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必修二第三課《故鄉的榕樹》教案

粵教版必修二第三課《故鄉的榕樹》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粵教版必修二第三課《故鄉的榕樹》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目標

  (一)體會作者對於大陸故鄉和鄉親們的真摯眷念的感情。

  (二)注意眼前景和故鄉情的聯結點,掌握文章情以物興、寄情於物的寫法。

  (三)體會文章語言的詩意。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本文的結構與思路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對故鄉榕樹的懷念。這三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緩緩地把讀者也帶進了自己的回憶之中。

  第二部分(第4~10段)圍繞故鄉的榕樹,描述了有關的人和事,寄託著作者的思鄉之情。

  這一部分是主體,共分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第4段)寫故鄉榕樹四周的景色。這是一個過渡段。兩個“我懷念”交待了榕樹四周的環境:溪畔的景物,橋上的景物,這一段故鄉景色的描寫,清晰地烘托出榕樹的背景:小溪、鵝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鴨子、石橋、石碑、欄杆上的小石獅子……寫出這閩東農村特有的風光,為刻畫榕樹塗抹了一層底色。

  第二層次(第5、6段)具體而細緻地刻畫榕樹。在著力渲染了榕樹四周環境之後,作者馬上回到榕樹,寫“站在橋頭的兩棵老榕樹”。一棵略寫,一棵詳寫。細緻描繪了那棵被稱為“駝背”的老榕樹,接著再敘兒時和小夥伴把老榕樹當作船劃的趣事,“船”駛進了五彩繽紛的夢中,使文章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寄託著作者無限的情思。

  第6段,進一步敘述這棵老榕樹的傳說:玉皇大帝用雷火燒死藏在樹洞中的蛇精,給這榕樹增添了美麗的神話色彩。因為是村中最老的老人說的,小時的作者深信不疑,字裡行間,露出稚拙的童真,也喚起了讀者的親切感。

  第三層次(第7、8、9段)寫有關榕樹的人和事。對故鄉榕樹的懷念,其實是對故鄉和親人的懷念。第7段寫母親用榕樹汁為“我”治癬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樹折枝的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對榕樹的記憶聯絡著對親人的記憶。祖母的形象著墨不多卻生動感人。那躡著小腳“篤篤篤”地走到石橋,“嘮嘮叨叨”的神態,慈愛善良,使人難以忘懷。第8段,寫榕樹給農人帶來的好處。第9段,作者緣物生情,直接抒懷,透過擬人的手法,讚頌榕樹的崇高品格。對榕樹的讚美,其實是表達了作者對勞苦而純樸的鄉親們的關切之情。

  第四層次(第10段)寫自己兒時在榕樹下度過的愉快的夏夜。這一段描寫富有生活情趣。那簡陋的臥具、神秘而恬靜的氣氛,似夢似仙的月夜景色,沉入夢鄉那美妙的感覺……都著意鋪陳,創造出一個輕盈、靜謐的`意境。兒時的夏夜如此美麗、迷人,充分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生活的無限眷戀。

  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發了蓄積在心頭的對故鄉的深切懷念和真摯眷念之情。第11段寫從美好的回憶中回到現實中來。“彷彿剛剛從一場夢中醒轉”,“這一覺已睡過了三十年”暗示離童年生活已過了三十載。作者身在異鄉仍掛念著故鄉榕樹的遭遇,惦念著把樹幹當船劃的小夥伴們。

  第12段,呼應開頭。小兒子的話打斷沉思,再寫葉笛的哨音“瀰漫成一片濃濃的鄉愁,籠罩在我的周圍”,把聽覺感受到的當著視覺感受到的,更為形象。最後以設問結尾,把思鄉之情引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表達了作者永遠不忘故鄉養育之恩,永做故鄉兒子的一片誠摯之心,以“故鄉的榕樹呀……”幾個字獨立成段作結,寓含了不盡的情思。(二)本文是怎樣運用情以物興、寄情於物的寫法的?

  分析:這篇散文寫久居異鄉的“我”,帶著小兒子在大榕樹下散步,由眼前景引出故鄉情,這眼前景和故鄉情的觸發點、聯絡點就是榕樹,作者把對故鄉和鄉親們的深情厚意都寄託在榕樹上,透過對榕樹的描寫抒發思鄉之情。

  情以物興,寄情於物,首先要求作者有真情實感,“不精不誠,不能感人”。作者的感情是真摯的、熱烈的、蓄積在胸,不得不發。榕樹寫得愈美,愛鄉,思鄉之情就愈加躍然紙上。雖是寫景,卻“句句是情、字字關情”。無論是寫景、寫物、寫人、寫事無不滲透著濃郁的思鄉之情,從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基調,以情為經緯把故鄉瑣碎平凡的生活掠影貫串起來。(三)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分析:作者是詩人,擅長用詩一般的語言描摹事物、抒發感情。本文在描寫景物時,善於繪聲繪色,飽含感情,創造出詩一般的意境。

  如,第10段寫兒時在榕樹下度過的愉快的夏夜,有畫面,有音響,有動作,有感情。寫那睡意朦朧的感情,尤為精彩。又如,第4段,用“我懷念……我懷念……”等詩歌的語言,盡情鋪敘故鄉的景象,選取感情色彩濃郁,形象優美、能牽動情思的事物寫景抒情,是景語,又是情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作者還善於運用詩歌的句式和多樣的修辭手法寫景抒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喚起讀者的共鳴和聯想。如文章最後抒情部分。

  (四)本文創造的意境有何特點?

  分析:意境深邃,是這篇散文的又一特色。散文貴有意境,有無意境,意境高下,是衡量散文作品優劣的首要標準。《故鄉的榕樹》開頭描繪了一幅“我”的小兒子吹笛逗狗的富有動感的畫面,接著寫“我的心卻像一隻小鳥,從哨音裡展翅飛出去”,奇思泉湧,妙緒紛披,向我們展示了故鄉的風物土地。作品氤氳著幽婉清麗的藝術境界,與所要抒發的思戀之情極其和諧地照應,也把讀者引入那不絕如縷的思緒之中。作品描寫“我”在榕樹下度夏夜的那一段,從兒童的眼中顯現出那個神秘而恬靜的夜晚,童稚的天真更使得環境蒙上瞭如詩如畫的色彩。故鄉的榕樹下“似夢境,似仙境”,多麼引人神往啊!作品這裡用的筆墨越多,越見得作者思鄉情之濃,意之切。深邃的意境,使得這篇散文洋溢著一種詩美,一種含蓄的美。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查工具書,理解以下詞語。

  嫋嫋:

  ①形容煙氣繚繞上升。

  ②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③形容聲音延長不絕。文中用來形容微風。

  清澈:(水)清而透明。澈:水清澄。

  汲水:從下往上打水。

  兀立:直立。兀,高聳突出的樣子。

  汩汩:水流動的聲音或樣子。

  蒼虯:像龍一樣盤曲的青色枝條。蒼,青色。虯,盤曲如虯龍。

  虔誠:恭敬而有誠意。虔,恭敬。

  祈求:懇求地希望或請求。

  戰戰兢兢:形容害怕而小心的樣子。戰戰,恐懼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

  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

  黝黑:黑黑的。黝,淡黑色。

  習習:形容風輕輕地吹。

  粗獷:

  ①粗野,粗魯。

  ②粗豪,豪放。本文是第二個意思。

  苦澀:

  ①又苦又澀的味道。

  ②形容內心痛苦。本文是第二個意思。

  庇護:袒護,保護。

  恬靜:安靜。

  溫馨:溫暖馨香。馨,芳香,特指散佈很遠的香氣。

  安然無恙:形容平安無事,沒有受到什麼損害。恙,疾病;傷害;憂患。

  蔭庇: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於人們休息。比喻尊長照顧著晚輩或祖宗保佑著子孫。庇,遮蔽,掩護。文中的“蔭庇”用的是本義。

  (二)討論以下問題,深入理解文章。

  1.從文章前後所寫事情的空間和時間關係來看,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

  分析: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對從前故鄉榕樹的懷念;第二部分(第4~10段),圍繞從前故鄉的榕樹,描述有關的人和事,寄託作者的思鄉之情;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發蓄積在心頭的對故鄉的深切懷念和真摯眷念之情。本文作者黃河浪,福建省長樂縣人,1975年9月赴香港定居。三個部分從時間看,分別寫眼前、過去、眼前;從空間看,分別寫香港、福建、香港。

  2.回憶故鄉的部分,內容較散,但讀起來並不覺得雜亂。這一部分的材料是按怎樣的順序,用了哪些過渡性語句組織起來的?

  分析:文章回憶故鄉的部分是按以下順序寫的:作者用“而我的心卻像一隻小鳥……”一句過渡到對故鄉的懷念。用“我懷念從故鄉的後山流下來,流過榕樹旁的清澈的小溪……”一句作為過渡句,寫故鄉榕樹四周的景色,如小溪、鵝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鴨子、石橋、石碑、欄杆上的小石獅子……這些閩東農村特有的風光,為刻畫榕樹塗抹了一層底色。用“站在橋頭的兩棵老榕樹……”一句過渡到對榕樹具體細膩的刻畫,特別是詳細描繪了與那棵被稱為“駝背”的老榕樹及有關的傳說。接著,文章又寫了有關榕樹的人和事,如母親用榕樹汁為“我”治癬,“我”奉祖母之命上樹折枝,農人在樹下納涼,自己兒時在樹下過夜。在敘事的基礎上,作者感物抒懷,抒發了對故鄉榕樹和故鄉親人的眷念之情。全部以榕樹為線索“物一事一情”的次序組織起來,狀物、記事、抒情都緊緊圍繞著故鄉的榕樹,不枝不蔓。

  (三)精讀重點段落,理解其深刻含意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1.“而我的心卻像一隻小鳥,……搖落一串串晶瑩的露珠。”

  分析:這一段是由眼前景象到回憶的過渡。“我的心卻像一隻小鳥,從哨音裡展翅飛出去”,“小鳥”之喻,充分表現了心情的輕快、愉悅和聯想的迅捷。“飛過迷濛的煙水,蒼茫的群山,停落在故鄉熟悉的大榕樹上”,照應自己千里萬里遠離故鄉的實際,並藉助飛鳥的“飛”與“停”,巧妙地引出了故鄉的榕樹,文筆自然,不露痕跡。“我彷彿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軀幹,捲曲飄拂的長鬚和濃得化不開的團團綠雲”,緊緊抓住了故鄉榕樹的主要特徵,字裡行間充滿了讚美之情,“濃得化不開”,給人以“凝碧”之感。如果說這個分句主要寫榕樹的形的話,“看到春天新長的嫩葉,迎著金黃的陽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嫋嫋的,風中晃動如耳墜,搖落一串串晶瑩的露珠”,則是繪色繪聲地展現了榕樹的美。這一段文字雖短,卻滲透著濃烈的鄉情,奠定了全文基調。2.“我深深懷念在榕樹下度過的愉快的夏夜。……擱淺在亂石灘上……”

  分析:這一段寫自己兒時在榕樹下度過的愉快夏夜,描寫富於生活情趣。從臥具來說極為簡單:一床被單,席地而臥;幾塊床板,擱在長凳和橋欄杆上。人與自然緊緊融為一體。仰望黝黝樹影,“用心靈與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沒有煩惱,沒有痛苦,身心愉快。月色朦朧之中,睡意朦朧之時,嫦娥悄然飛過,桂香輕輕飄灑,流水靜靜唱曲,催人沉入夢鄉,這種詩情畫意般的描繪,意境優美,想象豐富,刻畫細膩,美麗迷人,正是一首對故鄉風情永難忘懷的鄉戀之歌。“早上醒來”,才發現枕頭不見了,“原來是掉到溪裡,吸飽了水,漲鼓鼓的,擱淺在亂石灘上”,這些文字裡不見任何懊惱,相反情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特有的故鄉風情盡在其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