像一座架在河上的五彩橋;(主持人點評)

  生2:像媽媽彩色的晾衣繩;(主持人點評)

  生3:像爸爸肩上那根挑水的扁擔;(主持人點評)

  (設計意圖:創設節目參與的情境,在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的同時,也達到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7、師:感謝各位同學的積極參與,同學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能力,給出了最精彩紛呈的答案,這就能證明一點,大家都擁有創造力。那麼,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請大家一齊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生齊讀)

  8、師:讀完之後,我想同學們一定會信心大增。我們只要熱愛生活,發現生活,遇到問題,多想想為什麼。堅持下去,自己的發現能力和創造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四)、拓展延伸,思維訓練:

  師:學了這篇課文後,我想請大家以《“1+1=1”的聯想》說話,請同學們儘量開啟思路,看誰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討論,互相發言,然後寫下來,準備發言。

  示例:一個家長+一個老師=一張天羅地網;

  生1:一場考試+一個分數=一根繃緊的心絃;

  師:他講得很好!就像這樣擴散自己的思維,來一個“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看誰接著說。

  生2:一點衝動+一點不成熟=一個不小的錯誤;

  生3:一點犧牲精神+一點主任翁態度=一個民族的騰飛;

  師:大家很不簡單,各抒已見。思維互相磨礪、碰撞,閃射出創造的火花。

  (設計意圖:培養小組的合作探究意識,使得學生的語言水平與思維能力得到同步發展。)

  (五)、熱情結語,作業佈置:

  同學們,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處在一個X似火的時代,我們身在一個日新月異的國度,時代呼喚我們的創新精神,祖國需要我們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人類文明最美麗的花朵,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知識經濟的不盡資源與動力,創新也是個人成功的途徑,創新是從觀念到行動的革命,創新需要有境界、有氣魄、有膽量。我真誠祝願同學們今後的日子裡,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更要學會創造,早日成為祖國棟樑之才。

  “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我把陶行知先生的這句名言,製成賀卡送給在座的每一位,也請同學們,課後選擇一句你所喜愛的關於創新的名人名言,然後製成賀卡,送給你的同學或師長。

  (設計意圖:小結的語言應X似火,作業的佈置應巧妙新穎,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一段慷慨陳辭,更受到時代感、使命感的感染。文道統一。)

  本四、教學反思:

  教學在合作討論與交流表達中結束了,回顧這篇文章的教學,我覺得教學中樹立這樣的幾種意識很是重要:

  一、文字意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讀好文字,這是對話的基礎。通讀文字,並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閱讀才是自由的閱讀,有效的閱讀。而我們平時的教學,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少,自己讀出感受的更少。上課伊始,學生還未開口讀書,學生未及進入作品之中體驗,教師就已經強加給了學生,表現出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體驗的充分不相信。本堂課我在施教時注重了學生在讀中體味,注重了學生自我發現,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事實證明學生完全有能力理解文字。

  二、層次意識。引導學生有層次地探究文字,這是對話的關鍵。我設計了四個步驟進行探究活動:尋———尋作者的觀點,這是開啟文字的鑰匙;理———解清文章的思路,這是學生最易獲得的感性認識,並透過理性探究體會構思的嚴謹;辯———辯各自對文章觀點的認識和理解,這是閱讀的更高層次;拓———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字的意義和閱讀活動的樂趣。

  三、探究意識。本課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讓學生在探究與對話中表現並強化語文能力。探究式閱讀讓合作學習的思想得到的實踐。小組探究活動中,誰發言,誰記錄,誰補充都有明確的分工。

  四、表達意識。本堂課我較多地提供了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在表達中,要求學生努力達到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提練整合小組的觀點,說句意連貫、層次清晰、語言精美的話的目標。從一句到幾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據,切近題旨。我相信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將大有益處。

  又記:《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實行探究式閱讀教學,為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文字解讀為文字賞讀、語言探究,並跳出課文讀課文,可以讓語文課教學呈現新的生機。

  老師搭臺,學生“唱戲”。把時間限度地還給學生,讓學生、教師、文字三者形成整體,讓三者交流、碰撞、溝通。學生可以挑戰文字X,教師也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閱讀教學課堂成了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舞臺,也成了學生與文字對話、教師與文字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傳統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限度的教學效益。

  對於新課標,新教材,應當說大部分教師都尚處於學習階段,並無多少實際的經驗可言。也許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X力。自然,我們為之研究的空間也是極為廣闊的。當然,課程改革是漫長和艱鉅的。“路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曲解。對於傳統的一套,我們要懷疑,要創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這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教案2

  課前準備:

  1、分四人一組,各組發白紙一張,選定組長為本組的中心發言人。

  2、3個回形針,一張卡通訊紙。

  3、課前預習,比如自學生字詞、找出成語、熟悉課文內容等。

  4、準備大作本。

  教學目的

  1、學習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3、理解並運用事實論據。

  4、幫助學生確立理解“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係,鼓勵學生端正態度,積極投身到創新的洪流中去。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難點:理解並運用事實論據。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裡》,活躍一下氣氛,從而為課堂教學打下情感基礎。課堂:由課前的歌曲提問: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裡有什麼?進而提問:在同學們的眼睛裡春天是什麼?在老人的眼睛裡春天是什麼?

  師:有3個學生回答了不同的答案。看來生活中事物的標準答案不止一個。

  真如蘇東坡的詩句所云: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所以說:每一種事物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觀察的角度不同,結論也不相同。

  二、整體感知

  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

  1、作者提出了哪幾個問題?由此你認為作者的觀點是什麼?為了使論點有力,作者採用了什麼論證方式?

  2、“用浪線劃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並結合自己談談會。”

  請組長把小組的共同見解作好記錄。

  學生讀書2分鐘,然後自由交流:4—5分鐘,由組長負責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記錄,教師可以參與到其中的一組中去。

  二、交流見解

  第一題

  指導回答問題的思路:問題———觀點———論證方式

  問題一:創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觀點1、淵博的學識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3、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的毅力)

  事實論據: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羅蘭?布歇爾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

  問題二:創造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

  (觀點411、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創造的意識在自己的思想裡。

  2、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也並非是輕而易舉的獲得靈感。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於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覆推敲,逐漸充實而形成的。

  3、區別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細小的想法。)

  事實論據:舉例論證: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

  第二題

  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並結合自己談談會。

  教師總結: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1、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

  2、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

  3、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楔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

  三、創造火花(過渡語: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尋求第二種答案,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創造力,下面我們就動一動手,來發揮一下自己的創造才能。)

  材料:

  3個回形針,一張卡通訊紙。在實踐中探索回形針的用途。

  (夾書、書籤、釣魚鉤、X的花夾子、當拉鍊墜、門簾、項鍊)

  目的: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使學生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四、本文寫法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目的:反思學習過程,學有所得

  v1、充分運用了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有力的證明了論點——————事實是證明論點的最有力的武器。

  v2、引用的成語、典故頗多,增加了文章的語言的氣勢———————議論文的語言在該簡練處簡練、該生動處生動。原則是始終為論點服務

  五、寫作實踐

  下面就請同學們以課文創造性思維的必須要素之一為論點,充分運用了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以及一些成語、典故,給文章新增一個自然段。

  要求是:立意新穎,不流於俗套;緊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語言簡明,150字左右。

  學生寫作,後交流,學生評價,教師評價。

  六、奇思妙想(作為機動內容———時間多,當堂交流,時間少,作為作業)

  說一說自己想發明創造什麼?你準備怎麼去努力實現你的發明創造。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教案3

  【教學目標】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道理。

  2、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初步瞭解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難點】

  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講練結合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掌握頁X釋,思考課後“探究?練習”中的問題。

  2、三個回形針,一張卡通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出示圖片)你在圖中看到了什麼?

  設問:1+1=?

  學生自由發言,課件提示:

  一把鋸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筆+一張紙=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一個世界…

  一個李白+一壺酒”=詩百篇

  我們只要調整一下思維模式,就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羅迦?費?因格及其作品簡介

  羅迦?費?因格,1948年生,當代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曾任加利福尼亞創意顧問。著作有《當頭棒喝》、《創造性紙牌》等。“真正快樂的人們是兒童和富有創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明確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進而複習舉例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提高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創造性思維的重要,

  在生活中有意識的開發自己的創新能力。

  3、檢查預習

  汲取(jí)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鍥而不捨(qiè)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樣子。

  不言而喻(yù)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恆(héng)有恆心地堅持下去。

  三、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1)、“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麼?

  (2)、“尋求第二種答案”的途徑?

  (3)、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麼?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5)、找出課文中的舉例論證,並分析其作用?

  (6)、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麼?

  教師點撥:

  ⑴只有這樣才會激發人們的去思索,去“尋求第二種答案”,才有發明創造

  ⑵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

  ⑶①學識淵博,精通各種知識

  ②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③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毅力

  ⑷在於如何運用知識。

  ⑸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布歇內爾發明互動式乒乓球遊戲的事例

  作用:舉例論證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併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⑹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四、文章小結

  論證中心: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

  論證過程: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確立創造性思維方式——擁有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

  ——堅信人人都有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條件

  五、擴充套件練習:

  1、請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偉人介紹給大家。

  貝多芬:

  他幼年早慧,在年輕時就確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卻失聰了。但是,在這之後的八年中,他依舊繼續著音樂家的生命,大大發展和改變了古典音樂。他是德國最偉大的樂曲家之一,創作了如:《英雄》、《命運》、《田園》等交響曲,《月光》、《熱情》、《黎明》等鋼琴奏鳴曲。

  莎士比亞: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他重要的喜劇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莎士比亞被馬克思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在過去的幾千年人類歷史中,最獨領風X者為成吉思汗,而才華者是莎士比亞。”

  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中國戲劇家曹禺曾讚歎:“莎士比亞是一位使人類永久又驚又喜的巨人!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他從小腦中就充滿許多奇思妙想,例如4歲時就奇怪為什麼羅盤針總是轉向南方?它周圍有什麼東西推動它?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論、

  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貢獻、(其餘略。)

  2、認識了這麼多的偉人,他們因為富有創造性思維而成功,那麼怎樣才富有創造性思維呢?談談你的理解。

  3、發揮你的創造力:

  兩個三角形(可以任意縮放和擺放)可以拼成什麼形狀?

  六、佈置作業:

  1、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正如羅迦?費?因格所說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請你以不同角度從《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提煉觀點。(至少兩個)

  2、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繁華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自幼失明”。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裝著沒看見似的走開了。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捨。後來,他又碰到那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麼?”那詩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寫的句子:

  你們猜:詩人給乞丐寫了一句什麼樣的話?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本課時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著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2、匯入部分新穎有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3、學生活動設計比較合理。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活動,在閱讀思考表達中進步。學生活動的部分他們都表現得很好。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人的創造性成就由學生來介紹,既有利於發掘他們的知識儲備,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你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嗎?”“如何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創造性思維。

  4、補充了很多創造性思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並聯系自身。

  5、聽讀課文不必要。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還有自己的默讀程序,有一心多用之嫌,不如由學生自由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