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節的意思

注音 ㄕˇ ㄐ一ㄝˊ

拼音 shǐ jié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代表;一國派往另一國辦事的代表。

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節和領事。

minister; diplomatic envoy;

⒉  古時指使者所持的符節。

tally;

國語辭典修訂本

使節「ㄕˇ ㄐ一ㄝˊ」

⒈  古時稱使臣所持的符節信物。見《周禮·地官·掌節》漢·鄭玄·注。

⒉  使者,常駐他國的外交官員,或派往國外辦理事務的代表。

唐·杜甫〈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詩:「非關使節徵求急,自識將軍禮數寬。」

如:「外交使節」。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卿大夫聘於天子諸侯時所持符信。

《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
鄭玄 注:“使節,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諸侯,行道所執之信也。”
宋 徐鉉 《南都遇前嘉魚劉令言遊閩嶺作此與之》詩:“我持使節經 韶石,君作閒遊過 武夷。”

⒉  使者。亦用以稱派駐一方的官員。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宮,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 漢 使節法冠,欲如 伍被 計。”
唐 杜甫 《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川 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
宋 王安石 《張工部廟》詩:“使節紛紛下禁中,幾人曾到此城東?”
清 汪懋麟 《和孫屺瞻侍郎見懷原韻》詩:“吏民喧使節,湖海正秋天。”

⒊  今特指一國常駐他國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國臨時辦理事務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