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故事讀書體會

  中華美德是指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順父母,樂於助人等。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興趣的是《中華美德故事》書,這本書讓我漸漸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讓我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認識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價值。 本書有很多的神話故事、精彩的童話寓言,裡面富含豐富的內容,讓我充滿好奇。

  中國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傳統美德是最寶貴的財富。《中華美德故事》最感人的就屬《孔融讓梨》了,小小年紀的孔融就能主動將大的梨讓給別人,自己吃最小的。現在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另一篇故事給我的映像也很深:宰相季文,身居高位,卻以儉為榮,他穿舊衣,吃普通菜,信簡陋房,不講排場。相比之下,我們不少同學比吃比穿是很不應該的。 孔子曾說過“言必行,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嬴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我。從書中我還懂得了在生活中應該遵守諾言,敢於向別人承認錯誤,知道錯了要及時改正。 這本書的故事很精彩,相信每一個讀了這本書的人都會從中學到很多的知識,懂得很多的道理。

  同學們趕快來讀讀這本書吧!

   篇【2】

  前幾天,我發現在我的書架上有一本《中華美德故事》,便津津有味地起來,我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讓我深受啟發。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都60多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與別人學琴不一樣,別人都是迫不及待地想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連就是10天,明明已經彈熟了還是不肯換新曲。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新曲練熟,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來猜測作者人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看到這裡,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慚愧。又一次,媽媽給我買的複習資料,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麼想也想不起來。這時,我想起來參考書後面不是有答案嗎,抄一下不就完了,再說爸爸媽媽剛好出門了。第二天媽媽給我檢查時發現了這道難題,又對對答案看到我做對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便把我叫到身旁,讓我說出這道題的過程,我哪會呀!那天捱揍是少不了的。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想起了這件事,它提醒我: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會的人請教。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成長的階梯,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做出奉獻。

   篇【3】

  中華民族美德源遠流長,影響深遠。美德可以使我們生存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德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美德還可以使人類的心靈更加純潔美好。

  我利用課餘的時間,認真閱讀了《美德故事》這本書。這本書通過很多神話故事、寓言、童話等體裁,讓我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認識道德的存在以及道德的價值,逐步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道德觀。

  中華民族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而著稱於世界,中華美德更是源遠流長。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精神文明的積累。戰國時代的蘇秦“頭懸樑、錐刺股”,元代大畫家王冕痴狂學畫,這些人物都通過自己的勤奮苦學取得了人生的重大成就。這些故事讓我從中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只有勤奮苦學、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歷史上的很多成功人士,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堅持不懈,他們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刻苦讀書,這是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歌頌的美德。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一種,當然,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通過對《美德故事》這本書的閱讀,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在我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應該發揚這種美好品德,勤學好問,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讓自己滿意、讓老師滿意、讓家長滿意的好成績。只有這樣,將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號無涯苦作舟”、“勤能補拙”這些至理名言都是我們學習的指向標。

  我堅信中學民族傳統美德會永久傳揚下去,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弘揚中華美德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