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劉長卿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劉長卿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寫出了自己的棲隱中失意的心境與避世心態,詩人寫友人獨能於此中尋找自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劉長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唐代:劉長卿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劉長卿簡介:

  劉長卿,中國唐代詩人。字文房。因官至隨州刺史,亦稱劉隨州。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屬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間,後遷居洛陽。姚合《極玄集》卷下雲劉長卿為“宣城人”;又中唐林寶《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諸郡劉姓雲:“考功郎中劉慶約,宣州人;孫長卿,隨州刺史。”林寶稍早於姚合,所記一致,足消人疑。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詩集類著錄《劉隨州集》十卷,並雲:“唐隨州刺史宣城劉長卿文房撰”,當據林、姚二氏之說。然《新唐書·藝文志》雲稱劉長卿為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唐才子傳》襲雲:“河間人”,又同卷李季蘭條:“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河間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長卿一族,何時遷洛陽,殆不可考。及觀劉集,知洛陽故業縈懷於中,感情甚深,斷非居日淺短者可比。劉長卿《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傳記,關於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確考。聞一多認為其生年為公元709年,傅璇琮認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還有其它的說法。卒年,一般認為是在789至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劉長卿為年輕時在嵩山讀書,742-746年(唐玄宗天寶)間登進士第。一說755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劉長卿可能才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便爆發安史之亂了。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賞析

  本詩表現了對友人過訪的驚喜。詩人精於造境,詩中先寫荒寒、悽寂的晚景以此表現來客之希,再寫路途之難以見來客之情真。然詩中於衰敗落景描寫中,也寫出了自己的棲隱中失意的心境與避世心態,詩人寫友人獨能於此中尋找自己。他仿拂已能從中體會主人這一心緒,這則突出了他們之間共同旨趣,作者以審美的態度將這一同病相憐的心理表現極有詩意,

  內容扣著碧澗別墅的環境展開,詩中沒有一個"喜"字,卻傳達出大喜的心情。

  盼人應約來訪,不料時近黃昏,門前並無客到。沙沙之聲並非腳步聲而是落葉聲。"亂紛紛",不止落葉,心緒也是如此。讀者讀出劉氏這惶急之態,自然知道所盼的絕不是泛泛之交了。

  心緒不寧,屋裡坐不住,到路上去碰:人之常情。這天很怪,路上沒人走。連別人都不走的路,朋友會來麼?心緒更不寧了。然而,路上忽有唯一的身影映入眼簾,細看之下,確認是所盼之人。試問此時,其喜何如?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是句"詩家語"。寫詩和寫文章不盡相同。文章可以這樣記述:

  我一面飛快地迎上前去,一面口不擇言地責備他遲到,害我久等。他卻笑嘻嘻地指著山外說:"你以為我來得容易麼?一場大雨,橋也斷了,路也淹了……"噢,原來他是繞了個大圈子來的。

  詩是不能加個"他說"進去的,於是便出現作者引述詩中人的話而不加說明的情況,古人稱這類情況為"詩家語"。"野橋"兩句只有視為詩家語才符合詩中情景。順便說一句,上文"無行客"和"雨""水"很有關係,劉氏寫詩是追求針線綿密的。

  環境這麼惡劣仍依約前來,這白雲之所,無名無利,來的必是真知己,能不大喜麼?

  閱讀練習

  8.首聯與頸聯是景物描寫,兩聯分別突出了景物的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5分)

  9.尾聯表達了作者哪些複雜的情感?請簡要概括。(6分)

  答案:

  8. (5分)

  ①首聯突出了居處的荒涼,頸聯突出了道路的`艱險。(2分)②作用:襯托友人來訪的真情與自己對友人來訪的驚喜。(3分)

  9. (6分)

  ①同遭貶謫的失意,②友人來訪的驚喜,③詩人孤居的寂寞。(每點2分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十三年(778年),詩人遭誣陷,貶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曾在碧溪塢築“碧澗別墅”。好友侍御來訪,兩人在碧澗別墅傾訴衷腸。詩人不免悲喜交集,感慨萬端,寫下這首詩。

  作者簡介

  劉長卿(約726—約786年),字文房,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唐代詩人。開元進士。大曆年間,官至鄂嶽轉運留後,為觀察使誣奏下獄。官終隨州刺史,“劉隨州”之稱即由此而來。劉長卿在上元、寶應年間以詩馳名,其詩多表現貶謫漂流的感慨,山水隱逸的閒情,以及懷古傷今。尤工五律,成就卓越,曾自言“五言長城”。著有《劉隨州詩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