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精選9則)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1

       諾伊曼(1903~1957)

       美籍匈牙利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諾伊曼出生在一個猶太銀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見的神童。他8歲掌握微積分,12歲讀懂《函式論》。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銀行家馬克斯先生登出一則啟示,願以10倍於一般教師的聘金,為11歲的長子諾伊曼聘請一位家庭教師。儘管這誘人的啟示,曾使許多人怦然心動,但終沒有人敢去教導這樣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歲獲得物理-數學博士之後,開始了多學科的研究,先是數學、力學、物理學,又轉到經濟學、氣象學,而後轉向原子彈工程,最後,又致力於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這一切,使他成為不折不扣的科學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數學研究。他在高等數學的許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開闢了數學的一個新分支------對策論。1944年出版了他的傑出著作《對策論與經濟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作出重要貢獻。戰後,運用他的數學才能指導製造大型電子計算機,被人們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2

  高斯(1777~1855)

  高斯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幼年時,他在數學方面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3歲能糾正父親計算中的錯誤;10歲便獨立發現了算術級數的求和公式;11歲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聰穎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與資助,使他得以不斷深造。19歲的高斯在進大學不久,就發明了只用圓規和直尺作出正17邊形的方法,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1801年,他發表的《算術研究》,闡述了數論和高等代數的某些問題。他對超幾何級數、複變函式、統計數學、橢圓函式論都有重大貢獻。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併發明瞭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瞭雙線磁力計,這是他對電磁學問題研究的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成果。高斯30歲時擔任了德國著名高等學府天文臺臺長,並一直在天文臺工作到逝世。他平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得十幾門外語。他一生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了404項科學創見,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斯去世後,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起了他的雕像。為了紀念他發現做出17邊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邊形。世人公認他是一位和牛頓、阿基米德、尤拉齊名的數學家。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3

  尤拉(1707~1783)

  尤拉瑞士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尤拉從小著迷數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他13歲便成為著名的巴塞爾大學的學生,16歲獲碩士學位,23歲就晉升為教授。1727年,他應邀去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工作。過度的勞累,致使他雙目失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尤拉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氫說,1771年聖彼德堡的一場大火,把他的大量藏書和手稿化為灰燼。他就憑著驚人的記憶,口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論著多部。尤拉這們18世紀數學巨星,在微積分、微分方程、幾何、數論、變分學等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他作為變分法的奠基人、複變函式先驅者的地位。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發表的科普讀物,在長達90年內不斷重印。尤拉是古往今來最多產的數學家,據說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夠當時的聖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機同時忙上幾年。

  尤拉作為歷史上對數學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4

  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212年)

  ——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一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別喜愛數學。有一次,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剛為其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摻有銀子的混合物,並且告誡他不得毀壞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當自己泡大一滿盆洗 澡水裡時,溢位水量的體積等於他身體浸入水中的那部分體積。那麼,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據水面上升的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的體積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為此而發明了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還發現了著名的槓桿原理。伴隨著這一發明,還產生了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歲月裡,他的祖國與羅馬發生戰爭,當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時,阿基米德還專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畫的幾何圖形,兇殘的羅馬士兵刺倒了這位75歲的老人,偉大的科學家撲倒在鮮血染紅了的幾何圖形上……

  阿基米德死後,人們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遺著全集》,以永遠緬懷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業績。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5

  笛卡兒(1596~1650)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他認為數學是其他一切科學的理論和模型,提出了數學為基礎,以演繹為核心的方法論,對後世的哲學。數學和自然科?

  笛卡兒分析了幾何學和代數學的優缺點,表示要尋求一種包含這兩門科學的優點而沒有它們的缺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用代數方法,來研究幾何問題--解析幾何,《幾何學》確定了笛卡兒在數學史上的地位,《幾何學》提出瞭解析幾何學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標誌著解析幾何學的誕生,思格斯把它稱為數學的`轉折點,以後人類進入變數數學階段。

  笛卡兒還改進了韋達的符號記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數,用x、y、z……等表示未知數,創造了“=”,“”等符號,延用至今。

  笛卡兒在物理學,生理學和天文學方面也有許多獨到之處。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6

  華羅庚(1910~1982)

  華羅庚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去乘;每用乘數的一位數乘被乘數,則在乘數中將該位數去掉;將乘數用完了,即得最後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乾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於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省的時間就更多的。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7

  陳景潤(1933-1996)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訊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尤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餘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8

  張衡(公元78~139年)

  張衡,公元78年出生,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天文學家。關於張衡,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張衡小時候特別聰明,而且刻苦好學,所以六歲的時候就能做出漂亮的文章。

  當時鄉人都對張衡讚歎有加,這就招來了王充的嫉妒。王充是屠戶家的兒子,平時不喜歡學習,整天帶著一群小孩亂跑,今天拿土坷垃砸張家狗,明天拿碎石頭砸王家雞。有次他看到張衡坐在門口看書,撿起一個石子就砸過去。全神貫注的張衡絲毫沒有防備,被石頭砸了個正著。

  張衡哇地一聲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拿起小板凳要打王充。聞聲出來的奶奶制止了張衡,聽完張衡哭訴後,奶奶平心靜氣的說,孩子,不管別人做了什麼,咱都不要喪失理智。你拿個板凳會打壞人的。張衡滿肚子委屈,依舊哭個不停。奶奶把張衡拉到家裡,關上門,耐心的對張衡說,讀書使人明理,你可以教王充讀書呀,這樣王充就變成好孩子了。

  幾天後,張衡主動找到王充。王充嚇了一跳,以為張衡到門上尋仇,往後面一退,擺出一副打架的樣子。張衡笑了,說,我不是來找你打架的,我看你整天怪無聊的,你到我家我們一起讀書吧。

  王充臉上的緊張一掃而光,變成了難以置信,讓我去你家讀書?我跟個野孩子一樣。張衡上前拉住王充的手,笑眯眯地說,走吧,看書可比打架有意思多了。

  有關數學家的小故事300字9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