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ㄥ ㄉㄨ

拼音 jīng d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國都。京師。

有京都聲。——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⒉  始稱於司馬晉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英文 Kyoto, Japan, capital (of a country)​

德語 Kyōto, Kyoto (Stadt in Japan)​ (Eig, Geo)​

法語 capitale d'un pays, Kyoto

國語辭典修訂本

京都「ㄐ一ㄥ ㄉㄨ」

⒈  京城、國都。

《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傳》:「著絕世於皇極,顯禍敗京都。」
《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六月甲戍,任城王薨於京都。」

都門 京華 京城 京師

⒉  地名。( kyoto)​位在日本本州島西南,三面環山,形勢壯麗。自桓武天皇以來,至明治二年,共千餘年均定都於此,存有甚多的文物古蹟,為日本重要文化中心和佛教 中心。

引證解釋

⒈  京師;國都。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著絶世於皇極,顯禍敗及京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京都特設總稅務司。”
楊朔 《萬丈高樓平地起》:“山東半島 和 遼東半島 遙遙對峙,形成 渤海 海峽,正是兵書上所說的咽喉地帶,無怪乎都稱這兒是京都的門戶。”
按, 魏 晉 時,因避 司馬師 誄,京師均改稱“京都”。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一:“邊城若鳴鏑,羽檄飛京都。”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三國志一》:“‘ 黃初 元年,京都有事於太廟。’ 晉 史臣避 景帝(司馬師 )諱,稱京師為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