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意思

注音 ㄓㄨㄙˋ ㄓㄧˋ ㄔㄥˊ ㄔㄥˊ

拼音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釋義 眾人統一的意志;形成堅固的城牆。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 大。城;城牆。

成語出處 《國語 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簡體字 众志成城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城:不能寫作“誠”。

相似詞 眾擎易舉萬眾一心戮力同心

相反詞 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同床異夢

成語故事   東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時,做了兩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鑄大錢,一件是鑄大鐘。大錢就是幣值高的錢。景王試圖以鑄行大錢的方式來收繳民間的小錢。大鐘即編鐘。景王準備鑄造兩組巨型編鐘,一組是無射(讀yì),一組是大林。他打算把這兩組編鐘上下懸掛在一起配合著演奏。
  景王身邊的大臣單穆公對此很擔憂,極力加以勸阻。他認為鑄大錢不利於流通,是“絕民用以實王府”,是對平民百姓的殘酷掠奪;而鑄大鐘更是勞民傷財,既得不到悅耳的美的享受(鍾過大耳朵承受不了),又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所以這樣做將會使百姓離心,國家危險。但景王聽不進去。
  司樂大夫伶州鳩也勸阻說,編鐘的聲律強調和諧,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沒有和諧了。他引用民諺“眾心成城,眾口鑠金”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老百姓共同喜歡的東西,很少不實現的;而他們共同厭惡的東西,也很少不廢滅的。但景王還是不聽。三年間,既鑄了大錢,也造了大鐘。結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於心疾,周王朝也隨即爆發了長達五年之久的內亂。

英語翻譯 Union is strength.

日語翻譯 団結(だんけつ)すれば城(しろ)のように強固(きょうこ)であ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ㄓㄨㄥˋ ㄓˋ ㄔㄥˊ ㄔㄥˊ

拼音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成語解釋 眾人同心,力量堅固如城。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語本《國語.周語下》。△「眾口鑠金」

【語義說明】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
【使用類別】
用在「共同奮鬥」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軍民團結,眾志成城,是國家安全的最佳保障。
<02>只要大家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必能克服眼前的困難。
<03>拔河比賽靠的就是眾志成城的精神,有此精神,則能克敵致勝。
<04>臺灣雖是蕞爾小島,假如全民能眾志成城,前途就會璀璨如鑽。
<05>此次球賽,只要大家通力合作,眾志成城,就有機會得到勝利。

成語典故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1>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2>,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3>好,鮮4>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5>。』三年之中,而害金6>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注解〕(1)樂:贊成。(2)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3)曹:群眾。(4)鮮:音ㄒ│ㄢˇ,很少的意思。(5)眾口鑠金: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見「眾口鑠金」。(6)害金:害民之金,此處指所鑄之鐘。

典故說明 「眾志成城」原作「眾心成城」。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鑄鐘的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近義成語眾擎易舉 萬眾一心

反義成語一盤散沙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