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胡佩蘭》觀後感

《仁醫胡佩蘭》觀後感

  胡佩蘭曾說過:“人不能不做一點貢獻,不能不對別人沒有一點用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仁醫胡佩蘭》,希望對你有幫助。

  《仁醫胡佩蘭》觀後感【篇一】

  電影《仁醫胡佩蘭》以胡佩蘭老人從醫70年、紮根社群基層28年的心路歷程為主線,全景展現老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大醫博愛、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是這位百歲老人一生的真實寫照,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仁心大醫的深刻內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胡佩蘭,她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著平凡的事,卻感動每一箇中國人的心絃。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這是中央電視臺2014感動中國人物第七位——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的頒獎詞《秋蘭為佩》。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只有摯熱情感的迸發;沒有口號式的語言教化,盡是質樸文字的心靈浸潤,頒獎詞以樸實而雋永、簡練而生動的語句,全景式地展現出“百歲仁醫”胡佩蘭那不平凡的一生,濃縮了她一生的苦樂、自強、大仁、大義、大愛和真誠。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現場採訪胡佩蘭老人,交談中,胡佩蘭老人真摯地表達了“醫生一定要有醫德”“醫生不要想著掙錢,要為群眾多做有意義的事”的執著信念。發自內心的樸素語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20世紀50年代,她獲得過全國鐵路勞模,退休後一直在社群服務中心堅持坐診27年,即使在腰椎間盤突出病情嚴重時,仍堅持坐小推椅每週出診6次,從未間斷。行醫70年來,她看病堅持親自為患者做檢查,寫病歷;堅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儘量開便宜藥,很少超過一百元,努力為患者解決身心問題。她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鐘,但經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給患者墊醫藥費。2000年,她滿懷熱忱加入“青年志願者”,成為年齡最大的志願者,共捐建了50多個“希望工程。”,“只要能活動一天,我就要為患者服務一天,國家培養了我,我要為人民服務好,不能白吃公家飯。”胡佩蘭這麼說,也在這樣做,認真、篤定。

  學習胡佩蘭先進事蹟以後,我們的.感受頗深。她是衛生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她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的精神,充分展示了當代衛生計生工作者的風采。學習胡佩蘭同志的先進事蹟,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救死扶傷光榮而神聖的崗位上,始終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良好的醫德和博大的愛心樹立一名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她是醫者的楷模,為民的典範,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學習胡佩蘭同志紮根基層,服務百姓,堅持謝絕高新聘請,在基層醫院,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一干就是20年,從3519企業醫院瀕臨倒閉,到整體轉型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她無怨無悔,不離不棄;學習胡佩蘭同志,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用學到的技術去解除患者病痛,關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術骨幹;學習胡佩蘭同志一生廉潔行醫,看的是病,給的是情,堅持不開大處方,不濫做檢查,不依賴高科技儀器,不讓患者多花一分錢;學習胡佩蘭同志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出滿勤,幹滿點,隨叫隨到,加班加點,她就是為解除患者病痛而活。她在彌留之際,心裡依然裝著患者,臨終留下的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這句話是她一生敬業愛崗、大醫仁醫的真實寫照;學習胡佩蘭同志淡迫名利,踐行公益的博愛精神,她是中國慈善總會的會員,是年齡最大的“青年志願者”,她堅持坐診“愛心門診”,她用省下來的錢給病人取藥,卻積累下來的錢捐給了“希望工程”。在當天學習觀看的過程中,雖只有短短的89分鐘,廣大黨員職工被一個個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先進事蹟所感動,數度落淚。

  會後,三支部書記王衛海,十二黨支部書記常群安發言。對於今後的工作,大家紛紛表示,要積極學習胡佩蘭服務社會、無私奉獻的忘我精神,深入貫徹“厚德、博學、至臻、致遠”的院訓,完成“關愛生命、呵護健康、服務大眾、奉獻社會”的使命。“醫者父母心”,作為醫者,應該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人本應有一顆善良的心,就像胡佩蘭一樣,對自吝嗇,對別人大方。

  大醫有魂,生生不息,如今,老人走了,卻在患者心裡留下了永遠的溫暖。我們將沿著她的足跡,在仁醫的道路上堅持到底!在胡佩蘭精神的感召下,在臨床工作中,不斷修煉自己的醫德,鑽研醫術,追求新知。將胡佩蘭的精神、境界和胸懷體現在行醫的過程中,努力踐行“大醫精誠”的理念,以仁德為本,以仁術為基,以仁義待患,以良醫積德,心繫患者,濟世救人,造福社會,為我院的建設與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仁醫胡佩蘭》觀後感【篇二】

  滿頭銀絲胡佩蘭,

  一位69年醫齡的97歲耄耋老人,

  每週到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

  6天。

  她身患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部帶著鋼板,

  只好坐著輪椅上下班,

  風雨無阻。

  她的生活經中有“三忘”,

  忘年、忘病、忘愁;

  她有“三不忘”,

  不忘老人,不忘孤兒,不忘窮人。

  她心中裝著的都是病人,

  坐診直到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才下班。

  開藥只開能用的,

  絕對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

  她沒有豪言壯語,

  唯有肺腑之言,

  “我不能等死,

  要活到老學到老,

  只要能動就要為大家服務。”

  她的最大願望是,

  “過平安的日子,

  社會和諧,

  大家共同奮鬥實現中國夢。”

  她為人民服務的無限熱情,

  發自內心,

  落實在行動上,

  多年後見到病人還能叫出名字。

  她無私奉獻,敬業樂業的職業操守,

  時間的年輪記得,

  光陰的故事寫著,

  人民的心中烙著。

  《仁醫胡佩蘭》觀後感【篇三】

  胡佩蘭,她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著平凡的是,卻感動每一箇中國人的心絃。

  她本該享受餘生年華的清福,但他卻把一生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工作中

  他總是無怨無悔,無私奉獻著,他只是那高山上永不垂暮的青松。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胡佩蘭曾說過:“人不能不做一點貢獻,不能不對別人沒有一點用處。”人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幹不了複雜的事就幹簡單的事,絕不能功不受祿,不勞而獲。

  "醫者父母心"作為醫者,就應該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不僅僅是醫者,其他人也如此。人本應有一顆善良的心,就像胡佩蘭一樣,對自吝嗇,對別人大方。

  醫者,不是表現在你的職位有多高,你的技術有多高,而是表現在你的品行,仁德是怎樣的。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想胡佩蘭一樣的人,他們是默默無聞的,只要留心觀察生活,其實,是很美的。

  人,本該有一顆善良的心。這個世界充滿災難,但災難是打不倒我們的。當地震來臨了,當人們感到無助時,是很多好心人,紛紛送來溫暖。還記得在老家上一年級時,四川發生地震,當時,我們那裡是窮山窮水的地方,在綿延是大山裡,當新聞一次又一次的播放現場,我的心一陣一陣的抽痛,卻無法幫助他們。後來,學校組織捐款,我們都很窮,身上沒有多少錢,但我們都有一顆熱愛的心靈,紛紛拿出身上的幾毛錢,幾塊錢,雖然很少,但卻包含了我們真摯的幫助關心。

  他們也如同胡佩蘭,雖然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卻也是了不起的。

  胡佩蘭的這種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每一位人,短短的兩個小時,我對愛情的理解越來越清晰,我給親情的定義越來越深刻,我對責任的認識越來越透徹,我給良知的詮釋越來越豐富。那些無私的人們,詠唱著愛的簡言,讓感動開滿整個春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