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CEO的人生感言職場故事

一個CEO的人生感言職場故事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這時就可以將其寫成一篇感言,讓自己銘記於心。那麼感言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CEO的人生感言職場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CEO的人生感言職場故事1

  勝利屬於那些有耐心的人。

  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要知道,大多數人最後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因此,在剛開始時就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與此同時,這場馬拉松比賽還有初賽、複賽、決賽。初賽時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派的人,這時候認真努力很快就能脫穎而出,於是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於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後是複賽,能參加複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這時再想勝出就不容易了:要有很強的堅韌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這個世界的規律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會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會驕傲自滿,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就像一隻憤怒的鬥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失敗的;而贏得複賽的人則像鬥牛士,不急不躁,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複賽以後,大約已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

  最終的決賽來了,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一樣,最後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

  當然,在此之前,你要想清楚,你要的是什麼?

  大多數人惟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越是焦急,越飢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你的經歷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著你的簡歷就皺眉頭。於是你陷入惡性迴圈。

  我們處理的事分為“重要”和“緊急”,如果不做重要的事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比如鍛鍊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看病則是緊急的事,如果不鍛鍊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麼是重要的事,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想不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你的目標應該有多大?

  中國的勵志和國外的勵志不同:中國比較鼓勵人立下大志願,而國外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人的困境。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會買彩票中500萬元,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所以請你在想自己要什麼的時候,“現實”一點。目標定得高些,對於喜歡挑戰的人來說有好處,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反而比較容易灰心沮喪。

  我並不反對跳槽,但跳槽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不開心,但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麼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換個環境你都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

  人生的曲線應該是曲折向上的,偶爾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而不是像脈衝波一樣每每回到起點。我見過不少面試者,30多歲了,四五份工作經歷,每次多則3年,少則1年。30多歲時回到起點,從一個初級職位開始幹起,拿初級的薪水,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不覺得有點辛苦嗎?這種日子好過嗎?

  並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次堅持都會有人看到……人總是會遇到挫折,總是會有低潮,總是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別人也不好受,你堅持不下去了,別人也一樣。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堅持不住了,那隻能讓別人獲得堅持的信心;要讓競爭者看著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賽。勝利屬於那些有耐心的人。

  一個CEO的人生感言職場故事2

  無論你有怎樣的人生理想,無論有怎樣的職業追求,十分推薦迪士尼前CEO羅伯特·艾格的半自傳著作《一生的旅程》,從中可以讀到如何面各種挑戰,從普通職員一路走向CEO;如何追求極致,拼死創新;如何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如何坦誠相待又不失手段;如何與各種領導相處,走出職業生涯低谷,迎來職業巔峰。

  你會發現,人活於世,總會有著各種紛紛擾擾,充斥著起起落落。在登上CEO的桂冠之前,他總要面對各種至暗時刻,跨過種種考驗,即使坐上了CEO的位置,也是如履薄冰,險象環生,唯有險中求勝。艾格於我們的啟發就是積極面對,握有自己的立場,坦然相對,以誠待人,敢於冒險,理性分析,手段高明。這些品質的的背後都隱藏著主動出擊,是一個不停思考的大腦,一顆總在尋找出路的行動派。

  時間線

  艾格於2005年榮登迪士尼CEO的寶座,此後在任的15年間展開了一些列的併購,成功推舉起了沒落的幻想萬國,將其打造為娛樂王國,全球票房的收割機。

  1、2006年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上任伊始力排眾議展開的收購),化解前任CEO和喬布斯的恩怨,和喬布斯成為至交,重燃迪士尼動畫的生命力,打造藝術和科技的融合;

  2、2009年收購漫威 ,囊括眾多IP,在IP化的路上繼續高歌猛進;

  3、2012年40.5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購盧卡斯影業(打造了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在IP路上持續併入,IP的價值在當下日益凸顯出其價值來;

  4、2017年524億美元的股票收購二十一世紀福克斯,拿下眾多傳媒網路,為迪士尼的新媒體渠道鋪路。

  用現在的話語說,這是玩生態,它的三駕馬車就是IP,主題公園和新媒體,科技在其中穿針引線。利用各種IP的電影維繫迪士尼的快樂形象;用迪士尼公園打造主題旅遊,形成閉環;利用新興媒體擴大迪士尼電影的受眾面,持續實現IP變現。讀完之後,才發現在每個孩子心裡植下的英雄形象早已是迪士尼的囊中物,雖然迪士尼自己本身沒有刻畫這些人物形象的歸屬,而一代一代的兒童將會給迪士尼提供源源不斷的錢袋子,這就是CEO的高人之處。迪士尼併購的成功,也是企業收購成功案例的代表。

  如何體現艾格的價值?迪士尼的股價從2005年的每股23.8美元,漲到2020年的128.2美元。

  老練多謀

  艾格經歷的領導有各種風格,比如強悍如風不達目的不罷休且追求創新的魯尼;謙遜包容開放平等放手下屬的丹尼斯和湯姆;疑心重重不被器重的前迪士尼CEO邁克爾;董事會成員的刁難和不信任。艾格總是能調整自己不斷適應,當然經受的考驗之路也只有作者心裡最清楚,但從最終的結果看,艾格就是成長性思維的.典範,不斷學習,重新整理自己,適應各種不同風格的領導。每個人的發展都會經歷低谷期,就看自己能不能打好手中的牌,輸出最佳的結果,贏得領導的賞識。

  作者成長於嚴厲的魯尼揮下,發跡於賞識人才的丹尼斯和湯姆。其實我想說得到上司的賞識只是一個機遇,前提是自身硬。如果沒有在魯尼手下的嚴苛訓練,度日如年的煎熬,很難說艾格能走向前臺。書中作者也很明確為什麼能容忍性格多變的魯尼?那就是能夠學習到東西提升自己,可見作者是目的性很強的人。

  站在的現在的視角看,不能說作者當時多麼英明,心裡肯定是經受過煎熬以及無數次放棄,或許就是學習的執念讓他堅持下來,以至後來魯尼成為艾格的手下。有個小細節不容錯過,作者還是名不見經傳的職員時利用如廁時間回答魯尼的一個“How are you”的寒暄,顯現出了艾格的老練。

  “最近怎麼樣”,魯尼問到。 “有的時候,我覺得能把頭浮在水面上不至於溺水就已經很不錯了“。

  魯尼雙眼看向前方,毫不猶豫地說:“那就找個長點兒的呼吸管。”

  跟對人

  丹尼斯和湯姆是艾格職業生涯的貴人,給了艾格極大施展自己的空間,艾格不負所望,回饋以出色的業績。這麼說,艾格就是跟對人做對事的一個典範。但這是艾格自己能夠掌控的吧?絕不如此。ABC被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大都會收購時,作者的描述如下,而艾格當時是ABC體育部副總裁,時年34歲。

  當最早任職的湯姆和丹與我們出身不同,在我們眼中他們只是小人物而已。兩人是地方電視臺和廣播臺的老闆,旗下還有包括幾家中型規模報紙在內的不斷擴張的出版公司。

  大都會收購ABC後,舉行的高管會,沒邀請艾格,他心裡的醋罈子翻了。ABC的高管們也看不上小公司的高管丹尼斯和湯姆,他們沒有行業經驗,派對土掉渣,沒有好萊塢的高大上,削減福利,壓縮開支。對於習慣有面子的福利待遇,ABC高管定是怨聲載道,也包括艾格。艾格也動了離職的念頭,當提出離職時,丹尼斯進行了挽留,留出了24小時的時間。 最終艾格選擇了留下。所以說,沒有人會意識到當下的一個抉擇意味著什麼,只有回過頭看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其意義。沒有人是預言家,大家都是平民,差別在於高手的平民有自己的分析,能夠在職場中輸出結果,這是最關鍵的。1993年,艾格被湯姆和丹提升為電視網的總裁,時年42歲。

  在我們的職業生涯和生活中會出現一些轉折點,但在當時,這些轉折點往往並不會顯得非常顯眼或舉足輕重。當時的我並不確定所作的決定是否正確。說實話,待在原地不動或許是個比較安全的選擇。而與此同時,我也並不想因為自尊心受創或有些看不起丹尼斯而衝動離開。即便最終要離職,也必須是因為眼前擺著一個好得讓人無法拒絕的機遇,但ICM的工作並沒有那麼好。

  好的領導總會給人啟發,比如湯姆和丹的極簡主義和目的傾向給了艾格很大的啟發。他們二人著手將注意力緊密集中在管理花銷和提高利潤上,堅持去中心化實行扁平管理。

  “不要做製造號油的生意。你或許會成為世界上最棒的號油製造商,但話說到底,全世界每年消費的號油也只有幾升而已!”他這是在告訴我,不要在耗損公司和我的資源但回報甚微的專案上投資

  做對事,為自己代言

  艾格的成名當屬1988年的卡爾加里的冬奧會,面對氣溫驟降導致的賽事取消,立即轉變思路填補轉播時間的節目空缺;為了保證黃金時間的收視率,甚至影響國際奧委會的抽籤,新增美國隊的比賽,最終的節目也創下了收視新高。作者不僅利用創意化解轉播節目的危機,而且還利用各種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說明作者是個十足的行動派,是玩轉策略的高手,絕不是等閒之輩。從中度讀到了“事在人為”這四個字的內涵。雖然天賦有別,或許無法站在作者的位置,但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瑣事,我們能不能扭轉局勢,擺平各種困難?

  持之以恆

  艾格的自律更是讓人折服,這樣人不當CEO誰來當。艾格竟然在參加CEO候選人面談當天的早上4點起床參加鐵人三項的腳踏車比賽,然後回家沖澡再趕往公司。讀到這突然明白自律的本質就是沒有自律,鍛鍊就是日常的生活,4:15起床就是常態,對於別人是自律,對於自己是每天的重複。

  說來也巧,幾個月前我就定好那天要在馬里布海灘參加鐵人三項比賽,但我也不想拋下團隊不管。因此我在清晨4點便起了床,在黑暗中驅車來到馬里布海灘,參加完30公里的腳踏車環節,趕回家洗澡換衣,然後到伯班克去參加與董事會的面談。

  頂住壓力

  做事真得需要磨練,有人天生大心臟,有人就得依賴後天的磨練。雖然艾格是大心臟,但在通往CEO之路上吃了不少苦頭,由於壓力過大導致急性焦慮發作。競選對於艾格是掉了一層皮,這也是CEO必須歷經的考驗。不過美國人的做事風格就是競選,相互PK,看看誰能勝過誰。所以當艾格有望成為CEO時,就有政治顧問和品牌經理出謀劃策,其中一項重要提示就是優先項,只能列三個。優先項能夠極大地闡明自己的願景和著手解決的問題,同時也讓其他人容易記住。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於對自尊心的挑戰,始終懷疑你,說白了就是侮辱,最終導致了在最後一次面談的大爆發。有時,硬剛也不失為一種手段。

  現在回溯這段歲月,我覺得這些得之不易的教訓,不僅關乎韌性和堅忍的重要,也關乎不為你無法控制的事情感到憤怒和焦慮的必要。對於自尊心的打擊雖然往往是真槍實彈,但也不要讓這些打擊過多地佔據你大腦的空間或是耗損你太多的精力,此中的重要性,我如何強調也不為過。當每個人都在誇讚你時,想要保持樂觀是很容易的。但當你的自我認知如此公然地受到挑戰的時候,保持樂觀就困難了很多,也必要了很多。

  寫在最後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讀這些人物傳記不是讀的熱血沸騰,而是將書中作者的經歷投射到當下,投射到自己身上,或許能夠揭開心中的結。成為公司CEO是小機率事件,先努力做好自己的CEO。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