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ㄇㄧㄢˋ

拼音 miàn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面「ㄇㄧㄢˋ」

1.臉部。

造句貌、顏、臉

2.相貌、外貌。

造句惡心善、洗心革

3.向著、對著。

造句背山水、壁思過、南稱王

4.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

造句、水、封

5.當

造句呈、商、授機宜

6.部位、方位。

造句、四八方

7.景況、情況。

造句、局、世

8.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

造句

10.量詞。計算平物的單位。

造句牆、一國旗、兩鏡子 10.計算見次數的單位。

造句見過一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ㄇㄧㄢˋ

拼音 miàn


[名]
1.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2.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3.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4.量詞:(1)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2)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5.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6.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2.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副]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