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旄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ㄥ ㄇㄠˊ

拼音 jīng máo

基本釋義

⒈  軍中用以指揮的旗子。

⒉  泛指旗幟。

⒊  借指官兵。

國語辭典修訂本

旌旄「ㄐ一ㄥ ㄇㄠˊ」

⒈  用來指揮軍隊的旗幟。

唐·李頻〈陝府上姚中丞〉詩:「關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
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一齣》:「牢騷,刁斗宵嚴,羽書傍午,霜風破裂旌旄。」

⒉  借指官兵、軍隊。

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秦山當警蹕,漢苑入旌旄。」

引證解釋

⒈  軍中用以指揮的旗子。

漢 劉向 《說苑·權謀》:“有狂兕從南方來,正觸王左驂,王舉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
唐 李頻 《陝府上姚中丞》詩:“關 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

⒉  泛指旗幟。

宋 蘇轍 《送呂希道少卿知滁州》詩:“長恠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馬列旌旄。”
清 惲敬 《新喻縣文昌宮碑銘》:“是日肇祀於新宮,牲腯酒馨,旌旄從風。”

⒊  借指官兵。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賦境二十韻》:“秦 山當警蹕, 漢 苑入旌旄。”
清 吳偉業 《避亂》詩之六:“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