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哪些故事

  《史記》,它以通俗簡潔的文字,將中國古典史學名著《史記》中記載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編選和生動形象的講述。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中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中的故事:子楚繼位

  回到邯鄲以後,呂不韋花重金買來了邯鄲城裡最漂亮,而且又能歌善舞的歌女,名叫趙姬,與她同居,並讓她懷有了身孕。一次,呂不韋邀請子楚前來飲酒。席間,呂不韋故意讓這個歌女出來為他們彈琴助興。子楚對這個美麗的女人一見鍾情,為她神魂顛倒,趁了酒興和酒膽,子楚突然站了起來,神情嚴肅地對呂不韋說,我想求先生的小妾為妻,請您答應我的要求。呂不韋假裝生氣,說公子這話有點過分了!我好心好意讓內人來給你進酒獻舞,公子卻要奪我所愛,公子你是不是瘋了。但是沒過幾天,呂不韋卻親自把這個女人送到了子楚的府上,因為呂不韋有著更大的陰謀。他與這個歌女約定,向子楚隱瞞了她懷孕的事情,他還告訴這個女人,如果她照自己的吩咐去做,日後,她一定會成為秦國的皇后甚至是太后,尊貴無比,榮華富貴享用不盡。歌女聽從了呂不韋的吩咐,過了數月,她生下了一個男嬰,子楚認為這是自己的兒子,便給他取名叫政,同時將這個趙國歌女立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秦國派軍圍攻邯鄲。情況危急之下,趙國國君打算殺死秦國質子,作為報復。子楚聞訊,便與呂不韋謀劃,一次拿出六百金,賄賂守城的將卒,說我一家來邯鄲做生意,現在遇到秦國攻趙國,想請通融一下,放我們回老家陽翟。於是子楚從邯鄲僥倖逃脫出來,找到秦軍以後,他順利地回到了秦國。後來,趙王又打算殺死子楚的妻子和兒子,但是,呂不韋在趙國關係眾多,把子楚的妻子偽裝成富豪家的女兒藏了起來,母子二人都保住了性命。六年以後,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繼位,華陽夫人成為王后,子楚成為太子。於是,呂不韋讓子楚的妻子、兒子亮明瞭身份,趙國害怕得罪秦國,於是專門派使者護送他們母子回國。

  史記中的故事:胸懷大志

  李斯,楚國上蔡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擔任過鄉里的小官吏。一次,他看見官吏辦公地點的廁所裡,有一個老鼠在吃著髒東西,而每當有人或者其他的動物走近它的時候,這個老鼠總是擔驚受怕,嚇得躲起來。後來,李斯因為要辦理公事,到了糧倉裡,他注意到糧倉裡的老鼠吃著儲積的糧食,住在寬敞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人或者是其他動物的驚擾,見到他不害怕。因此,兩相比較,李斯嘆息著說:“一個人是賢能還是蠢才,就好比老鼠一樣,都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罷了!”為此,李斯立誓要勇敢地追求名和利。於是,他辭去官職,到當時的名士荀卿那裡,跟他勤奮地學習帝王之道,而這些只是為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將來的飛黃騰達,高官厚祿。為此他鄙視世人追捧的所謂的道德。

  學業完成以後,李斯心裡認為,楚王不值得自己為他效力,而關東六國都很微弱,沒有自己施展才華的空間,所以,他決定到秦國去效力。在與荀卿辭別的時候,李斯激昂地說:“學生聽說,人如果遇到了時機就不要錯過。如今,大國爭雄,像我這樣的遊說之士正好可以大展拳腳、建功立業、加官晉爵、享受榮華富貴。秦王想要吞併各國,稱帝而一統天下,這正是學生揚名的好機會。身處卑賤地位而不想辦法改變的人,就好比見到肉只是知道吃的禽獸,徒有人的軀殼罷了。對於一個人來說,地位的卑賤是最大的恥辱,處境窮困是最大的悲哀。長久地處在卑賤的地位與困苦的境遇之中,卻還憤世嫉俗、厭惡名利,而自稱與世無爭,這就不是士人的本色了。因此,學生要去西方,到秦國去遊說秦王,成就一番事業。”

  史記中的故事:血腥的君臣

  有一次,秦二世閒來無事,他就把趙高召來交談一下。二世恭敬地說:“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好像六匹駿馬拉著車子,撒歡地跑過門縫似的,轉瞬即逝,太沒意思了。如今,我已經君臨天下,再也沒有人可以約束我了,我要像我的父親那樣,充分享受皇帝的快樂,同時又使得國家***、百姓安居樂業,我也過過被人稱頌為堯舜的癮,這樣一直到我生命的終止。你有何高見,請慢慢道來。”趙高說:“陛下說的都是理想化的東西了。英明的君主都願意追求這樣的生活,只有昏庸的君主才會下命令禁止這些事。請允許為臣斗膽直言,希望陛下留意。此前,沙丘的謀劃,諸位公子與朝中的大臣都有所懷疑,況且,公子們都是陛下的兄長,大臣們又是先帝委任的,如今,陛下剛剛繼位,這些人的心裡就憤憤不平,口服心不服,怕是要變為禍亂。蒙恬雖然死了,但他的弟弟蒙毅還在外帶兵,對此,臣總是膽戰心驚,唯恐我等得不到好下場。所以。陛下怎麼能夠在這時候享受這種快樂呢?請馬上採取措施挽救自己吧!”

  二世詢問解決的方法。趙高說:“用點刑,讓有罪的人乖乖地交代別人的罪行,讓他們狗咬狗,直至把整個忤逆集團全部拿下,處死那些不聽話的大臣。之後,再提拔那些貧窮的人,幫助他們富有起來,卑賤的人也高貴起來。還要撤免先帝時期的大臣,代之以陛下的親信。這樣打擊一大批,抬舉一大批,新人沾光得了好處,必然感恩戴德,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盡情享樂好了。這是最好的計策啊!”

  二世十分認同趙高的建議,於是,重新制定更加嚴苛的法律。此後,對群臣及諸公子羅織罪名,然後交由趙高審訊定罪。先殺了趙高最痛恨的蒙毅等文臣武將,接著把十二個公子拉到咸陽街市上梟首示眾,十個公主在杜郵***今陝西咸陽市東***被五馬分屍,其狀慘不忍睹。財產沒收充公。其他的因為受到牽連而被治罪的人也多得數不清。

  公子高看到形勢危急,便打算逃亡,但是他又擔心連累家人。於是,他上書說:“先帝在世的時候,臣進入宮廷,先帝就會賜給臣食物,出宮的時候,先帝會賜給臣車馬。先帝內府中的衣服、馬房裡的寶馬,臣都得到過賞賜。因此,臣本應該陪同先帝死去,但是沒有做到。這是臣為子的不孝、為臣的不忠。不忠不孝之人,沒有面目苟活在世上,因此,臣請求陪同先帝死去,希望陛下將臣安葬在驪山腳下,請求陛下應允。”二世看過這個奏章以後,十分的高興。他召見趙高,讓他這個奏章,然後,問他說:“是不是公子高原想叛亂,見大勢已去,情急無奈,才只好這麼做呢?”趙高說:“做臣子的連擔心死亡都來不及,哪裡還能圖謀叛亂呢?”於是,二世應允了公子高的請求,並且賞賜給他的家人十萬錢,作為他的安葬費用。總算是還‘不錯’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