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考有關人生散文閱讀訓練

  人生總是坎坎坷坷,有起有落,人生只有一次,我們無法重來,珍惜生命,珍惜當下。中考語文散文閱讀題,有時也會出有關人生的散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拔掉那顆蛀牙

  ***1***她恨全家人。

  ***2***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尷尬。姐姐比她漂亮。因為想要兒子,父母堅持要生,結果生下她,還是女兒。後來,又生了弟弟,弟弟顯然是最得寵愛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閨女是要嫁出去的,對這個家無關緊要,能養著就不錯了!

  ***3***姐姐不吭氣。她卻嚷:“憑什麼?要不就別生我!”結果捱了打。

  ***4***那時,她就發誓,她要報復所有人,她要讓他們知道她的厲害。三個孩子中,她的學習是最好的,因為,沒有別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學習。小小的心,長滿了恨,恨是一顆芽,日日夜夜地“茁壯”成長。

  ***5***她沉默寡言,經常一個人抱著書,把自己關在屋裡。即使看書,母親也要嚷,不要費電了。於是,她去鄰居的窗下,藉著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個堅強的女孩兒,堅強到不會掉眼淚。全鎮只有一個考上縣裡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讓她去讀,讀高中要住校,僅吃飯一個月就要花好幾十塊。她說:“我不吃學校的飯,我自己帶飯,帶幾個饅頭,可以吃一個星期。”

  ***6***終於去讀了,竟然覺得無比自由。一週回家一次,帶夠一週吃的饅頭。冬天還好,饅頭不餿。夏天,有時饅頭餿了,她捨不得扔,還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廁所,可她從來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終是全年級裡的第一名。

  ***7***高考[微博]成績下來,她是市狀元,去北大讀書,整個縣城都轟動了。所有人都說,看人家,吃了三年幹饅頭,照樣上北大。

  ***8***去了北大之後,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幾份工,為的是不要家裡一分錢。而且,她冰冷的內心拒絕溫暖,怕別人算計自己。

  ***9***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給了書本,又以學校最好的託福[微博]成績考到美國公費留學[微博]。整個縣城又轟動了——這是那個小城中第一個到外國留學的呀。可是,她沒有回家去,沒有給父母撐那個虛榮的面子。現在,她是自己的了,與他們毫無關係。

  ***10***去美國之後,她還是一個人,無人交流,內心一片空白。沒有親情的感覺,她的世界裡,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你太自閉,而且內心充滿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樂。你應該學會去愛,只有愛,才能拔掉那顆蝕了你心靈的蛀牙。

  ***11***她呆了:是嗎?有這麼嚴重嗎?一向是別人對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絕和家人聯絡。半夜,她第一次撥通了家裡的電話。母親居然沒有聽出她的聲音來。叫了一聲“媽”之後,母親哭了,哀號著,哭著罵著,叫著父親的名字:“二妞來電話了,二妞來電話了——”父親搶過電話,叫著:“妞妞,妞妞……”再也說不出話來。再接著,姐姐和弟弟都跑了過來。聲音哽咽著,好像她恩賜了他們什麼。放了電話,她發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發呆。她決定回國。

  ***12***是一剎那間決定的——回國!多少年沒有回家了!她帶著大包小包——每個家人的禮物,下了飛機,直接乘計程車回老家。一進門才發現:家,破舊了。兩顆老棗樹還在,正在開花,有淡淡的芬芳。愛發脾氣的母親老了,正在樹下擇韭菜,滿頭白髮;喜歡打人的父親在髒兮兮的椅子上躺著。父母抬頭看到她的時候,眼神裡都是慌亂的,伸開兩隻手,不知要幹什麼說什麼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氣了,與多年前那個瘦瘦黑黑的小丫頭判若兩人!甚至,母親撲過來後,站在她面前,沒敢抱她。

  ***13***不知沉默了多長時間,她終於叫了一聲“媽!”。母親哭著,抹著眼淚。她以為自己足夠堅強,以為不會再流眼淚了,但當父親過來抱住她說:“孩子,回來啦!”她的眼淚,到底還是泉湧般出來了。

  ***14***她把帶回來的錢分給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養老,姐姐能買城裡的房子了,弟弟要開個超市,這下,也有資金了。做完這些後,她突然覺得自己是那麼幸福。

  ***15***拔掉了那顆恨的蛀牙,原來可以如此快樂。

  9.文章開篇獨句成段,有何作用?***4分***

  10.請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1.第***11***自然段“她”打電話回來時,家人對她的反應可不可以刪去?為什麼?***4分***

  12.聯絡全文說說標題《拔掉那顆蛀牙》有何深刻含義?***4分***

  參考答案:

  9.***4分***放在開頭給人一種奇峰突起的感覺,給人懸念感,激發閱讀興趣,也為後文寫親情迴歸埋下伏筆。

  10.***4分***渲染一種清新、親切的氣氛,寄寓著父母與女兒的關係正在解凍,親情重新迴歸之意。

  11.***4分***不可以刪去,因為家人的反應讓她感受到親情,重新審視親情;是她情感變化的關鍵。若刪去,文章的故事情節顯得不連貫,並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12.***4分***“那顆蛀牙”比喻主人公對父母對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閉、沉默寡言、性格畸形發展。這一標題警示人們無論在什麼時候,對什麼人,都要“愛”,才能健康快樂;有恨的人,必定不快樂。

  :生命的暗示

  ***1***清涼的秋雨送走了一個燥熱的苦夏,燥熱的心總算靜默下來了。在這秋蟲唧唧的黑色的秋夜裡,我驟然從昏睡中驚醒。遠方的鐘樓上,響起了悠長的鐘聲。又一列火車隆隆馳過──

  ***2***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呢?是生命的暗示嗎?

  ***3***我在想,秋蟲因何要晝夜而鳴?是因為它強烈的生命意識嗎?是因為它深諳生命的短暫,而必然高密度地顯示自己的存在嗎?是因為它生命的全部價值,都隱含在這微弱卻令人感泣的生命絕響裡麼?那麼人呢?僅僅是因為生命比秋蟲千百倍的綿長,就可以以生理需求為由,將千百個最美麗最令人激動的黎明慷慨地遺棄麼?

  ***4***這是一個荒誕的聯想。

  ***5***唯有鐘聲,以其絕對接近精確的殊榮,當之無愧地充當了生命的量尺。在它那周而復始的切切呼喚裡,有一種振聾發聵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間,生命是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喪失了。

  ***6***這是一個無可挽回的喪失。

  ***7***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痛苦的煎熬,當它是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齷齪、卑鄙、虛偽一面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當它展示出光明、純潔、崇高、真誠一面的時候。生命似乎永遠是在這樣兩極之間交錯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個區段裡,似乎總是喜劇與悲劇同生,苦難與幸福共存。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渺小的存在,當物慾、情慾、貪慾在螻蟻般的人群中橫行恣虐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偉大的結晶,當它在強暴、苦難、災害中顯示出犧牲的悲壯的時候。生命似乎永遠是渺小和偉大的“混血兒”,由此我們也就沒有理由產生絕對的崇拜和蔑視,再偉大的巨人[微博]也有他渺小的瞬間,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偉大的片刻。

  ***8***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沒有一個人來到世上就夢寐求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在心靈中會無限的增值。畢竟,生命只屬於這一個人,而且僅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卻一息尚存,你就沒有絲毫理由絕望。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當然,在極少數的時候,我們也渴望著悲壯的犧牲,那是因為苟且偷生已嚴重地褻瀆了神聖生命的時候。那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以死明志。_________。這樣,死亡反而變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續,因毀滅而永生。

  ***9***鐘聲是生命長度的量尺,卻不是生命價值的量尺。生命的價值只有在歷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顯示出它本來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們的生命價值何在?有的人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生,卻留下一個默默無聞的死;有的人有一個默默無聞的生,卻有一個轟轟烈烈的死;有的人顯赫一時,卻只能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有的人潦倒終生,卻成為歷史燦爛星空的泰斗。這一切絕然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生命價值的客觀性和歷史性,使不絕於耳的喧囂顯得極其微不足道。

  ***10***一時一事的得失,似乎永遠困擾著我們,永遠是生命的煩惱之泉。倘若能真正將其置之度外,煩惱就真正超脫了。其實,真正值得煩惱的命題在於: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對於這個千古之謎,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卻沒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權威的教科書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實是最難認識自己的,也就難找自己生命的轉化方式,這正是一些人擁有一個失敗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慘的結局則在於,自以為找到了答案而其實完全是南轅北轍。所謂天才,無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認識自己的價值,從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間到永恆的有效轉化。

  ***11***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當多的人直到瀕臨死亡也沒有弄清生命是怎麼一回事,這正是人類的悲劇所在。

  ***12***生命,這神祕而美麗,不可捉摸而異常珍貴的存在,你究竟隱逸著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終生存在,就是捕捉這樣一些暗示麼?

  5.請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解釋第***3***段文字“因為它深諳生命的短暫……”中加點的詞。***4分***

  6.閱讀本文第***5***段文字,說說作者寫鐘聲的目的是什麼。***4分***

  7.研讀第***8***段文字,結合上下文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在文中畫線處補寫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4分***

  8.本文是一種含義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請通讀全文,談談作者所說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麼。***4分***

  參考答案:

  5.***4分***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

  6.***4分***通過鐘聲提醒人們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鐘聲可以測量生命的長短。***

  7.***4分***例:倫·凱勒在失聰、失明、失語的情況下,沒有絕望,以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爭,成為世界著名的學者、作家、教育家;文天祥被俘後,不屈從威逼利誘,寧死不隆,從容就義。

  8.***4分***一要珍惜生命,二要提高生命質量,讓生命活得有意義。

  :兩種命運

  牆外有一棵槐樹,合抱那麼粗。操場擴建時,施工隊把它鋸掉了。第二年,我和鄰居家的院子裡各拱出一堆槐樹的嫩芽,肥肥的、壯壯的,沒等盛夏到來,它們就已是一叢茂密的小灌木。

  一天,見鄰居把灌木砍得還剩一枝。我也拿了把菜刀來到我家的那叢灌木前,想去掉它們中的一些。就在要動刀時,我猶豫起來,因為十幾根嫩綠的枝條生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誰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去。

  冬去春來:寒暑往返。我家的小灌木不斷地長粗長高,儼然一片小森林,就在我期望它們都長大成材的時候,一棵小槐樹在隔壁鄰居家的院子裡拔地而起,它濃黑的樹冠隔牆可見。沒等我家的小灌木高過牆頭,它的枝葉就已罩了過來。

  一年,兩年,三年,隨著鄰居家的樹愈來愈大,我家的這叢小灌木顯得愈來愈力不從心,等鄰居家的槐樹碗口粗的時候,我家的小灌木再沒了生機勃勃的景象,由於它們上面的天空全部被大槐樹遮蓋。它們不再長高、長粗、長大,而是今年發芽明年枯萎,後年再發芽接著再枯萎。直到我們從那兒搬走,它們都在重複著這樣的命運。

  前些日子,我重返那座小院,見新主人已把它們徹底地剷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張石桌和四隻小石凳,夏日的陽光烤著大地,桌子和小凳上卻是一片濃密的樹蔭,隔壁的那棵大槐樹亭亭如車蓋,在微風中搖曳著墨黑的樹葉。

  回家的路上,我對丈夫說,鋼琴、書法、繪畫,只能讓兒子學一樣,不能再這樣下去。丈夫不明白什麼意思。這也難怪,因為他沒住過那個小院,沒見過我家的那叢小灌木生長在大樹下是什麼樣子,更不知道那張石桌下曾拱出過一堆嫩芽。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斟酌

  2、“兩種命運”在文中具體是指兩種什麼命運?

  3、找出文中著力描寫鄰居家槐樹的詞語***3個***,說說這樣多次描寫的目的?

  4、造成灌木叢“兩種命運”的原因是什麼?結合文中內容作簡要分析。

  5、文章結尾由樹木的成材議及莘莘學子的成才,請思考“我”為什麼說“鋼琴、書法、繪畫只能讓兒子學一樣”?

  6、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你有怎樣的“成才觀”?

  參考答案:

  《兩種命運》

  2.一種是鄰居家的小槐樹的“愈來愈大";一種是我家的灌木叢愈來愈力不從心。

  3.“鄰居家的樹愈來愈大”“槐樹碗口粗”“濃黑的樹冠隔牆可見”“拔地而起”這樣多次描寫,重點突出在兩種不同命運下成長的不同結果,更加突出文章的主題思想!

  4.“鄰居把灌木砍得還剩一枝”“因為十幾根嫩綠的枝條生長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誰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來。”因為作者的過分疼惜,反而影響了小樹苗的成長!

  5.無目的學習多門課程就會跟“我”家的灌木叢一樣,只有一時的勃勃生機,結果卻是枯萎!

  6.學的多,不如學的精!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