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短的故事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仁愛的景公

  宋景公在位的時候,孔子曾路過宋國,宋國司馬桓魋討厭孔子,便想殺死他,孔子只得換上平民服逃出宋國。公元前487年,曹國背叛了宋國,於是宋國就派大軍攻打曹國。最後宋國滅亡了曹國,並佔據了它的土地。

  公元前480年,楚惠王滅掉了宋國的近鄰陳國。而此時天上火星侵佔了心宿星區,按照當時天文學上的分野理論,心宿區對應的是宋國地區。因此宋景公十分擔憂,生怕上天會給宋國帶來災禍。這時候,大臣司星子韋向他獻計說:“大王,您可以把災禍移到相國身上啊,這樣您就可以解脫了。”景公搖搖頭說:“這怎麼可以呢!相國像是我的手足,我可不忍心這樣對他。”子韋又說:“那你就可以移到老百姓身上吧。”景公又擺擺手說:“這也不行,國君靠的就是百姓,百姓就像是國君的生身父母,我怎麼能把災難轉移給他們呢?”子韋想了想又說:“那是否可以移到年成上呢。”景公聽了之後非常生氣地說:“那就更不行了,年成歉收,百姓就會貧困,你讓我去做誰的國君啊!”子韋被景公的想法感動了,就對他說:“大王聖明!天雖然高遠卻能聽到下界細微的聲音,您有這三句國君應該說的話,火星也應該移動了。”宋景公抬頭仔細觀測火星,發現火星果然移動了三度,宋國也得以躲避了災難。

  :子產診病

  子產在世的時候,鄭國曾派他出使晉國,去慰問重病的晉平公。平公說:“我占卜後說我的病是實沈、臺駘作崇,史官不瞭解他們的來歷,請問您知道他們是什麼神嗎?”子產回答說:“高辛氏有兩個兒子,長子叫閼伯,二子叫實沈,他們兩人住在大森林裡,互相不容,每天互相征伐,堯帝不喜歡他們,於是讓伯遷到商丘住,主持祭祀辰星,商人因此沿襲下來,所以辰星又稱為商星;讓實沈到大夏住,主持祭祀參星,唐人因此沿襲下來。周成王滅唐後,把唐封給了您的祖先叔虞,所以參星是晉國的星宿。由此可知,實沈是參星神。過去金天氏有個叫昧的後裔,是個水官,他生了允格、臺駘。臺駘繼承了前輩的官職,很好地疏通了汾水、洮水,並給大澤修築了堤防。顓頊帝因此嘉獎他,把汾水封給了他。現在,晉國統治了汾水流域,滅亡了這一帶的國家。從這裡看,臺駘應是汾水、洮水神。這兩位神靈都不會危害您的身體的。您要牢記的是對於山河之神,在發生水旱災時要進行祭祀,對於日月星辰神,在雪霜風雨不按時令來到時要進行祭祀。您有病,那是因為飲食不節制、親近女色所造成的,與這兩位神沒有關係。”平公聽到子產這番議論後稱讚說:“您說的太對了,真不愧為知識淵博的君子啊!”

  :葵丘會盟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諸侯在葵丘會盟。周襄王派宰孔賞賜給桓公祭祀用的福肉、丹飾的弓箭和諸侯朝服乘用的車輛,而且特許桓公不需要下拜謝恩。桓公本想答應,但管仲不同意。桓公於是下拜接受了賞物。同年秋天,齊桓公再次與諸侯在葵丘會盟,桓公憑藉自己強大的實力,更加驕傲,根本不把諸侯放在眼裡。因此有的諸侯開始有反叛而不前去會盟的。周朝派宰孔參加會盟,晉侯因病遲到,遇到宰孔。宰孔說:“齊桓公現在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你還是別去了。”晉侯因此沒有參加會盟。桓公知道後心裡就對晉國很不滿,於是藉著晉國發生內亂,攻打晉國,並把公子夷吾立為了國君。

  當時周王朝日漸衰微,天下只有齊、楚、秦、晉四國比較強盛。晉國剛剛參加盟會,晉獻公便死去了,國內大亂;而秦穆公因為地處偏僻,不參加中原的會盟;楚成王剛剛將荊蠻之地佔為己有,認為自己是夷狄之邦,與中原各國來往不多。因此,只有齊國能夠召集中原諸侯會盟。再加上齊桓公充分宣揚自己的盛德,因此各國諸侯無不賓服。齊桓公因此越發驕傲,想要行天子才有權進行的封禪泰山之禮,他宣稱說:“寡人南征到召陵,望見了熊耳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國;西征大夏,見到了遼闊的沙漠;包纏馬蹄,掛牢戰車登上了太行山的險道,直到卑耳山才回來。諸侯沒有人敢違抗寡人。寡人召集兵車盟會三次,乘車盟會六次,九次會合諸侯,一統天下。過去三代的開國天子,與此相比有什麼不同啊!所以我想要封祭泰山,禪祭樑父。”管仲極力勸諫他不要舉行封禪大禮,桓公不聽。管仲於是便說封禪之禮要等遠方各種奇珍異物具備才能舉行,這樣桓公方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