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弓的意思

注音 一ˊ ㄍㄨㄥ

拼音 yí gōng

基本釋義

⒈  《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龍?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以“遺弓”指黃帝騎龍昇天時墜落的弓。

⒉  據《史記·封禪書》載,傳說黃帝騎龍昇天時,“墮黃帝之弓”。後以“遺弓”為帝王死亡的委婉語。

⒊  《呂氏春秋·貴公》:“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後以“遺弓”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

引證解釋

⒈  《史記·封禪書》:“黃帝 採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黃帝 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鬚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其弓曰烏號。”
後以“遺弓”指 黃帝 騎龍昇天時墜落的弓。 《宋史·樂志十六》:“鼎湖 龍去遺弓墮,冠劍鏁深宮。”
清 顧炎武 《登岱》詩:“何人得昇仙,遺弓名烏號。”

⒉  據《史記·封禪書》載,傳說 黃帝 騎龍昇天時,“墮 黃帝 之弓”。後以“遺弓”為帝王死亡的委婉語。

南朝 樑 沉約 《齊武帝諡議》:“慕切遺弓,哀同遏密。”
《舊唐書·哀帝紀》:“朕祗荷丕圖,仰惟先訓,方迫遺弓之痛,俯臨同軌之期。”
明 唐順之 《朝謁長陵》詩:“遺弓仙馭遠,上食繐帷張。”

⒊  後以“遺弓”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

《呂氏春秋·貴公》:“荊 人有遺弓者,而不肎索,曰:‘ 荊 人遺之, 荊 人得之,又何索焉?’”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鬆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悲哉墮世網,去之若遺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