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觀後感1200字

電影《寄生蟲》觀後感1200字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寄生蟲》觀後感12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電影有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在觀影之前各種資訊鋪天蓋地或是看過原著小說,總之劇情已經瞭解了個大概,看的是改編、演技和畫面,要與原有印象和文字想象的對比中看到新意和現實畫面。

  第二種是隻知其型別、套路而不知其詳情,多是科幻、動作、冒險、奇幻之類,就好像定製的餐食,要驚險刺激就可以絲絲冒汗,要血脈僨張就可以大汗淋漓,要婉轉曲折就可以香汗涔涔。

  第三種是全然不知故事要講什麼,或許有個曾經看到印象或許有個猜測,到底是桃源秘境還是桃園結義,是羅馬假日還是騾馬放假,要到看的時候才豁然洞開,就像一桌別人點的菜,上桌了才知道菜硬不硬、合不合口味。

  《寄生蟲》就是在第三種情況下看的。雖然有朋友的推薦,但考慮到他對電影的藝術性追求或遠遠高於一般人如我,而且又是韓國電影,因此我就沒有因為推薦和網站的高分而給以很高的期望值。而且期望值搞得太高,往往結論不佳。

  悲喜之間

  用喜劇的面目講悲傷的故事,因為有了歡樂,悲苦或許體味地更深,但卻不讓人那麼難以接受了。電影前半段,全家人上崗就業,刻意安排的輕鬆愉悅,讓人感到的卻是隱隱中充盈的不安,就像一個灌水的氣球,漲得越大越是讓人覺得隨時會爆;起高樓、宴賓客,等到豪宅宴飲,觀眾心裡都會猜到必定要出點事,果然眼見他樓塌了;然後一場雨,塌得有家不能回,是為家破;待到第二天,陽光普照,鶯歌燕舞中又殺得血光沖天,是為人亡。與一家人曾經身處仄逼的半地下室但卻自有歡樂相比,四個人只剩下兩個,剩下的一個身埋地下,一個身居地下,永遠兩隔了,就算是最後一個團聚的美夢,也被編導的鏡頭和觀眾的合理想象無情刺破。雖然是劇烈的劇情和情感變化,一波接一波的衝突往前推,卻讓人能夠理解、能夠接受。悲喜的交替看似就在兩三天之間,就在一夜之間,就在一場大雨,卻是一早就註定的了。

  不同的.味道

  我們探究悲劇的源頭在哪裡呢。似乎是貪慾,主人公一家從扯謊開始,發展到做局、再到欺騙;似乎還有憐憫,為前任保姆開門引狼入室,又不忍心殺人滅口,卻被反殺;還似乎是貧窮,一切都是生活逼出來的。但從一開始,這群人物就已經被納入了悲劇的命運,考了四次大學考不上,全家失業,早就無法翻身了;與他們斗的也是同樣的人,狡詐而頑強的前任保姆,還有她在地下室躲了四年多的老公。他們身上都有同樣的味道,無論裝得多麼好,那股地下室的味道、地鐵的味道、窮人的味道,滲入骨頭滲出衣服,無論用什麼樣的洗衣粉,也洗不掉,換不了。

  從不同的角度讀同一個故事、同一個人,能讀出不同的意味。比如美麗的女主人,她身上是什麼味道呢?她至少是精明而又愚蠢的,善良而又偽善的,溫婉而又兇惡的,自信而又虛榮的,充實而又空虛的,甚至還能讀出階層固化、階級鬥爭,總之她沒有地下室的味道,雖然她不討喜,但她可能是與現實最接近的人。

  對比的隱喻

  故事總有前後對比,有的是一個事物前後的表現功用有所變化;有的是類似的一類事物前後進行呼應比較。比如一塊風水石,招來了財運,也招來了黴頭,還成為了傷人的工具,直到最後被棄之山野;那條內褲,是底層人做局害人的工具,也是高層人增加情趣的工具;主人家的小兒子幾年前被“鬼魂”嚇暈過,最後又被同一個鬼魂嚇昏死過去;還有不同地方的馬桶,不同品質的酒,不同時代的童軍等等。還有地下室,金司機從自家的半地下室,搬進了真正的地下室;前任保姆幻想著和丈夫住進豪宅,最後一起葬身豪宅;窮人家的女兒偶爾偷偷抽支菸,婦人家的太太忘情時候想的要毒品。這些是諷刺,抑或哀嘆呢?

  寄生蟲到底是寄生於老婆的丈夫,寄生於丈夫的妻子,還是有寄生於豪宅的一群;寄生蟲之間,到底是共生,還是下作而激烈的爭鬥;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結局是宿主除掉寄生蟲,還是寄生蟲殺死宿主,或者其實是宿主在寄生吸血於寄生蟲。

  在一出人間悲劇中,沒有人是無辜的。沒有人不是壞人,也沒有真正的壞人,每個人都在寄生於他人,每個都感到不夠幸福。

  悲劇可以讓人深思其悲劇性,因而比歡樂的結局更深刻,或許還能使人從悲劇中反思出希望之光。就讓我們把目光停留在一家人一起喝酒聊天拌嘴的日常,停留在人與人樸質交往間的簡單情感,停留在寄生的人對宿主扭曲而真摯的感恩,停留在女孩與補習老師跨越味道的界限怦然心動的偷偷一吻,讓幸福不要停留得太短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