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設計分析論文

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設計分析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設計分析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是中草藥栽培與鑑定等專業的重要專業課,作為本校一門新興的學科,課程適宜的教學內容以及良好的教學方法還在探索增加中。本文在結合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專業其他課程設定的基礎上研究探討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以及交流平臺的建設構想等方面進行設計分析,旨在為本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藥用植物遺傳育種;課程設計;教學法

  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是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一門研究選育藥用植物新品種和繁育優良品種的原理和技術的課程,是藥用植物學、遺傳學、育種學以及生物技術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課程[1]。本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紮實的理論基礎,也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為適應我校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制定出適宜的授課方式與內容尤為重要。我校於2014開設新專業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專業,該專業培養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透過系統學習,掌握中藥材應用、鑑定、栽培、育種、病蟲害防治以及植物生理等基本知識,從而使學生具有專業的特色的知識背景:藥用植物的農藝性狀與藥用植物的藥材性狀的綜合知識。

  1重視理論基礎與時俱進突出實踐

  1.1理論教學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的學科,是生命科學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對農業科學以及現代中醫起著指導的作用,是動植物及微生物育種的'理論基礎[2]。遺傳學內容的部分要做為本門課程的理論基礎,在該部分教學過程中,以我校教學特色為依託,結合中醫中藥院校的特點,並聯系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當今遺傳學發展和研究的重點確定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輔助教學材料進行適當拓展,理論聯絡實踐。我校本門課程選用書籍為任躍英主編的《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其中第一、二、三章以及第十三、十四、十六章主要講述的為遺傳學內容[1],其中前三章為育種學最基本理論,後三章主要講述基因以及染色體變異,為誘變育種和倍性育種的基礎。本門課程理論課為30學時,所以前三章為重點掌握內容,後三章為熟悉內容,共10學時。育種部分的內容在遺傳學部分講授的基礎之上,重點講述育種技術,其中選擇育種以及雜育種做為最基礎的育種知識,需要學生重點掌握,其他在育種方面的先進技術做為熟練掌握內容,適當拓展當前的研究例項,結合目前藥用植物育種的發展現狀來進行講述,使教學內容不侷限於課本內容並且使課堂內容更為生動直觀。此外,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注意避免與其他課程內容重複,重複的內容可以簡單講述,節省課堂時間對其他內容進行適當拓展。

  1.2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本門課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於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訓練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有著重要作用,也是決定和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3]主要要求學生在實驗課中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術,這些技術也是學生今後學習工作的基礎,同時也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進一步鞏固與實踐。本門課程設定4次實驗,每次驗6學時,實驗內容包括2次基本遺傳育種的操作技術和2次實踐的田間操作技術,實驗主要採取教師演示為輔,學生自己動手為主。首先透過理論講述讓學生掌握實驗內容的基本步驟,在經過實驗過程中的實際操作環節來加深印象,並發現問題,進而鍛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

  2.1注重理論課課堂效率

  良好的授課方法是提高學生興趣與學習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採用遞進引導的方式,使學生逐步加深學習,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與本課程相關的現象,先激發出學生們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進而引入課程內容,透過學習了理論知識,可以請學生們根據學習過的內解釋或者思考聯絡生活中的實踐,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也可以根據授課內容提出開放性問題,同學們分組進行收集資料,查閱文獻等解決問題。對於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要點,在課堂上要重點解釋,並當堂練習,督促學生課後複習,下次課上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復習。定期採取測試的方式對學生們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對學生比較薄弱的方面及時進行加強,在課程最後進行總結,學生們在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明確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係,進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框架,便於學習和記憶[4]。

  2.2理論知識回到實踐

  實驗課是學生經過理論學習之後,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解釋實驗中的現象的重要經歷。透過實驗課,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技術,也可以透過實驗過程中驗證理論知識,進而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是學生們今後進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礎。本門課程的實驗課程為24學時,4個實驗,目前均設計為驗證性實驗,在以後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實驗創新性,提高學生的發現實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讓學生參與相關的科研活動,創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藥草園藥用植物種植栽培活動,學生可種植自己感興趣的藥用植物,進行相應的科研實踐活動。

  2.3多樣化的授課方式

  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增加生動的圖片、動畫製作課件,以講述與展示的方式講授,力求透過不同的溝通媒介,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分析能力,[5]藉助發達的網路,增加相應知識的影片播放,透過影片演繹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還可以透過老師自己錄製影片來演示實驗步驟,使全體學生都可以觀看到實踐操作,進而完成實驗內容。此外,對於一些目前研究比較前沿的相關領域,可以佈置學生查閱該領域的國內外文獻,在課堂上以報告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其他學生進行文獻講解,透過此方式不僅可以鍛鍊學生利用資料庫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知識轉化的能力,能夠把自己的對文獻的理解講述出來,增加對文獻內容的深入理解。

  2.4考核方式多元化

  本門課程屬於我校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知識,我們採用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中筆試成績70%、平時成績佔10%、實驗成績佔20%。其中筆試試卷除了包括基本的理論知識內容,還包括實踐問題,透過基本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設計方案等,這類問題主要看學生設計方案的合理性,不設唯一的標準答案;此外,還包括開放型別的問題,此類沒有統一的答案,主要看學生們對的問題的看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確保每年的考試內容與時俱進,及時增加前沿理論知識。平時成績主要透過課後複習情況以及課堂參與積極性來評價,透過積分制來督促學生儘可能多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實驗考試主要考察實踐操作,在學過的實驗中,學生隨機抽取考試內容進行操作,由於考試內容的不固定性,所以學生可以全面進行複習,以免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

  3網路自主學習交流平臺建設構想

  透過學校校園網路,開設本門課程的討論平臺,教師上傳教學課件,供學生瀏覽。學生可以透過原有的學號密碼登陸,進入頁面,可以就不同章節的內容提出疑問,或者是需要老師解答的內容進行留言,教師可以透過學生提問的問題來了解學生們對知識掌握的情況。此外可以過此平臺來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上交作業,增加學生對平臺的瀏覽,充分利用學習學資源。總之,做為一門新專業新開課,有許多內容和方式需要進行探索,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來總結,不斷的完善,才能找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且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一套教學的方案。做為授課老師,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態度與想法,適時調整方式方法,同時也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教育以及專業相關的知識。

  參考文獻

  [1]任躍英.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

  [2]劉慶昌.遺傳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3]周向睿,趙桂琴.對草類植物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草原與草坪,2015,35(5):109-112.

  [4]李珍.遺傳學理論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J].陰山學刊.2013,27(2):83-85.

  [5]韓俊,萬平,潘金豹,等.《植物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術,2014,12(4):85-8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