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邪的意思

注音 ㄒㄨ ㄒ一ㄝˊ

拼音 xū xié

基本釋義

⒈  虛偽邪惡。

⒉  中醫指致病的邪氣。邪氣乘虛而入,令人致病,故稱。

國語辭典修訂本

虛邪「ㄒㄨ ㄒ一ㄝˊ」

⒈  中醫上指邪氣乘虛而入。

引證解釋

⒈  虛偽邪惡。

《管子·弟子職》:“志毋虛邪,行必正直。遊居有常,必就有德。”
尹知章 注:“虛謂虛偽。”

⒉  中醫指致病的邪氣。邪氣乘虛而入,令人致病,故稱。

《素問·上古天真論》:“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王冰 注:“邪乘虛入,是謂虛邪……《靈樞經》曰:‘邪氣不得其虛,不能獨傷人也。’明人虛乃邪勝之也。”
《雲笈七籤》卷五七:“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者也。若此時犯冒虛邪,則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起至骨,入則傷五臟。”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一》:“譬之診脈者,標病環集,舉不足顧,惟以攻虛邪而固根本為上。”

⒊  參見“虛徐”。參見“虛徐”。

猶舒徐。從容不迫;舒緩。語本《詩·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鄭玄 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
馬瑞辰 通釋:“虛者舒之同音假借,邪者徐之同音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