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解讀

《阿彌陀經》解讀

  說起《阿彌陀經》,諸位不是很陌生的,其為什麼如此讓大家這麼熟悉呢,其功那就歸於阿彌陀佛了。

  阿彌陀佛何許人也。他非人,是佛,何方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三教主,本師為眾生源源之能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

  縱觀《佛說阿彌陀經》,不難發現其許多的千知我們的學問,諸如聽經時大家聚結的組織管理,大家心中各種寶物佈置的建築藝術概念、環境佈置藝術等等諸多概念啟示。

  回過頭來,且看經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就這一段,我們心中發現一個極其方便快捷的修行方法,你看,佛說唸誦阿彌陀佛名號即可往生西方淨土,方便嗎?方便,簡單否?簡單。印光大師曾說,持名唸佛是一種方便法門。不難看出許多人都認為其方便易行,殊不知簡而不單。

  持名唸佛,說其簡而不單是有其方便的易行性,說其不單是指其非是念就其即能得生淨土,滿已所願,其實有讓我們需要注意的方面甚多。

  一、時。念此名號時,我認為時時皆可念,不光是在休息時,走路時,吃飯作業時,甚至坐公車乘飛***時,時時皆可唸佛,不是一些人所說的這樣那樣有時間限制。

  二、地。念此名號,沒有地域之界限,非是因為所處地而有界定可念可不念,一切地皆可念,所有地方皆有佛所在,念其名號,其皆豈不歡喜。

  時地是我們不要太注重的因素,主要在於你是否唸佛,因時地不同而有選擇性的有聲無聲,輕聲重聲,緩聲急聲,這才是我們應當注重的。

  說是持名唸佛是一方便法門,委實不假,真實不虛,就我在此等 眾生而言。若比西方淨土是一眾佛之道場,我們想去,但要買票,買什麼票就看你坐什麼位置,但是千萬要買票,你不買票,帶你去的'波音737不會讓我乘上去的,你登***了,我們才有可能帶你去,省得你長途跋涉日宿夜露,豈不更好。

  善哉,阿彌陀佛!

  拓展閱讀:《佛說阿彌陀經》六字經題

  現今流通的《阿彌陀經》,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經名雖然簡略,卻隱含原本的經題。經文中「六方佛出廣長舌」段,在「汝等眾生當信是」之後的「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是原本的經題。鳩摩羅什大師根據此經的宗旨──信願持名,採取經中要點──持名唸佛,特別用阿彌陀佛名號來建立經題,大略來講有五種用意:

  一丶「上符經旨」,符合世尊說此經的宗旨。此經唯獨開示持名唸佛的方法,所以用阿彌陀佛名號為題,標示在經文之首。

  二丶「下適機宜」,以下化來說,如此最適合眾生的根機。因為大家都歡喜聽聞阿彌陀佛名號,以名號來作為經題,人們對經文就多能相信接受。

  三丶「理自包含」,只要標出阿彌陀佛名,諸佛稱讚護念的道理,自然就含攝在其中。

  四丶「義存便易」,因為梵語阿彌陀含攝多種義理,常常聽聞阿彌陀佛名號,對名號所含攝的義理自能瞭然於心。

  五丶「語從簡要」,《佛說阿彌陀經》六字,簡單扼要。對後世來說,無論自己受持或為人稱述,都不至於太繁瑣。再來看看唐朝玄奘法師的譯本,雖然依照梵文字意直接翻譯,但卻未聽聞在之後哪個朝代,曾被廣為流通;還有像《佛說無量壽經》,雖然以華語譯文當作經題,也很少見到有人將其當成日課讀誦受持。

  由此可知,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確實能深刻體會佛陀教化的悲心,所以普天之下,都願遵守接受此一譯本,雖歷經百代,也沒有像什師這般譯經師。唐朝道宣律師《感通傳》記載:「鳩摩羅什大師是過去七尊佛的譯經師」,從《彌陀經》譯本看來,這故事確實可信,而非虛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