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的意思

注音 ㄕˋ ㄗㄨˊ

拼音 shì zú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原始社會由血統關係聯絡起來的人的集體。氏族內部禁婚,生產資料公有,集體生產和集體消費。

clan;


英文 clan

德語 Klan (S, Gesch)​

法語 clan

國語辭典修訂本

氏族「ㄕˋ ㄗㄨˊ」

⒈  一個單系的繼嗣群,通常是共財的、外婚的或地域化的親屬團體。成員相信共有一位創始的祖先,但其正確的譜系關係已無法追溯。

⒉  姓氏宗族的分系,分開來稱為「氏」、合稱為「族」。

《文選·班彪·王命論》:「是故劉氏承堯之祚,氏族之世,著於春秋。」

引證解釋

⒈  宗族。

漢 班彪 《王命論》:“故 劉氏 承 堯 之祚,氏族之世,著於 春秋。”
唐 劉知幾 《史通·邑里》:“昔五經諸子,廣書人物,雖氏族可驗,而邑里難詳。”
宋 蘇軾 《眉州遠景樓記》:“吾州之俗……其士大夫貴經術而重氏族。”
清 顧炎武 《裴村記》:“蓋近古氏族之盛,莫過於 唐。”

⒉  宗族譜系。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聰敏》:“秦 府倉曹 李守素 尤諳氏族,時人號為‘肉譜’。”
《新唐書·儒學傳中·殷踐猷》:“博學,尤通氏族、歷數、醫方。”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大曆 已後,專學者有 蔡廣成 《周易》……天文則 徐澤,氏族則 林寳。”

⒊  指姓。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氏族》:“戰國 時人,大抵猶稱氏族, 漢 人則通謂之姓。”
《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旗人彼此相見,不問氏族,先問臺甫。”

⒋  原始社會中按血緣關係結成的集體。其內部實行禁婚,集體公有生產資料,集體生產,集體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