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虛名的意思

注音 ㄊㄨˊ 一ㄡˇ ㄒㄨ ㄇ一ㄥˊ

拼音 tú yǒu xū míng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空有其名聲,毫無實際。亦作“徒有其名”

unwarranted reputation;

相似詞

徒有其名 挹鬥揚箕 名存實亡 名不副實 一紙空文 忝竊虛名 表裡不一 徒擁虛名 名不符實 其名徒有 枉擔虛名 其實難副 盛名之下 虛有其表

相反詞

名副其實 名實相符 實事求是 當之無愧 名不虛傳 不務空名 貨真價實

國語辭典簡編本

徒有虛名「ㄊㄨˊ ㄧㄡˇ ㄒㄩ ㄇㄧㄥˊ」

空有名聲,名與實不相符合。

造句這裡的景色沒有奇特之處,真是徒有虛名

國語辭典修訂本

徒有虛名「ㄊㄨˊ 一ㄡˇ ㄒㄨ ㄇ一ㄥˊ」

⒈  空有名聲,名與實不相符合。也作「徒負虛名」、「徒有其名」。

《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老殘遊記·第七回》:「在嵩山少林寺學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制勝處。」

名存實亡

名不虛傳 名副其實

引證解釋

⒈  空有其名聲。謂名不符實。

《北齊書·李元忠傳》:“元忠 以為萬石給人,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萬石以賑之。”
《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卻説 司馬懿 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 街亭。回報曰:‘乃 馬良 之弟 馬謖 也。’ 懿 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毛澤東 《改造我們的學習》:“對於徒有虛名並無實學的人,你們看,象不象?”
亦作“徒擁虛名”、“徒有其名”、“徒負虛名”。 《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軍機領袖》:“軍機大臣有時多至六七人,而權實操於領袖,新進者畫諾奉行,徒擁虛名也。”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所謂名家,大抵徒有其名,實則空洞,其作品且不及無名小卒!”
茅盾 《子夜》十六:“我知道 趙伯韜 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