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的意思

注音 ㄑ一ˋ ㄓˋ

拼音 qì zhì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

藝術家的氣質。

temperament; tincture; disposition;

⒉  風度;模樣。

只是裝束氣質,帶些武氣。——《初刻拍案驚奇》

demeanour; bearing;

國語辭典簡編本

氣質「ㄑㄧˋ ㄓˊ」

性情、秉性。通常指天生的才質或表現在言行舉止上的個性特點。

造句她出身於書香世家,氣質清麗高雅。

國語辭典修訂本

氣質「ㄑ一ˋ ㄓˋ」

⒈  性情、秉性。指個人性格上的特徵,常受個體的家庭背景、生理狀態、社會環境影響。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那胡生比鐵生,不但容貌勝他,只見風流身分,溫柔性格,在行氣質,遠過鐵生。」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出門三十多年,你長大成人了,怎麼學出這般一個下流氣質。」

引證解釋

⒈  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

宋 張載 《語錄鈔》:“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
金 元好問 《送劉子東遊》詩:“劉郎 世舊出雄邊,生長 幽 並 氣質全。”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既得為人,其聰明睿哲同,其性情氣質同。”
魯迅 《三閒集·柔石作<二月>小引》:“雖然我還無從明白其前因,是由於氣質的本然,還是戰後的暫時的勞頓。”

⒉  風度;模樣。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程元玉 抬頭看時,卻是三十來歲的模樣,面顏也儘標緻,只是裝束氣質,帶些武氣,卻是雄糾糾的。”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向知府 道:‘好個氣質,像正經人家的兒女。’”

⒊  猶風骨。指詩文清峻慷慨的風格。 《宋書·謝靈運傳論》:“自 漢 至 魏,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

相如 巧為形似之言, 班固 長於情理之説, 子建、仲宣 以氣質為體,並標能擅美,獨映當時。”
宋 司馬光 《和吳衝卿三哀詩》:“聖俞 詩七千,歷歷盡精絶,初無追琢勤,氣質稟清潔。”

⒋  指氣體。

清 譚嗣同 《仁學》一:“譬於燭久爇則盡跋,非燭滅也,化為氣質、流質、定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