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恐後意思

注音 ㄓㄥ ㄒㄧㄢ ㄎㄨㄙˇ ㄏㄡˋ

拼音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釋義 爭著向前;唯恐落後。

成語出處 明 屠勳《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後。”

簡體字 争先恐后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力爭上游

相反詞 退避三舍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趙襄子向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不久,與王子期比賽。他同王子期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後面。
  趙襄王責備王子期,說:“你教我駕車,為什麼不將真本領教給我呢?”王子期說:“駕車的技術,我已經都教給你了,只是你運用上有毛病。駕車最重要的是,協調好你的馬和車,才能跑得快、跑得遠。”
  “你在比賽中,只要落後,你就使勁鞭打馬,拼命想超過我;一旦超過,又時時回頭看我,怕我趕上你(爭先恐後)。其實,在比賽中,有時會在前,有時會落後,都是很自然的;可是,不論領先還是落後,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你又怎麼可能去協調好車和馬呢?這就是你落後的原因。”

英語翻譯 strive to be the first and fear to lag behind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ㄓㄥ ㄒㄧㄢ ㄎㄨㄥˇ ㄏㄡˋ

拼音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成語解釋 「爭先」,爭著在前。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恐後」,惟恐落於他人之後。語本《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語義說明】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使用類別】
用在「搶前爭先」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搭乘公車要依序上下,不可爭先恐後
<02>戲院散場請依序離開,不可爭先恐後
<03>一打開柵門,賽馬就爭先恐後地衝了出去。
<04>大雨過後,新苗爭先恐後地從土壤中冒了出來。
<05>民眾都已養成排隊的習慣,爭先恐後的情景已不復見。
<06>外面忽然鑼鼓喧天,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跑出去看熱鬧。
<07>一聽說百貨公司大拍賣,很多人便爭先恐後地前往搶購。
<08>明星一出現,記者們就爭先恐後地提出各種問題,要他回答。

成語典故 1、「爭先」:《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晉1>、楚2>爭先3>。晉人曰:「晉固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4>主諸侯之盟也久矣!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德只,非歸其尸盟也。子務德,無爭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尸盟者,楚為晉細,不亦可乎?」乃先楚人。〔注解〕(1)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2)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3)爭先: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4)狎:音ㄒ|ㄚˊ,更也,交換。2、「恐後」:《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王莽知漢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憚,生其姦心;因母后之權,假伊周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詐謀既成,遂據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漢諸侯王厥角稽首1>,奉上璽韍2>,惟恐在後,或乃稱美頌德,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其終始彊弱之變,明監戒焉。〔注解〕(1)厥角稽首:叩頭時,以額頭觸地,即一種俯首至地的最敬禮。稽,音ㄑ|ˇ。(2)璽韍:整組印璽。韍,音ㄈㄨˊ。

典故說明 「爭先恐後」係由「爭先」及「恐後」二語組合而成。「爭先」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提到晉國與楚國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晉國人認為:晉國一向是諸侯的盟主,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在晉國之前歃血的。楚國人認為:晉國和楚國的地位是對等的,如果讓晉國一直在先,這就是楚國比晉國弱小了。而且晉國、楚國交換著主持諸侯的結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怎能說晉國一直是盟主呢?因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叔向對趙孟(二人均為晉國臣子)說:「諸侯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你致力於修明德行,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諸侯結盟,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此次就讓楚國做為晉國的小國,不也可以嗎?」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