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細節的寓言故事(精選20篇)

關於細節的寓言故事(精選20篇)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細節的寓言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這是個著名的英國民謠,其中提到的故事在歷史上曾真實地發生過。

  那是在1485年,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要面臨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戰鬥開始之前,國王讓馬伕去備好自我最喜愛的戰馬。馬伕立即找到鐵匠,吩咐他快點給馬掌釘上馬蹄鐵。鐵匠先釘了三個馬掌,在釘第四個時發現還缺了一個釘子,馬掌當然不牢固。馬伕將這個狀況報告給國王,眼看戰鬥即將開始,國王根本就來不得及在意這第四個馬蹄鐵,就匆匆趕回戰場了。

  戰場上,國王騎著馬領著他計程車兵衝鋒陷陣,左突右奔,英勇殺敵。突然間,一隻馬蹄鐵脫落了,戰馬仰身跌翻在地,國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沒等他再次抓住韁繩,那匹驚恐的畜牲就跳起來逃走了。一見國王倒下,士兵們就自顧自地逃命去了,整支軍隊在一瞬間土崩瓦解、一敗塗地。敵軍趁機反擊,並在戰鬥中俘虜了國王。國王此時才意識到那顆釘子的重要性,在被俘那一刻痛苦地喊道:“釘子,馬蹄釘,我的國家就傾覆在這顆馬蹄釘上!”這場戰役就是波斯沃斯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個英國。修行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一念鬆懈,因果迴圈。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2

  一隻蝴蝶在巴西煽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的得克薩斯洲引起一場龍捲風。

  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許會改變人的一生,這絕不是誇大其辭,能夠作為佐證的事例隨手便能拈來,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佔居熬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蹟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動作?

  那時侯福特剛從大學畢業,他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試時,福特感到沒有期望了。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很自然地彎腰把他撿了起來,看了看,原先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這個讓福特感到驚異的決定,實際上源於他那個不經意的動作。從此以後,福特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全世界。

  平安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也有與福特相似的驚喜。他多次拜訪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最終能夠簽單的原因,僅僅是他在去總經理辦公室的路上,隨手撿起了地上的一張廢紙並扔進了了垃圾桶。總經理對他說:“我(透過窗戶玻璃)觀察了一個上午,看看哪個員工會把廢紙撿起來,沒有想到是你。”而在這次見面總經理之前,他還被“晾”了3個多小時,並且有多家同行在競爭這個大客戶。

  福特和業務員的收穫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他們下意識的動作出自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來源於他們的用心態度,這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事實上,被科學家用來形象說明混沌理論的“蝴蝶效應”,也存在於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一次大膽的嘗試,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一種用心的態度和真誠的服務,都能夠出發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點,它能帶來的遠遠不止於一點點喜悅和表面上的報酬。

  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3

  據《玉泉子》一書記載,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了公文,呂元膺只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了一個棋子,最後勝了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看出他挪動棋子了,只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別人都不明白辭退他的原因,他自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被辭退。臨走時,呂元膺還贈送了錢物。

  呂元膺之所以要辭退這位棋友,是由於他從這位棋友挪動一個棋子、搞了一個奷詐的小動作中發現了他的不誠信。誠信者,真誠守信之謂也。誠信,是人生的無形資產,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無信不立”,不誠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難處世。與沒有誠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險可怕的。

  挪動一個棋子,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認真。但小事不小,小中能夠見大。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貴的善良;而不誠信,卻是一種惡德,世間的無數不幸和災禍的根源,無不是由惡德所滋生、引發的。小與大,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4

  雖然我們經常喝礦泉水,但你不會在意,剛剛擰開的那瓶礦泉水,瓶蓋上會有幾個齒。如果我拿這個問題考你,你必須會嗤之以鼻,因為這個問題太無厘頭了。

  一家電視臺做了一期人物訪談,嘉賓是宗慶後。明白宗慶後的人不多,但幾乎沒有人沒有喝過他的產品——娃哈哈。這個42歲才開始創業的杭州人,以前做過15年的農場農民,栽過秧,曬過鹽,採過茶,燒過磚,蹬著三輪車賣過冰棒……在短短20年時間裡,他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蹟,將一個連他在內只有三名員工的校辦企業,打造成了中國飲料業的巨無霸。

  關於他的創業、關於娃哈哈團隊、關於民族品牌鑄造……在問了若干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後,主持人忽然從身後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礦泉水,考了宗慶後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瓶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口,有幾圈螺紋?”

  四圈。宗慶後想都沒想,回答道。主持人數了數,果然是四圈。

  第二個問題,“礦泉水的瓶身,有幾道螺紋?”

  八道。宗慶後還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數了數,只有六道啊。宗慶後笑著告訴她,上面還有兩道。

  兩個問題都沒有難倒宗慶後,主持人不甘心。她擰開礦泉水瓶,看著手中的瓶蓋,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個問題,“你能告訴我們,這個瓶蓋上有幾個齒嗎?”

  觀眾都詫異地看著主持人,不明白她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很多人趕到電視錄製現場,就是為了一睹傳奇人物的風采,有的人還準備了很多問題,向宗慶後現場討教呢。但是,主持人竟將寶貴的時間,拿來問這樣一個無聊問題。

  宗慶後微笑地看著主持人,說,“你觀察得很仔細,問題很刁鑽。我告訴你,一個普通的礦泉水瓶蓋上,一般有18個齒。”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這個你也明白?我來數數。”主持人數了一遍,真是18個。又數了一遍,還是18個。主持人站起來,做最後的節目總結,“關於財富的神話,總是讓人充滿好奇。一個擁有170多億元身家的企業家,管理著幾十家公司和兩萬多人的團隊,開發生產了幾十個品種的飲料產品,每日需要決斷處理的事務何其繁雜?但是,他連他的礦泉水瓶蓋上有幾個齒,都瞭如指掌。也許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們恍然大悟,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

  如果將你正在從事的事業比喻成一瓶礦泉水的話,你明白你的瓶蓋上,有多少個齒嗎?宗慶後明白,你也就應明白,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話。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5

  有這樣一個寓言:一群老鼠開會,討論怎樣對付貓的襲擊。一隻被認為聰明的老鼠提出,給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這樣,貓行走的時候,鈴鐺就會響,聽到鈴聲的老鼠不就能夠及時跑掉了嗎?大家都公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由誰去給貓掛鈴鐺?怎樣才能掛得上呢?這些細節問題卻無從解決。於是,“給貓掛鈴鐺”就成了一句鼠輩的空話,人類的笑談。

  “魔鬼存在於細節中”,任何一個戰略決策和規章法案,都要想到細節,重視細節。任何對細節的忽視,都可能導致決策失誤。

  事實證明,越是複雜的行當,政策法規就越是要求包括細節。另外,越是走向法制社會,包含明確細節規範的法規政策就越是重要。例如,今年剛頒佈實施的《物業管理條例》,本來是要維護業主利益的,但是由於在法規中對一些細節注意得不夠,使得該條例執行起來幾乎成為不可能,導致了法規失去它就應有的作用和效益。而這種決策方面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決策過程中工作沒有做細,缺乏準確的資料作為科學決策的依據。所以,在決策中把工作做細,十分重要。

  當初中國從日本進口縫衣針的時候,好多人都感驚詫:一個針還要買日本人的?看到了日本針才發現,我們常用的針是圓孔,而日本的針是長條孔,這是為照顧老人們眼花而設計的。

  上海內環高架橋不允許1噸以上的小貨車上橋,一個月以後,0.9噸的日本小貨車就在上海理解訂單了。

  這些都說明了日本的企業十分注重細節。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這些是不容易的,因為只有生產部、物料部、採購部、研發部、製造部通力協作,才能將這件事做好。但是如果你在決策和設計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有思考過,恐怕你連操作的餘地都沒有了。

  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佔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巴萊多定律(也稱二八定律)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6

  提起臺灣首富王永慶,幾乎無人不曉。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業的前50名。而在創業初期,他做的還只是賣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十分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裡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揹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開啟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開啟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我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專案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裡。如果米缸裡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淨,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明白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裡,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我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先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裡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之後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7

  吃過晚飯,我正輔導女兒做作業,母親開門走了進來。

  我還沒顧得上和她說話,她就徑自向衛生間走去。一眨眼的工夫,就聽大門“砰”地關上了,樓梯處很快傳出下樓的腳步聲。母親什麼也沒說就走了!我自言自語了一句:“老太太乾嗎呢?”

  沒過多久,母親又回來了,手裡拎著一個塑膠袋,看起來沉甸甸的。母親氣喘吁吁地關好了門,趁換鞋的工夫,用另一隻手捶了捶背。我家住在6樓,每次爬上樓來,我也得喘—會兒,母親這麼大年紀就更別說了。我伸手去接母親手裡的塑膠袋,她卻擺擺手,轉身走向衛生間。

  我納悶了,母親幹嗎老往衛生間跑?於是就跟了過去。只見母親蹲著身子,有條不紊地從袋子裡拿出一瓶瓶飲料,放在地上,細看那些飲料,竟然是我喜歡的帶薄荷味的礦泉水,還有女兒喜歡的可樂等。

  我一陣噁心,對母親吼了起來:“媽,你這是在幹什麼?”不等母親說話,我眉頭一皺,大聲說道:“這飲料放衛生間還能喝嗎?”我想到昨天被我扔掉的那些飲料,又問道:“媽,上次那幾瓶飲料也是你放的?”

  “是啊。我看那幾瓶飲料你們喝了,這才下樓又去買了幾瓶。對了,我忘記告訴你了,一般情況下別喝這飲料……”沒等母親把話說完,我就接過了話:“是不能喝,放衛生間裡的東西還能進嘴嗎?你也真是的,放著客廳、廚房不放,為什麼偏偏要放這地方。”

  說完這句話,我白了一眼母親,甩手走開了。

  一直沒說話的女兒接過話茬:“媽,那可是放飲料的最佳位置哦。”見我疑惑,女兒遞給我一本書,我一看是《防震救災》宣傳手冊。女兒指著裡面的一條,說:“你看這,當地震來臨時,要躲進空間較小的衛生間裡,還有,看這,為了讓生命持續久點,還需隨時準備一點飲用水,外婆這麼做,全是按這上面的提示在防範啊!”

  我恍然大悟,想起剛才不分青紅皂白地對母親的責問,我慚愧地說不出話來。

  我返回去,再次走進衛生間,蹲下身子和母親一起,把那幾瓶水擺了又擺。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8

  進入圍城裡的人經常說,婚後的生活猶如柴米油鹽一樣,循規蹈矩。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生活有兩個意義,一是生存,二是好好地活!而細膩、感恩的人能把生活過得更藝術,更有情趣。生活是過給自己體會的,把生活過成藝術不僅源於物質,也源於我們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我既不希望我的生活平淡如水,也不希望它總是驚濤駭浪,我最理想的生活猶如寧靜的水面上偶爾泛起的幾朵美麗的浪花。

  我每時每刻都在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就像照顧一盆美麗的月季、餵養一池可愛的金魚。我想,在平凡的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多一份用心和精細,生活就會饋贈給我們大紅、深紅、淡紅、橘黃、中黃、紫色……簡直是應有盡有,使人目不暇接。山上長滿了柏樹,一棵樹一個綠浪,層層疊疊捲上去,像一個立體的湖泊。山腰之上,黃櫨樹叢生,枝葉如雲,層林盡染。爬至山頂,沐浴著大自然的風雨,有種神清氣爽的感覺,我們不由得做起了深呼吸。當我們要下山的時候,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我們同撐著一把小傘,走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沒有了塵世的繁雜,沒有了城市的喧鬧,這裡彷彿成了一塊難得的人間淨土。

  下了小山就是君帝園小區了,我不羨慕那象徵著現代城市文明的高樓大廈,而是專程來觀賞景觀河的。河兩岸深綠的垂柳拂動著柔軟的枝條,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綠色,彷彿一河翡翠向東奔流。那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搭石,一道道玲瓏別緻的木橋,一座座凹凸不平的假山,一塊塊多姿多彩的鵝軟石,再加上雨霧籠罩的美妙意境,怎能不使人想起綽約江南、迷人水鄉的絢麗畫面呢。雨霧紛紛揚揚地灑在柳葉上,沙沙沙,像少女輕撫琴絃。雨絲輕打河面,又激起層層漣漪,一圈圈波紋盪漾開去。此刻的自己,擯棄人世間的紛擾,慢慢地洗滌著自己的靈魂和思想,心態便走向平和。伴著雨聲,聆聽自己的心跳,很平靜也很有節奏,彷彿在用心地奏響生命的樂章,心境便油然變得美麗起來。於是我們俏皮地在岸邊瘋瘋傻傻地追逐著,歡笑著,一起幸福地走過小橋,一起歪歪扭扭地穿過搭石,一起愛戀地撿起地上飄落的但風采依然的五角楓……

  初冬,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它特有的色彩,它在忠實地完成大自然賦予它的使命之後,便將悄悄地離去,但它卻永遠地塵封在了我們的記憶中。因為在這樣一個煙雨濛濛的早晨,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們,曾經帶著這份浪漫的情懷走進了初冬,走進了自然的懷抱,壓力因此而釋放,心靈因此而溫暖。這樣的簡單與快樂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往往只顧急匆匆地趕路,其實有時候是很需要停下腳步來等等自己的靈魂的。我們的生活是可以寧靜和溫柔的,學會放開,學會忍耐,學會淡然,學會自在……閉上眼睛,那就是我心裡的那片海,迎面而來的便是幸福的風。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9

  平和帆在大學裡是一對睡在上下鋪的兄弟,大學畢業又去了同一城市的同一家報社,成為一對同事加好友,儘管他們的性格十分不同。

  平性格文靜、拘謹小心,做事井然有序,細緻周到。從小到大,一直是家裡的好孩子、學校的好學生,單位的好員工。他走到哪,哪裡就乾淨整齊,一塵不染。被子疊的像豆腐塊,每天換衣換襪子,出門之前三檢查──鑰匙、錢包和辦公月票,買東西不厭其煩先問三家,每下上、下班永遠踩著不變的時間和步伐。寫起文章來更是精耕細作,字字推敲,無一錯字,挑不出一點毛病。但是通篇平淡無奇,讀來全然無味,毫無印象。

  帆正相反,性格豪爽、自由散漫,做事不拘小節,粗枝大葉。從小到大,總是讓家長、老師和單位領導操心,他走到哪,哪裡就會變的凌亂不堪,塵埃落地。早晨起來總是不疊被子,兩隻腳常常穿不同色的襪子,出門經常忘帶鑰匙,買東西經常忘找零錢,坐車有時候坐過好幾站。寫起文章來卻是大筆一揮,文如泉湧,一瀉千里,雖然有時錯字連篇,卻擋不住的文才和神韻,特別是結尾處,總是神來一筆,出奇制勝,讀後令人回味無窮,久久難以釋懷。

  參加工作後不久,有一天,平和帆晚上下班,去附近一家小飯店吃飯。服務員過來讓座,倒茶,遞上菜牌。平接過來,看了一會兒,說:“誰是老闆?叫你們家老闆來!”然後把菜牌遞給帆,帆看了一眼,也說:“對,找你們家老闆來。”

  服務員不知何事,趕緊把飯店老闆找來,老闆年紀不大,也是外地人。他不知眼前兩位來者何事,有點擔心害怕。平看看他,說:“你們家的菜牌上有5個錯別字,請你改過來。”

  老闆一聽,笑了,連聲說:謝謝,我這就改。說完轉身就要走。帆叫住了他,順手拉過旁邊一把椅子,說:“來,坐下,我是報社記者,我發現你們家的菜比別人家平均便宜三分之一,這樣還賺錢嗎?”

  老闆一看是記者想採訪,就放心了,一一道來。他越談越投入,把自己這幾年經營過程中的甜酸苦辣一古腦倒給帆聽。帆回去後,連夜寫出一篇深刻且生動的《小老闆的故事》,文章刊出後,反響很好,帆又連續採寫了十位小老闆創業的故事,引起很大反響。

  現在,幾年過去了,帆已是南方某大報總編,並出版了好幾本專著。平仍然留在原來的城市,原來的報社。前不久,由於報社改制,他沒有被原部門應聘,調到檢查科作校對了。他曾經想給帆寫封信,想調到他所任職的報社工作,但是最終沒有下筆。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0

  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臺灣首富王永慶就是從細節中找到成功機會的人。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細節是一種創造。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工作中的小改小革,細節調整同樣是一種創造。“細緻到點”,從細節中找到創新的機會――這就是王永慶成功的秘密。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932年,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當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裡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當時,一些老字號的米店分別佔據了周圍大的市場,而王永慶的米店因規模小、資金少,沒法做大宗買賣;而專門搞零售呢?那些地點好的老字號米店在經營批發的同時,也兼做零售,沒有人願意到他這一地角偏僻的米店買貨。王永慶曾揹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但效果不太好。

  怎樣才能開啟銷路呢?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米店在市場上立足,自己就必須有一些別人沒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仔細思考之後,王永慶很快從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紀30年代的臺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後,稻穀收割後都是鋪放在馬路上曬乾,然後脫粒,砂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裡面。使用者在做米飯之前,都要經過一道淘米的程式,用起來很多不便,但買賣雙方對此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王永慶卻從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出售。這樣,王永慶米店賣的米質量就要高一個檔次,因而深受顧客好評,米店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我在《營銷人的自我營銷》中曾經說過:“營銷是賣的藝術,是滿足他人的策略,是提高性價比的智慧。”在這裡,王永慶就是透過提高性價比實現了米的良好的營銷。在當時的情況下,提高性價比很簡單,就是將砂粒、石子撿出去,這是非常瑣細的工作,也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能做的事情,但正是這種需要花功夫的瑣碎的、細節性的工作,使王永慶實現了提高性價比的目的。

  在提高米質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在服務上也更進一步。當時,使用者都是自己前來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當時年輕人整天忙於生計,且工作時間很長,不方便前來買米,買米的任務只能由老年人來承擔。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超出常規,主動送貨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大受顧客歡迎。

  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專案等於是一項創舉。

  送貨上門也有很多細節工作要做。即使是在今天,送貨上門充其量是將貨物送到客戶家裡並根據需要放到相應的位置,就算完事。那麼,王永慶是怎樣做的呢?

  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給顧客送米,並非送到了事,還要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裡。如果米缸裡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擦乾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顧客。

  不僅如此,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還了解到,當地居民大多數家庭都以打工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許多家庭還未到發薪日,就已經囊中羞澀。由於王永慶是主動送貨上門的,要貨到收款,有時碰上顧客手頭緊,一時拿不出錢的,會弄得大家很尷尬。為解決這一問題,王永慶採取按時送米,不即時收錢,而是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解決了即時收款中可能會因對方手頭緊而出現尷尬的問題,極大地方便了顧客,深受顧客歡迎,使那些接受服務的客戶,都成了王永慶的忠實客戶。王永慶的米店,也隨之生意興隆,蒸蒸日上。

  王永慶正是把每次送米這件小事做得很細,使他找到了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的方式,使顧客成了他的忠實客戶,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方法,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裡,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很快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個碾米廠,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的一面用來做鋪面,裡間用作碾米廠。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事業發展壯大後,王永慶在管理企業時,同樣注重每一個細節。他的部屬深深為王永慶精通每一個細節所折服。當然也有不少人批評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勸他學一學美國的管理,拋開細節只管大政策。針對這一批評,王永慶回答說:“我不僅做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點點滴滴的管理,比如操作人員的手藝、操作方法、機械的配置等等。道理很簡單,因為它們都會影響生產力。如果我們對這些細枝末節進行研究,就會細分各操作動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將兩個人操作的工作量減為一個人,生產力會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個人兼顧兩部機器,這樣生產力就提高了四倍。”

  王永慶認為,正是這種對於細微之處的瞭解,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水準,因此,他認為美國的管理太老了,他們只重視“面”和“線”,而忽視了“點”。他認為管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點”上;各事物的基本問題還是在“點”上,只要“點”做到真正完善,那麼“線”和“面”也簡單了。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1

  日本第二大汽車精品及維修保養公司社長鍵山秀三郎在創立皇帽之初,曾面臨諸多困擾,最令他頭疼的是公司找不到人,等好不容易找到人了,員工的流動性又很大,而且因為員工素質不高,對待客戶的態度很粗暴。開始,鍵山試圖用語言或文字來改變現狀,結果卻是差強人意。思來想去,鍵山另闢蹊徑——透過創造一個乾淨的工作環境來改變員工的心性。

  說到做到。第二天,鍵山就一個人清掃公司所有的公共空間,包括徹底清洗公司廁所和停車場,洗公司的車,也洗來賓的車。後來,他覺得廁所是大家最抗拒,卻又是最重要的地方,於是,他就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打掃廁所上。當然,鍵山不只是打掃公司的空間,也打掃公司周圍。拜訪上下游廠商,如果見人家廁所不乾淨,他甚至會用手伸進馬桶裡撿菸蒂。

  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居然做這等事,許多人都表示不解。一段時間,鍵山在打掃廁所的時候,員工裝做沒看見,照樣站在小便斗前方便。他在擦樓梯的時候,員工也是直接從他面前跨過去,然後還對人說:“我們的老闆只會打掃廁所。”這令鍵山很尷尬,也非常沮喪、矛盾、苦悶。有幾次,他猶豫了,不想幹了,但又實在想不出“比讓環境乾淨更能以身作則的事”。其實,鍵山自己一點都不喜歡打掃廁所,但他又一直固執地認為,人在不乾淨的環境裡工作,心情肯定會受到影響,而環境潔淨,人的心情就會平和,就會對未來充滿希望。

  就這樣,鍵山一干就是10年。

  終於,在10年後的'某一天,鍵山正在停車場洗車時,一個員工靜靜地加入了進來,兩人一語不發,默默地清掃。再過幾天,又多了一個員工,再幾天,又一個……最令鍵山開心的是,自從員工自覺地加入後,公司的氣氛開始轉變,員工的互動和協調的質量有了顯著提升:每個人都變得細心、周到、熱情起來,而且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大家都能主動相互幫忙了……

  由於在清掃工作上更注重小地方、小細節,而不是以往的粗線條,公司員工養成了注意細節,對規範的意識和自我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工作失誤和瑕疵都下降了許多。皇帽自己也做過市場調查,“皇帽員工待人親切細膩”最讓客戶印象深刻。也因為這個緣故,現在的皇帽員工對營收的平均貢獻度已經比第一大汽車精品及維修保養公司超出了12%。

  這的確是個驚人的數字,聞訊而來的記者感嘆道。

  “在陰暗裡才能看到光明,在太光明地方的人,反而無法看清真實。”面對記者對他另類治理公司方式的不解,現年77歲的鍵山秀三郎坦誠地說,“如果連周遭的人、事物都無法感知察覺,又如何去察覺那些看不到的事?就像我,花了10年的時間,匍匐在地,才會看到細節,才會感動員工加入,然後又花了10年時間,才吸引來上下游的廠商登門求訪,要求研習打掃。沒錯,我在彎腰洗廁所的同時,也洗滌了人的心靈”。

  是的,許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自己的高傲,卻無法看到別人的親切,總是嫉妒別人的成功,卻不能強調自己的品格,而事實上,我們正是忽略了“匍匐在地,才會看到細節”這個看似簡單的真理。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2

  40年前,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108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加加林能在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偶然事件。

  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因為這個細節,加加林一下子贏得了主設計師的好感。羅廖夫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如此懂得規矩,又如此珍愛自己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他決定讓加加林執行這次飛行。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3

  商人賺了一大筆錢,正騎著馬行駛在歸家的途中。離家不遠了,這時僕人發現馬的後掌蹄鐵上掉了顆釘子。

  “管它呢,反正只有6個小時的路程了。”商人一邊說,一邊趕著馬繼續向前跑。

  中途休息的時候,僕人又一次報告商人:“馬右後腿的蹄鐵已經掉了,是不是給它重新安一個呢?”

  “算了吧。”商人回答,“我現在正趕時間呢。反正只剩3個小時的路程了,馬應該能挺過的。”

  走了沒多久,馬開始一拐一拐的。拐了沒多久,馬的腳浸出了血水,它終於一跤跌了下去,折斷了腿骨。

  商人只好下馬和僕人背上揹包步行回家。等他氣喘吁吁地回到家裡時,已經是深夜了。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4

  北宋嘉佑年間,京城開封發生了一起惡性殺人案。

  當時,河北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張崇,他從小苦讀詩書,一心想考中功名,卻屢試不第。張崇的父母非常焦急,就想另找門路,為兒子謀取前程。正好,張家有一件祖傳的寶物,是一顆雞蛋大的夜明珠,這顆夜明珠在黑夜裡能放出奪目的光芒,是件稀世珍寶。張崇的父母就讓張崇帶著夜明珠前往京城開封,找人引薦,將夜明珠獻給皇上,換取一官半職。因為張崇從未出過遠門,只好由他的妻子陳婉兒陪伴前往,一路上可以互相照顧。

  張崇夫婦來到開封城外的時候,下起了大雪,兩個人找了一家客店歇息。不料,他們在這裡遇見了開封城裡有名的紈絝子弟趙衙內。

  趙衙內是鎮守邊關的趙老元帥的大公子。這天,他帶了幾個隨從到開封城外遊玩,遇到下雪,就到這家客店飲酒避雪,恰巧遇到了張崇夫妻。張崇求官心切,聽說趙衙內是趙老元帥之子,有權有勢,就動了心。張崇不聽妻子陳婉兒的勸說,就去求趙衙內,求他代為引薦自己入宮獻夜明珠。

  趙衙內聽說張崇帶有稀世珍寶夜明珠,又見張崇的妻子陳婉兒年輕貌美,頓起邪念。趙衙內謊稱他常被皇上召見,可以帶張崇進宮獻寶,並邀張崇夫妻一同進城,先到他的府裡等候見皇上。張崇信以為真,欣然答應。趙衙內把張崇夫妻哄騙進了開封城,到了趙府,將大門關閉,然後對張崇說:“我跟吏部說一聲,可以讓你當官,你把夜明珠獻給我就行了。”張崇將信將疑,不肯把夜明珠給趙衙內。趙衙內命隨從奪去裝夜明珠的匣子,藏了起來。強奪了夜明珠,貪得無厭的趙衙內還不滿足,又對張崇說:“你要是真想當官,就把你的娘子送給我。”張崇夫妻嚴詞拒絕。趙衙內命隨從把張崇捆綁起來,拖到後院的馬棚裡,又命幾個丫環挾持著陳婉兒沐浴更衣,逼她成婚。陳婉兒寧死不從,她又罵又哭。趙衙內請自己的奶媽出面勸說,奶媽聽了陳婉兒的哭訴後,十分同情她,就責備趙衙內不守人倫,胡作非為。趙衙內惱羞成怒,命僕人將自己的奶媽捆綁,丟進後院的井裡活活淹死。窮兇極惡的趙衙內又命隨從將張崇拖來,當著陳婉兒的面,砍下張崇的頭,將屍體扔進井裡。陳婉兒悲痛欲絕,也要投井自盡,被僕人們拽回後打得昏死過去,丟在馬棚裡。馬伕見她可憐,將她救醒,半夜幫她逃出了趙府。

  陳婉兒逃出趙府後,躲在開封城的一座廟裡。第二天,恰好遇到開封府尹包拯在此經過,陳婉兒攔轎喊冤,包拯命人把陳婉兒帶回府衙詢問。聽了陳婉兒的哭訴後,包拯義憤填膺,決心要懲辦兇手,為民除害。不過,此案頗為棘手,趙衙內的父親是鎮守邊關的元帥,戰功顯赫,當今皇上對他十分倚重,要去元帥府拘拿趙衙內,須有皇上的聖旨,可是,皇上是不會輕易下聖旨去趙府抓人的,必須先取證據後抓人。

  包拯想出了一條妙計。

  前幾天,包拯奉旨去邊關犒勞三軍,受到趙老元帥的盛情款待,趙老元帥向包拯託付了一些家事,於是,包拯就以此為藉口,命家人包興去趙府,請趙衙內到開封府後堂飲酒。趙衙內也想與包拯拉近關係,以求得包拯的庇護,就欣然來到開封府後堂。酒席上,包拯頻頻給趙衙內勸酒。趙衙內開懷暢飲,當他喝到七八分醉時,包拯說:“前幾天我在西去的路上,遇見了一件稀世珍寶,是一座美玉雕成的寶塔,一到夜晚,塔頂便會放出光芒,有真佛影出現。”趙衙內一聽,喜形於色地說:“包大人,我近日也得了一件稀世珍寶。”包拯問:“是什麼寶物?”趙衙內說:“是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包拯故意問道:“你是編謊話戲弄我吧?”趙衙內不知是計,急忙說:“我怎敢哄騙包大人,此寶物現在舍下,包大人如果不信,我讓人拿過來。”趙衙內被包拯剛才用話一激,為表白自己不是說謊話,立刻命隨從回府取夜明珠。不一會兒,夜明珠就拿過來了,果然是個寶物。包拯嘆道:“這夜明珠果然是稀世珍寶,可否拿到內宅讓老妻一看?”趙衙內面露難色。包拯說:“衙內如不放心,可派隨從捧匣進去,看完再拿回來。”趙衙內怕不答應會引起包拯的不高興,只好派兩個隨從捧著匣子隨包興去內宅。

  包興領著趙衙內的兩個隨從進入一個小院,裡面站著幾名差役,包興忽然厲聲說道:“把他兩個綁了!”幾名差役一擁而上,奪下裝夜明珠的匣子交給包興,把趙衙內的兩個隨從捆了個結結實實。

  然後,包興回稟包拯和趙衙內:“夜明珠已送內宅,老夫人正在焚香觀看。”包拯對包興說:“今天設宴招待趙衙內,應該高興,你去喚個唱曲的來。”

  包興領命而去,不多時,他領來一名少婦,卻不是唱曲的歌女,而是手舉訴狀,大喊冤枉。包拯問道:“你有何冤枉?狀告何人?”那少婦抬起頭來,用手一指趙衙內,高聲說道:“他強奪我家的寶物夜明珠,威逼我與他成婚,殺害我丈夫張崇,我告的就是他。”

  趙衙內揉了揉醉眼,見是陳婉兒,不禁目瞪口呆。包拯問趙衙內:“趙衙內,她說的是真的嗎?”趙衙內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包拯示意包興拿出夜明珠,趙衙內見夜明珠已落到包拯的手裡,才知道自己中了包拯的計,只得低頭認罪。

  包拯錄了趙衙內的口供,將他綁了,關進死牢,然後,包拯又帶領差役從趙府後院的井裡撈起奶媽和張崇的屍體,並拘傳丫環等人到堂訊問。人贓俱獲,鐵證如山。

  第二天,包拯奏明皇上,趙衙內倚權仗勢,奪寶、逼婚、殺人,罪大惡極,依律當殺。皇上准奏。

  包拯在開封府升堂,將趙衙內驗明正身,綁赴刑場,用銅鍘將他鍘了,開封百姓聞訊,紛紛拍手叫好。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5

  日本第二大汽車精品及維修保養公司社長鍵山秀三郎在創立皇帽之初,曾面臨著諸多困擾,最令他頭疼的是公司找不到人,等好不容易找到人了,員工的流動性又很大,而且因為員工素質不高,對待客戶的態度很粗暴。開始,鍵山試圖用語言或文字來改變現狀,但結果卻是差強人意。思來想去,鍵山另闢蹊徑——透過創造一個乾淨的工作環境來改變員工的心性。

  說到做到。第二天,鍵山就一個人清掃公司所有的公共空間,包括徹底清洗公司廁所和停車場,洗公司的車,也洗來賓的車。後來,他覺得廁所是大家最抗拒,卻又是最重要的地方,於是,他就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廁所上。當然,鍵山不只是打掃公司的空間,也打掃公司周圍。拜訪上下游廠商,如果見人家廁所不乾淨,他甚至會用手伸進馬桶裡撿菸蒂。

  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居然做這等事,許多人都表示不解。一段時間,鍵山在打掃廁所的時候,員工裝著沒看見,照樣站在小便斗前方便。他在擦樓梯的時候,員工也是直接從他面前跨過去,然後還與人說,“我們的老闆只會打掃”。這令鍵山很尷尬,也非常的沮喪、矛盾、苦悶。有幾次,他猶豫了,想不幹了,但又實在想不出“比讓環境乾淨更能以身作則的事”。其實,鍵山自己一點都不喜歡打掃廁所,但他又一直固執地認為,人在不乾淨的環境裡工作,心情肯定會受到影響,而環境潔淨,人的心情就會平和,就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就這樣,鍵山一干就是10年。

  終於,在10年後的某一天,鍵山正在停車場洗車時,一個員工靜靜地加入了進來,兩人一語不發,默默地清掃。再過幾天,又多了一個員工,再幾天,又一個……最令鍵山開心的是,自從員工自覺地加入後,公司的氣氛開始轉變,員工互動和協調的質量有了顯著提升:每個人都變得細心、周到、熱情起來,而且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大家都能主動相互幫忙了。

  由於在清掃工作上更注重小地方、小細節,而不是以往的粗線條,公司員工養成了注意細節,對規範的意識和自我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工作失誤和瑕疵都下降了許多。皇帽自己也做過市場調查,“皇帽員工待人親切細膩”最讓客戶印象深刻。也因為這個緣故,現在的皇帽員工對營收的平均貢獻度已經比第一大汽車精品及維修保養公司超出了12%。

  這的確是個驚人的數字。聞訊而來的記者感嘆道。

  “在陰暗裡才能看到光明,在太光明地方的人,反而無法看清真實。”面對記者對他另類治理公司方式的不解,現年77歲的鍵山秀三朗坦誠地說,“如果連周遭的人、事物都無法感知察覺,又如何去察覺那些看不到的事?就像我,花了10年的時間,匍匐在地,才會看到細節,才會感動員工加入,然後又花了10年時間,才吸引來上下游的廠商登門求訪,要求研習打掃。沒錯,我在彎腰洗廁所的同時,也洗滌了人的心靈。”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自己的高傲,卻無法看到別人的親切,總是嫉妒別人的成功,卻不能強調自己的品格,而事實上,我們正是忽略了“匍匐在地,才會看到細節”這個看似簡單的真理。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6

  陶侃是晉朝著名的大將軍,從軍四十載威震疆場,雖然名聲顯赫,卻不僅僅是靠打勝仗贏來的。陶侃為人謙虛謹慎,事無鉅細,對生活中的小細節也同樣用心。

  有一年,陶侃在荊州任刺史,需要造一批戰船,陶侃便經常去檢查工作。他發現造船時,剩下許多竹頭和木屑散亂地扔在地上,於是就吩咐手下人仔細地撿了儲藏起來。當時有人不理解,認為堂堂刺史太小氣,也有人偷偷取笑刺史大人吝嗇。

  “後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餘雪猶溼,於是以屑布地”。冬季大雪,雪後結冰路滑,陶侃就叫人把木屑取出來鋪在路面上,過往行人安全行走,這時嘲笑陶侃的人才明白了刺史的用意。“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後來,桓溫伐蜀時,急需造一批大船,結果沒有釘船用的竹釘,陶侃聽說後,就把儲存起來的竹頭竹尾拿出來,做成釘子用來造船。

  陶侃位及高官,卻十分體諒百姓的疾苦,決不允許有人損壞百姓財物。有一次,陶侃外出巡視,發現有人手裡拿著一大捆還沒有成熟的稻穗。陶侃很嚴肅地問,你要用這稻穗幹什麼?“行道所見,聊取之耳”,那個人滿不在乎地說,我走在道上看見稻穗,就隨便採了一把。陶侃聽後大怒,你不種田,卻損壞別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稻田。然後叫人把他抓起來,用鞭子狠狠抽了一頓。

  當官免不了有送禮的,陶侃不同於別人,他是有禮必收。“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作所致,雖微必喜,慰賜參倍”。有人送來禮品,他先是詢問這物品是怎麼來的,如果是送禮者自己勞動所得的,陶侃就高興地收下,即使很微小也高興,比如一塊家織布,一籃果蔬等。然後,他給予送禮者安慰賞賜的東西則多出數倍。但是,如果送禮者的東西來路不明,或者不是勞動所得,他就很嚴厲地斥責,並退還送來的禮品。久而久之,許多不懷好意的人不敢再登門送禮。

  大將軍卻注重小細節,而小細節裡卻能詮釋出真正的人品。盛名之下的陶侃,從不居功自傲,而是謙虛自律勤儉節約,總是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時人曾用“機神明鑑,清廉勤政”八個字概括了他的一生。深受將士和百姓們愛戴的陶侃,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7

  一名員工做事情是不能靠主管在後面揮動鞭子的,要靠自己有一種尊嚴,讓追求"標準"變成一種原動力。

  我坐在希爾頓飯店大堂喝咖啡,來了一對老夫婦訂房間,服務生查了一下電腦,保留的房間都訂完了,"先生,太太,我們附近還有幾家檔次不錯的飯店,跟我們都一樣的,要不要我幫你試試看。"服務生禮貌地說。

  他們先領老夫婦去喝杯咖啡,一會兒服務生過來說:"我們後面的喜來登大酒店還有一個房間,檔次跟我們是一樣的,還便宜20美金,要不要?"

  老夫婦高興地說"Why not?"之後服務生又把老夫婦和他們的行李送上車。

  希爾頓員工的這種行動根本不是在主管的監控下才去做的,這完全是一種尊嚴,一種標準,這已經變成一種原動力,不停地推動企業進步。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8

  細節決定成敗,這是人生的一條定律,也是管理領域的一條定律。因為細節反映全域性,細節決定全域性。

  細節可以反映實質。從一個細節,我們可以瞭解一個人是怎樣的人,一個企業是怎樣的企業。

  透過細節甚至設定細節考察求職者的方法被招聘單位廣泛採用,因為無意中表現出的行為細節最能體現一個人真實的素質特徵。

  對企業也是如此。絕大多數情況下,顧客接觸到的都是企業的細節性行為,正是這些細節影響到顧客的感受和忠誠度,也正是這些細節體現出企業真正的素質。顧客選擇一個品牌需要很多理由,而放棄一個品牌只需要一個理由。比如說,公司接電話的態度可能是小事,可是顧客卻可能因為接電話的人態度不好而棄你而去。送貨的包裝可能是小事,但外表的破損會失去顧客的信任。郵寄的時間可能只是細節,但顧客可能因為你不準時而不再向你訂貨。如此等等。你可能總有你的理由,但是別人不會聽,別人只希望你能夠達成預期的結果,別人只是永遠要求完美,而事情永遠不夠完美。

  全域性是由許多的具體細節構成的,只有這些細節的完美才能構成全域性的完美。很多事情你能做,我能做,他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

  小事情很重要。小事情有多重要?小事情就是一切。大事業都是由小事做起的。很多時候,失敗都是因為錯在小事,小事不容易被重視,所以有那麼多人失敗。大部分人都不容易注重細節,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瞭解大事是由小事組成的,做小事就是在做大事。小而專注的行動,如果用對了地方,能夠產生重大、持久的改善。

  曾經有一位畫家去拜訪世界名畫家門採爾,向他訴苦說:“我只用一天就可以畫好一幅畫,可是賣掉它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時間。”門採爾認真地說:“朋友,你不妨倒過來試試。用一年時間去畫一幅畫,那麼一天的時間你準能賣掉它。”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19

  某公司招聘一名業務主管,在經過幾輪殘酷的考核淘汰之後,應聘人數由最初的幾十人變成了三個人。三位應聘者在前幾輪的測試中表現都十分出色,無論學識、閱歷、口才、形象都相差不多,簡直不分伯仲。

  最後,公司經理親自出面挑選最後的人選,他的測試方法非常簡單:在桌子上放了幾張白紙和一支注滿了墨水的金筆,讓三位應聘者在紙上寫下各自的簡歷。

  應聘者甲坐到桌前,擰開金筆正要寫字,恰好金筆漏下了一滴墨水,不偏不倚地落到了潔白的紙上。應聘者甲慌忙把滴了墨水的紙揉成一團,重新拿了一張紙寫起簡歷來,無奈金筆依舊漏水,短短一份簡歷,等他寫完已經用了四張紙。

  應聘者乙發現金筆漏水後,從容地從西服口袋裡拿出自己的筆,順利地寫完了簡歷。

  輪到應聘者丙上場了,他發現金筆漏水後,並沒有急著書寫簡歷,而是不慌不忙地擰開金筆,小心地捏了捏金筆的儲墨囊,排出儲墨囊裡過多的墨水。金筆不再漏水,他自然寫得格外從容。

  最後,經理宣佈,公司決定留下應聘者丙擔任業務主管。當另外兩名應聘者問起他們落選的原因時,經理告訴他們:論學歷,論資歷,你們幾乎分不出高下,但是應聘者丙願意尋找問題的根源,並且能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從這一點上看,他要比你們高明。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有時候注重細節能使你得到命運之神的垂青。而所謂注重細節,說穿了也不過是擁有一顆永遠都在思考、永遠都保持著好奇的心,請記住:注重細節也是一種能力。

  職場指南:隨著現代社會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身為一名職員,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關注細節,做好小事的能力,關心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無論是身處什麼樣的職位都要踏踏實實,認真細緻,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細節的寓言故事 篇20

  陳小姐在賓館開電梯。有位中年男子乘電梯時,經常會抱著一大堆書報,有時在電梯裡難免掉了幾份書報,陳小姐每次見狀總不厭其煩地為中年男子撿起書報。有趣的是,她從沒問及中年男子從事何種職業。彼此每次頂多是“謝謝你”和“不客氣”的情形。

  一次,中年男子說完“謝謝你”時,陳就說:”你不必每次客氣,舉手之勞而已。”中年男子依然表明自己的觀點:“你的工作只要開好電梯就行了,卻每次不聲不響地為我做你工作之外的事情,我當然要說‘謝謝’才合乎情理。”日復一日,陳一如既往為中年男子撿起掉落在電梯裡的書報,依舊沒問中年男子的身份。

  一天,那位中年男子突然對陳小姐說:“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陳小姐笑道:“叫我小陳就可以了。”中年男子又說:“你怎麼一直不問我是做什麼的?”陳小姐若有所思地說:“反正你在這座賓館上面辦公嘛。”

  這天早上,中年男子發現陳小姐不在電梯裡了。大廳的清潔工告訴中年男子:“賓館效益下滑,上層研究後決定將電梯小姐辭退。”中年男子透過賓館人事部找到了陳的住址:“陳小姐,我們商務公司要招聘兩名接待員,就是接接電話或者給客人倒倒開水的工作,你的為人告訴我你能勝任這份差使。”這時,陳小姐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一家商務公司的副總。上面這則有關職場禮儀的小故事中,就是小陳每天一個小小的動作,體現了她比較專業的職場禮儀,也正是這細小的職場禮儀為她贏得了這家商務公司副總的青睞,也給自己贏得了工作的機會。

  有的時候,注重禮儀細節使你通向成功之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