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讀書心得範文

《三家分晉》讀書心得範文

  趙、韓、魏三家滅了知氏以後,晉國的政權就由這三卿來掌管,晉國國君已經名存實亡了。到公元前403年,趙、韓、魏三家迫使當時也早已名存實亡的周天子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為諸侯,也就是正式冊封趙、韓、魏為獨立諸侯國,這時,晉國正式一分為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從此以後晉國國號被廢,晉國曆史終結,晉國徹底滅亡了,歷史就此改寫。

  有學者認為,晉國曾是那麼強大,它有著輝煌的歷史和過去,曾是春秋時期最為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如果晉國不滅亡,統一天下的很可能是它。但歷史是不容假設的,晉國已經分成了韓、趙、魏三國。

  當人們重新審視韓、趙、魏三國時,又想起了曾經不可一世的知伯,以他的實力完全有可能吞併其他三家,但歷史沒有選擇他,這是為什麼呢?現在我們可以說,三家分晉的最大失敗者是知伯,而韓康子,則是最大的勝利者之一。

  知伯和韓、趙、魏三家相比力量最強,為什麼最終卻成了失敗者?韓康子力量最弱,為什麼最終成為勝利者?

  第一,知伯狂妄自大。韓、趙、魏、知四家之中,知氏力量最強,趙略次之,韓、魏兩家的力量最弱,客觀上的強大導致了知伯的狂妄自大。

  知伯的狂妄自大是一以貫之的。一次,知伯宴請魏氏宗主魏宣子(魏駒)、韓氏宗主韓康子(韓虔)。酒宴上,知伯突然戲弄韓康子,還侮辱韓康子的.家臣(大夫之臣)段規。知伯的家臣知果提醒知伯,你要為今天的無禮付出代價,所以,你要早做準備。知伯說,難都是由我發動的,我不發難,誰敢發難(知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知果說,不對,“主不備,難必至矣”。你這一次宴會得罪了兩個人,一個是韓康子,一個是段規,這叫“一宴而恥人之君相”。你要再不準備,恐怕不會有好果子吃。

  晉陽之戰中,知果兩次提醒知伯警惕韓、魏兩家,第一次是知果看見趙襄子的家臣張孟談趾高氣揚,第二次是知果看見韓氏、魏氏兩個卿族的大當家的臉色不對,立即勸知伯,但是,知伯聽不進去。第二次知果還勸知伯收買韓氏、魏氏卿族的家臣,因為這兩個家臣對這兩家大家長的影響力非常大。如果能安撫住兩個家臣,就可以保證韓、魏兩個卿族不叛變。這又是一個好建議,但是,知伯還是不屑一顧。

  知伯為什麼如此狂妄自大?因為知伯不相信韓、魏兩個卿族會背叛他,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知伯為什麼不相信韓、魏兩家會背叛他?韓、魏一向非常聽話,從來不違抗知伯,這是其一。趙國城破在即,韓氏、魏氏馬上就可以和知氏共分趙氏土地,享受三年作戰的成果了,這是其二。知伯總以為韓、魏聽話,他不知道韓、魏是迫於無奈才獻出土地來的,韓、魏兩位大當家的心中充滿了對知伯的怨恨。趙氏的滅亡讓韓、魏深感兔死狐悲,充滿恐怖。因為知氏可以用這種方法對付趙氏,同樣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付韓氏、魏氏。

  當年知宣子要立知瑤(知伯)為繼承人的時候,知果就出面反對,認為知瑤不如知宵。知宣子認為知宵太狠。知果說,知宵只是狠在臉上,知瑤是狠在心中;面狠不會危及國家,心狠卻會危及國家。知瑤的優點非常明顯:鬍鬚漂亮,身材魁偉,善於駕車,能言善辯,性格堅毅,等等。缺點只有一條:沒有仁愛。知瑤用他的優長和別人比,肯定比他人強,但是,僅僅一條不仁愛就足以毀掉一切。如果立了知瑤,知氏肯定會不得善終。但是,知宣子聽不進去知果的意見,仍然將家族交到知瑤的手上,埋下日後知氏亡族的種子。

  第二,韓魏智鬥得法。韓康子自知力量不如知氏,所以,一開始就不和知氏公開對抗,而是服從知氏,造成知氏強大的假象。韓康子的做派是忍讓,同時也是縱容。忍讓讓知伯更加狂妄,縱容使知伯更加驕橫。知伯的滅亡在某種意義上講,是由韓康子保全力量、最後一擊造成的。如果韓康子一開始就和知伯較上了勁,不給知伯土地,韓康子必然要和知伯開戰。這樣,憑藉韓康子的力量,絕對不是知伯的對手,最終失敗的絕對是他。

  魏宣子的力量也不如知伯,他在韓康子的啟示下也採取了忍讓的做法。韓、魏兩家的忍讓促使知伯更加瘋狂,更加驕橫,最終導致全族被滅。

  知伯是引火燒身,韓康子是將火引向他人。最終韓、趙、魏三家中力量最強的趙氏挑起了與知伯一決雌雄的晉陽之戰,結果是最後時刻,三家聯合滅掉知氏。

  第三,趙襄子智勇雙全。晉陽之戰能持續三年,趙襄子起了很大的作用。趙襄子集一個卿族的力量對付以知伯為首的三個卿族的力量,堅持了三年,的確不易。

  首先是根據地選擇準確。趙襄子得知三個卿族的聯兵將要攻打自己時,首先做的就是選好長期抗戰的根據地。在選擇晉陽之前,他的手下也曾向他推薦另外兩座城池,一是長子,二是邯鄲。長子城牆完整堅固,邯鄲倉儲充足,但是,趙襄子全部加以拒絕。為什麼呢?趙襄子認為長子的城牆確實堅固,但是,它是在耗盡民力的基礎上修建的(民罷力以完之),這種城防再堅固也不適合作長期抗戰的根據地,因為趙氏在這裡失去了民心。邯鄲城倉儲確實充足,但是,趙襄子認為這座城的倉儲也是搜刮了民脂民膏而來的(浚民之膏澤以實之),趙氏在這裡同樣失了民心。所以,他最終選擇了晉陽。為什麼選擇晉陽?因為晉陽主官為政寬厚,民心向著趙氏(民必和矣)。趙襄子選擇長期抗戰的根據地主要看民心,說明趙襄子頭腦非常清醒。

  其次是精心備戰。趙襄子到了晉陽,視察城牆,準備兵器,做好了一切準備。當晉陽被知伯決開晉水淹城以後,趙襄子仍然堅持到了最後。

  再次是善於用人。整個晉陽保衛戰,趙襄子的家臣張孟談發揮了巨大作用。備戰之時,提出箭頭、箭桿用料的是他,趙襄子最後就要堅持不住之時又是他提出面見韓、魏兩大卿族的首領。特別是面見韓康子、魏宣子之時,張孟談剖析了趙氏和韓、魏兩家唇亡齒寒的相依關係。這種利害剖析,深深打動了韓康子和魏宣子,使韓、魏兩族在趙氏即將敗亡的前夜,臨陣倒戈,消滅了知伯。這場充滿戲劇性的鬥爭,張孟談是集編劇、導演、演員三種角色於一身。計劃是他向趙襄子提出來的,夜間出城,面見韓康子、魏宣子,痛陳利害,聯合兩大卿族,也是他策劃、執行的。趙襄子的高明在於他發現了張孟談並重用他。張孟談大膽提出聯合韓、魏兩族時,趙襄子積極支援;張孟談與韓、魏兩族定下共滅知伯的方案後,趙襄子也全力執行。這樣,才保證了趙襄子堅守晉陽三年、在大水淹城即將潰敗之時能夠反敗為勝,聯合韓、魏兩家消滅知伯。

  正是有了趙襄子的三年抗戰,有了趙襄子聯合韓、魏共滅知伯的計劃,才使知伯功敗垂成,才使晉國的歷史得以重新改寫。四卿執政變成了三家分晉,秦國東擴道路上最大最強的晉國分裂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