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靜的意思

注音 ㄓㄣˋ ㄐ一ㄥˋ

拼音 zhèn jìng

詞性 動詞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心情安定、平靜。

儘管人家挑釁,他仍保持鎮靜。

compose;

相似詞

清靜 安定 平寧 鎮定 和平 平靜 冷靜 安寧 穩重 安靜 從容 平和 沉著

相反詞

激動 焦躁 驚慌 亢奮 驚歎 興奮 緊張 慌張 顫動 驚愕 慌亂 驚惶 著急

國語辭典簡編本

鎮靜「ㄓㄣˋ ㄐㄧㄥˋ」

穩定沉著,從容不迫。

造句遇到突發事故時,要保持鎮靜,才能臨機應變。

國語辭典修訂本

鎮靜「ㄓㄣˋ ㄐ一ㄥˋ」

⒈  鎮定沉著,從容不迫。

《國語·晉語七》:「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導之,使果敢者諗之,使鎮靜者修之。」
《金史·卷九四·襄傳》:「襄重厚寡言,務以鎮靜守法。」

平靜 冷靜 鎮定

慌張 激動 緊張 驚慌 興奮 著急 顫動

引證解釋

⒈  持重,沉靜。

《國語·晉語七》:“黶 也果敢, 無忌 鎮靜。”
韋昭 注:“鎮,重也;靜,安也。”
一本作“鎮靖”。 唐 劉禹錫 《薦處士王龜狀》:“古者選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鎮靜者循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祿養驕為鎮靜,以深慮遠計為狂愚。”

⒉  安靜,平靜。

宋 柳永 《一寸金》詞:“臺鼎須賢久,方鎮靜,又思命駕。”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四:“﹝ 趙思文 ﹞出為 汝州 防禦使,遷 集慶軍 節度,所在鎮靜,吏民賴之。”
清 採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諸檀越……扣門而施,見眾僧有端坐若無事者,有蹙額不勝,有佯為鎮靜者。”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一章:“在這裡的民工和幹部……都是這樣鎮靜的時候,不免顯著他驚惶失措了。”

⒊  安定。

《宋書·何承天傳》:“今若務存遵養,許其自新,雖未可羈致北闕,猶足鎮靜邊境。”
唐 白居易 《與宗儒詔》:“及司管籥,鎮靜有方。”
《資治通鑑·晉惠帝太安二年》:“公為嶽牧……而使姦凶滋蔓,禍釁不測,豈藩翰王室,鎮靜方夏之義乎!”

⒋  止息;抑制。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若 秀 蒙蒲帛之徵,足以鎮靜頽風,軌訓囂俗。”
瞿秋白 《論大眾文藝·歐化文藝》:“另外還有武俠主義的連環圖畫,階級妥協主義的時事小調……去迷惑群眾,鎮靜群眾,糟蹋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