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寫作素材的積累和組織

2016年中考寫作素材的積累和組織

  生活是異彩紛呈的,只要善於觀察,隨時隨處都有寫作的素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考寫作素材的積累和組織,歡迎大家閱讀!
 

  【中考寫作素材的積累和組織】

  在教學中,我發現解決作文“寫什麼”比“怎麼寫”更為重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確,寫作文發愁的便是沒有材料。這個“沒有材料”還分幾種情況:“一無所有”,沒有與主題相應的材料;“山窮水盡”,選材單一,不足以突出主題;“人云亦云”,材料陳舊,無法引人注目。無論你處於哪種情形,你都得趕快做一樣工作:積累材料,擴充知識儲備。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有以下:

  一、 要善於觀察事物,收集寫作素材

  生活是異彩紛呈的,只要善於觀察,隨時隨處都有寫作的素材。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觀察人生,培養學生觀察的敏感度,同時要讓學生明白,觀察不能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它是一種融進作者自我內心體驗的對生活的真切感受,要用心去觀察。

  1、觀察要抓住特點,按順序進行

  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世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就是說事物與事物之間總是存在著區別,而決定著他們之間的區別的是事物的特徵。觀察時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徵,如要注意不同季節的特徵,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節的變化會引起景物的變化,每個季節的景物都有特徵,要準確寫出其特徵。觀察事物先要確立好觀察點,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觀察的方法,或仰視,或俯視,或遠眺,或近觀,同時要注意觀察的順序,學會按從上到下、從近到遠、從外到內、從主要到次要、從部分到整體、從人物到景物等不同的觀察順序。只有觀察有序,寫作時才能言之有序。

  2、觀察要細緻,從小處著眼

  觀察時不能只著眼於大概輪廓而忽略了細小的地方,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小處著眼,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小題材。大喜大悲的事情、不同凡響的人物,固然值得一寫,但學生經歷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驗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一處小景、一件小事、一點變化、一個秘密,只要觸動了情思的,就是作文的好材料,小喜小悲也可以寫。為鍛鍊此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我要生每人準備觀察記錄本,讓他們把一天中真實的、新鮮的感受分成人物、事件、景物、場面四類簡單地記錄下來。這樣,學生從“小”察起,日積月累,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

  3、觀察要精於思考,用心體驗

  人人都在觀察,但並非人人都會觀察。如果觀察時僅僅帶上“五官”,不帶上自己的“心”,所獲得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大家一起外出觀察,你回來有寫的,我回來卻感到一無所獲。問題就在於,在用五官觀察時有沒有去開動腦筋,邊觀察邊思考和光觀察不思考,收穫當然不同。觀察離不開思考,要注意把觀察和思考結合起來,做到邊觀察邊思考,使學生對所觀察的事物產生新鮮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比如,讓學生寫《家鄉變了》,學生們用獨特的視覺去觀察,分別從住房變大、道路變寬、小區變美、休閒娛樂方式變多等角度反映了家鄉新貌。有的學生還另闢新徑,在略寫家鄉變化的同時,提出要注意環境保護這個問題。又如,觀察中發現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就應該想一想,為什麼不同?看見一處景物很美,也要想一想,它怎麼美,美在何處?我該用怎樣的語言來形容它才好?

  二、要關注生活體驗,積累鮮活素材

  葉聖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生活是個萬花筒,是寫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校內生活使學生充實,校外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都可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滋潤作文田園。

  1、關注學校生活

  學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在學校這塊純潔的淨土上,教師用辛勤的汗水播種著希望,學生用聰明的才智收穫知識的碩果。學校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學生創作的源泉。反映學校生活的題材是相當廣泛的,在寫作時,我們要選擇那些新穎的、有時代特色、有典型意義的材料來寫。教師應該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益的集體活動,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如故事會、辯論會、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文藝晚會、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等,讓學生親身體驗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這樣,在寫作中就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隨著新課程的深入發展,學校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如我校每學期都要舉行演講比賽,每月開展作文驗收,每天都要開展課前5 分鐘活動,而且不定期地進行古詩賽、朗讀賽、成語賽等,讓所有的學生體驗這種生活,同時獲得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2、關注家庭生活

  家庭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天地,有關家庭生活的題材也有不少,如可以寫至愛親情、家庭教育、文化生活、經濟變化、喜事樂趣或矛盾苦惱等。作文即做人,教師要善於因勢利導,時時處處滲透品德教育,在生活中育人,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讓他們在學會勞動本領的過程中獲取寫作素材,於是一篇篇充滿童稚的、反映學生真實生活的文章就寫成了,如《我會洗衣服了》、《第一次炒菜》、《今天我當家》等。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學會感恩,尊敬孝順父母。如有一次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回家後給父母或其他長輩洗一次腳,並提醒學生下節課要開展課堂作文競賽。師命難違,絕大多數學生硬著頭皮給長輩洗了一次腳,這對他們來說還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第二天寫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洗腳”的感受,惟有用“心”去看、去體驗,說出自己“洗腳”時的內心情感波動,文章才能寫得真切感人。

  3、關注社會生活

  中學生生活圈子小,學生每天從家裡到學校,“兩點一線”式的生活難免使視野受到限制,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鼓勵學生奔向“十字街頭”,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的全過程。例如,節假日不妨走出戶外,看球賽,搞調查,觀花鳥;也可以三五結伴,遊名山大川,觀鄉土人情,品題詠鐫刻;聽民謠、諺語、笑話,聽商販巧舌如簧地推銷商品,聽導遊娓娓動聽地講解名勝;議時政,析美醜,嘗試即興採訪;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爭做環保小衛士……作文與一個人的社會生活閱歷和文化底蘊密切相關,如此多看、勤聽、常說,並且“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何愁寫起作文來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濤?教師也應該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益的集體活動,如外出參觀、遊覽、訪問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透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瞭解新聞、時事,把對社會生活的思考和認識納入寫作範圍。社會生活為寫作注入了活力,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特色,應該多加關注。

  三、要加強課外閱讀,拓展寫作素材。

  由於中學生這一群體具有其特殊性,他們的學習甚至生活的主要陣地都在學校,他們不可能像作家一樣長期投身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他們還不可能與社會生活有密切的接觸,還不可能去做社會生活的主人,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在課外閱讀上多下功夫。透過廣泛閱讀,學生可以累積大量的、豐富的寫作素材。

  1、讀書看報,積累素材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不輸入,何來輸出?閱讀是積累及寫作的基礎,積累的東西越多,寫起來就越得心應手。因此,教師要有選擇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讀書看報的好習慣,以開闊視野,為寫作積累素材。學生要多看,看古今中外名著名篇,看同齡人的佳作,看《中國青年報》、《少年文藝》、《語文報》等報刊。經常讀書看報能彌補知識面狹窄的缺陷,使學生的寫作範圍突破狹窄的生活圈子,變得更為廣闊。古人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典故、趣聞軼事,可以從書報上汲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可以從書報中領會;先進的感人事蹟、蛀蟲的劣跡可以從書報中獲知……要想寫出好文章,必須多讀好文章,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古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2、寫,強化記誦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不作筆記,如過眼煙雲,無蹤無跡。讀書筆記的內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精彩語句的摘抄,可以是內容要點的概括,也可以是自己的。學生要準備一個筆記本,將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隨時記錄下來,分門別類進行儲存。如果是屬於自己的書報,可把全文剪下來,貼在專門的剪輯本上。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圈、點、勾、畫,學會做批註,長期堅持,不僅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寫作素材的積累。對一些精彩句段、妙語,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反覆吟詠體味,最終背誦下來。背誦多了,自然詞彙豐富了,寫作時自會左右逢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詞、句之米組成的。所以學生在閱讀中要多做有心人,強化記誦,使自己的語言“豐富”起來。

  四、培養髮散思維,選材上勇於創新

  “文章切忌隨人後”、“文章何必哭秋風”,作文教學要創新,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選材上的創新體現在所選取的材料新穎、獨特、不落俗套等方面。目前,在作文選材的問題上,有的教師並沒有注意到創新的問題,學生的創造力沒有得到施展,作文“選材單一”或“人云亦云”,材料陳舊,雷同率高。比如寫歌頌老師,學生總愛寫老師帶病工作、深夜備課、冒雨補課之類的內容;寫母愛,往往是孩子生病,揹著孩子上醫院,或冒雨送傘等,讓人一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如何。要克服這個毛病,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廣開思路,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培養髮散思維,一要做到多方啟發,全面誘導,引發思路的多維性。例如寫《春》,可以寫“春風又綠江南岸”視覺中的春;寫“紅杏枝頭春意鬧”聽覺中的春;寫“踏花歸來馬蹄香”嗅覺中的春;寫“暖風燻得遊人醉”味覺中的春;寫“吹面不寒楊柳風”觸覺中的春。這樣寫來,便多層次、多方面地展示了生活,發掘出了生活中豐富的美,給人以全新的印象。二要做到擺脫思維定勢,從不同的角度求新求異。比如寫《雪》,可以讚美雪的潔白無瑕、一塵不染,讚美雪溫暖大地、滋潤萬物的奉獻精神;也可以鞭撻雪的虛偽、懦弱——以潔白的外衣掩飾世間,鞭撻雪的冷酷無情,所到之處雪壓冰封、千山枯寂、萬木蕭條。這樣,就可以衝破習慣思維的影響,廣開思路,寫出新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謀篇佈局的技巧外,更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擺脫“無米之炊”的苦惱,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