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違的意思

注音 一 ㄨㄟˊ

拼音 yī wéi

基本釋義

⒈  遲疑。謂模稜兩可。形容樂聲抑揚動聽。依順;依仗。

國語辭典修訂本

依違「一 ㄨㄟˊ」

⒈  順從或違背,不能作決斷。南朝梁·劉勰也作「猗違」。

《楚辭·劉向·九嘆·離世》:「餘思舊邦,心依違兮。」
《文心雕龍·詔策》:「魏武稱作敕戒,當指事而語,勿得依違,曉治要矣。」

⒉  形容音節乍離乍合,諧和動聽。

《文選·曹植·七啟》:「飛聲激塵,依違厲響。」

引證解釋

⒈  遲疑。

漢 劉向 《九嘆·離世》:“餘思舊邦,心依違兮。”
明 馬愈 《馬氏日抄·徐尚書》:“婦依違未應,公色愈厲,起解驢欲行。”

⒉  謂模稜兩可。

《公羊傳·襄公二年》“齊姜 與 繆姜,則未知其為 宣 夫人與? 成 夫人與” 漢 何休 注:“齊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傳家依違者, 襄公 服 繆姜 喪未踰年,親自伐 鄭,有惡,故傳從內義,不正言也。”

⒊  依順;依仗。

《宋書·鄭鮮之傳》:“﹝ 高祖 ﹞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言論,人皆依違之,不敢難也。”
《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三年》:“此國之大事,宜君臣各盡所見,勿以朕先言而依違於前,同異於後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此輩依違權勢,賊害忠良。”

⒋  形容樂聲抑揚動聽。

《文選·曹植<七啟>》:“飛聲激塵,依違厲響。”
劉良 注:“依違,乍合乍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