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中的意象及藝術特點

《雨巷》中的意象及藝術特點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一、意象

  1.油紙傘。這是一件真實的雨具,作者並沒有作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悽清的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銷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一種優美的意境。小巷的悠長、滄桑、冷清,恰是詩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見纏綿,更易傷情,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3.丁香。丁香花因顏色不輕佻,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容易凋謝,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作者將丁香的外在之形極端淡化,以“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樣的偏正短語,將丁香人化,將姑娘物化,將人抽象化,讓意象人化,讓“丁香一樣的姑娘”成了一個有別於傳統意義的意象,這個新意象,是一個實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個抽象的意象。

  4.姑娘。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理解“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徵意義是本詩的難點。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彷彿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後一點的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她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錄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像夢一樣來,又像夢一樣飄逝。

  5.其他。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牆和“我”。

  除了以上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述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跟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縹緲的超然意境。

  二、藝術特色

  1.變幻文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雨巷》令人歎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現代詩的神形兼備的能力。以第一節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的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構,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經某種詩藝標準做原則。作者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語音的節奏和音調,節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構。

  2.音節特色。可以說《雨巷》在音韻、節奏方面所達到的神奇效果是這首詩最為突出的成就。總體節奏:舒緩悠揚。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②單字頓都設定在詩行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這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③復沓句式的妙用。如第三節:“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第四節“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迭唱的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復沓式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④詞的重疊運用。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的生命力。

  3.詩歌的押韻。《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種悠揚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作者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悽婉徘徊的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作者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的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濛的意境。

  拓展:

  戴望舒簡介

  詩人。筆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餘杭縣人。早年就讀於上海大學、震旦大學。曾因宣傳革命被捕。1928年後全力從事著譯。1930年加入“左聯”。1932年留學法國。1937年後在上海、香港等地從事抗日文藝活動。著有《我的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詩作明顯地受到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影響,為當時新詩中的一派代表。除詩歌外,還寫散文、論文等,研究、論述的範圍不僅有大量外國文學,而且包括中國古典小說、戲曲等。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這首詩裡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鑑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裡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裡,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裡,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