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寫的故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史書中的地位無可替代,而太史公司馬遷也因這本書而流芳百世,名垂千古。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瑕不掩玉

  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在全國尋訪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時代的霸業。他就向西去了秦國,通過孝公的寵臣景監求見孝公。孝公召見了商鞅,商鞅為孝公大談治國之道,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兒也聽不進去。事後孝公遷怒景監說:“愛卿的客人真是一個大言不慚的傢伙,這種只會誇誇其談的人怎麼能任用呢?”景監就用孝公的話責備商鞅。商鞅說:“我用堯、舜治國的方略勸說大王,可他對這種道理卻沒有興趣。”幾天後,景監又請求孝公召見商鞅。商鞅再見孝公時,把治國之道說得淋漓盡致,可是還是不合孝公的心意。事後孝公又責備景監,景監也責備商鞅。商鞅說:“我用禹、湯、文、武的治國方法勸說大王而他也聽不進去。那麼我知道大王喜歡聽什麼樣的道理了,我請求他再召見我一次。”

  於是商鞅又一次見到孝公,又大肆陳說了一次,沒想到這次孝公對他很是友好,可還是沒有任用他。沒過多久,孝公卻主動要求再召見商鞅。景監告訴商鞅,商鞅說:“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國方法去說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被說動了。果真再召見我一次,我就知道怎樣更有把握地抓住大王的心思了。”於是商鞅又見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談得非常投機,膝蓋不知不覺地在墊席上向前移動。他們談了好幾天都不覺得厭倦。景監問商鞅:“您這次說的什麼,居然這麼合大王的心意?”商鞅回答說:“我勸大王採用帝王治國的辦法,建立夏、商、周那樣的盛世,可是大王說時間太長了,他等不了。我就向他陳述能夠在短時間內富國強兵的辦法,他才特別高興。”

  :商鞅伐魏

  秦國富強之後,走上了對外擴張之路,商鞅也被任命為大良造為一職。商鞅曾勸孝公說:“秦和魏的關係,就像人得了致命的疾病一樣,必須得到根治不可,反正,不是魏國兼併秦國,就是秦國吞併魏國。為什麼這樣說呢?魏國地形險要,建都安邑,與秦國以黃河為界,獨自獲得崤山以東的有利地形。形勢有利時他們就向西進犯秦國,不利時就向東擴充套件領地。如今憑藉大王的聖明賢能,秦國才能繁榮昌盛。而魏國剛剛被齊國打敗,諸侯們想背叛它,您可以趁此良機攻打魏國。魏國抵擋不住秦國的進攻,必然要向東撤退。魏國一退,秦國就佔據了黃河和崤山險固的地勢,向東就可以控制各國諸侯了。這可是統一天下的帝王偉業啊!”孝公認為有理,就派商鞅率領軍隊攻打魏國,魏國派公子卬領兵迎擊。

  商鞅派人給公子卬送來一封信,寫道:“我當初與公子相處得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我不忍心相互攻擊,想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魏公子卬相信商鞅說的,就前去赴約。沒想到會盟剛結束,商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將公子卬捉住,然後趁機攻打魏軍,徹底消滅了魏軍,才班師回朝。

  魏惠王的軍隊多次被齊、秦擊潰,國勢一天比一天衰弱。他就派使者割讓河西地區奉獻給秦國以求和。魏國隨後離開安邑,遷都大梁。魏惠王懊惱地說:“我真後悔當初沒采納公叔痤的意見啊,否則也不會落得現在這麼悲慘的下場了!”商鞅得勝歸來後,秦孝公把於、商等地的十五個邑封給了他,封號叫做商君。

  :作法自斃

  趙良的勸說沒有起到作用。不久,秦孝公就去世了,太子繼承了王位。太子的老師公子虔等人馬上告發商鞅意圖造反,於是新任秦王派人去逮捕商鞅,商鞅被迫逃跑,他來到邊境關口,想住旅店休息。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說:“商鞅有令,住店的人沒有證件店主要連帶判罪,所以對不起,我不敢收留您住宿。”商鞅仰天嘆息說:“唉!新法的弊端竟然到了這樣的地步!”他只得離開秦國潛逃到魏。魏國人怨恨他欺騙公子卬而導致魏軍打了敗仗,拒絕收留他。商鞅還打算逃到別的國家,魏國人抓住他說:“你是秦國的逃犯,秦國強大,它的逃犯跑到魏國來,不送還恐怕得罪秦國。”於是把商鞅送回秦國。商鞅回到秦國後,潛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屬向北攻擊鄭國謀求生路,這時秦國出兵攻打商鞅,把他殺死。秦惠王把商鞅五馬分屍示眾,還誅滅了商鞅全家。商鞅雖被處死,其法卻在秦國上下通行數十年,婦孺皆知,輕商觀念深入人心。秦國也得益於他的變法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商鞅是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下的,有點作繭自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