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的意思

注音 ㄕㄚ ㄇㄣˊ

拼音 shā mén

基本釋義

⒈  梵語的音譯。出家的佛教徒的總稱。也指佛門。

老孫一向秉教沙門。——《西遊記》

Sramana; buddhist monk;

國語辭典修訂本

沙門「ㄕㄚ ㄇㄣˊ」

⒈  胡語音譯。梵語作 Sramana。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禁慾,或因宗教的理由以乞食為生的人。在中國則專指佛教的出家人。也作「桑門」。

《長阿含經·卷四》:「我聞瞿曇沙門今夜當取滅度,故來至此,求一相見。」

引證解釋

⒈  梵語的譯音。或譯為“娑門”、“桑門”、“喪門”等。一說,“沙門”等非直接譯自梵語,而是吐火羅語的音譯。原為古 印度 反婆羅門教思潮各個派別出家者的通稱,佛教盛行後專指佛教僧侶。

晉 袁巨集 《後漢紀·明帝紀下》:“浮屠者,佛也……其精者,號為沙門。沙門者, 漢 言息心,蓋息意去欲而歸於無為也。”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頭陀寺 者,沙門釋 慧宗 之所立也。”
李善 注引《瑞應經》:“沙門之為道,舍妻子,捐棄愛慾也。”
《魏書·釋老志》:“諸服其道者,則剃落鬚髮,釋累辭家,結師資,遵律度,相與和居,治心修浄,行乞以自給。謂之沙門,或曰桑門,亦聲相近,總謂之僧,皆胡言也。”
章炳麟 《支那印度聯合之法》:“今歲 安慶 遣四沙門西遊求學,是固溝合 梵 漢 之端。”

⒉  指佛門。

《西遊記》第五六回:“他們雖是醜陋,卻也秉教沙門,皈依善果,不是甚麼惡魔毒怪。”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八:“沙門以和尚為尊貴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