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網路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隨著科技和網路的發展,案例分析有所變化,作為制定決策的重要依據,案例分析越來越受到重視。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阿里巴巴: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

  除了組織的變革外,在網際網路時代還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利益分享機制的變化,從人力資源走向人力資本。未來可能是知識僱傭資本,一個人少量控股甚至不控股,他就可以實現對這個企業的有效控制,這稱之為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

  所以海爾提出超值分享,華為要實行獲取分享制,總之企業的利益分享機制正在發生變化。

  阿里巴巴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從股權上來講應該是個日本企業。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大家可以看到,日本軟銀集團孫正義佔34.4%的股份,雅虎佔22.5%,馬雲只佔到了8.9%,蔡崇信佔3.6%,陸兆禧等高管佔1%,其它社會資本***包括員工持股***佔30.6%。雅虎的股份也可能屬於孫正義的,因此孫正義才是真正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所以如果從股權來講,阿里巴巴應該算是個日本企業,但馬雲和他的創業合夥人實際掌控著企業的日常經營決策。

  阿里巴巴為什麼要在美國上市?就是因為美國承認人力資本合夥人制。人力資本合夥人制最大的特點是同股不同權,就是大股東並沒有企業的日常經營決策權,資本方不參與經營企業管理,企業的經營權、管理權還是由職業經理人、由企業創始人來行使。這就是為什麼馬雲只佔8.9%的股份,但他可以有效控制這個企業。

  阿里巴巴的人力資本合夥人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馬雲自己培養的合夥人,還有一方面是空降的技術人才。就財富來講,馬雲雖然只有8.9%的股份,但市值130多億美元。有人說阿里巴巴上市後,杭州一下子多了成百上千位千萬級、億萬級富翁。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網際網路時代不一定要控股,只要你通過知識、能力,通過人力資源的付出,把企業做大、把企業價值做大,同樣可以獲得極大的財富和價值。

  所以我認為未來將進入人力資本價值管理時代,它有三個特點:

  第一,人力資源成為企業價值創造主導要素;

  第二,人力資源不僅要獲得工資待遇,還要參與企業的利益分享;

  第三,人力資本不僅要參與企業利益分享,而且要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三大趨勢:基於客戶價值的商業模式創新、大組織做小、知識僱傭資本

  從以上幾個案例來看,總的來講,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在戰略上、組織變革和人力資源管理上表現出幾個發展趨勢:

  第一,企業是基於客戶價值進行商業模式創新,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走進客戶、走進消費者,依此來提升未來的戰略發展空間。同時,企業圍繞客戶進行跨界經營,藉助網際網路尋求戰略性成長。企業不再單一靠研發一個產品出來去滲透市場、擴大市場,而是圍繞客戶進行資源和價值整合,構建價值網,從而實現突破性成長。

  第二,從組織上的角度來講,大組織做小、劃小經營核算單位,管理去中心化,激發活力,從中央集權變成小作戰單位。這是一個發展趨勢。不管是海爾的自主經營體,還是華為的“班長的戰爭”,都是在把大企業做小,激發經營活力,提高各個經營體的自主經營能力。相應地,組織管理出現去中心化,從中央集權變成小單位,以激發組織活力。把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力作為組織變革的目標,這就導致組織越來越扁平化、管理層級越來越少,組織變得更簡約。同時,該集中的集中,實現總部平臺化、集約化,以此提高總部對市場一線的支援服務能力,這是未來組織變革的趨勢。

  第三,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來講會出現幾個特點:

  1.員工和客戶的界限模糊化,員工是客戶,客戶是員工。客戶會成為你的品牌推廣者、產品服務設計者、生產參與者,員工也是你的客戶,要用服務客戶的思維管理員工。

  2.用會計核算體系去核算組織中每個人所創造的價值,進行人力資源價值管理。與組織劃小經營單位相對應,價值創造的核算也會落實到每個人,對每個人的價值創造進行價值管理。所以我認為人力資源價值管理時代將到來,即真正通過一種機制設計、制度設計去提升每個人的價值創造能力。目標就是讓每個人成為價值創造者、讓每個人有價值地工作。這是兩個核心目標。網際網路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就是通過價值管理激發活力、激發價值創造能力。

  3.建立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和全面認可激勵制度。人力資本合夥人制度就是強調人力資本要優先投資、人力資本參與利益分享、人力資本要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對普通員工,現在提出要進行全面認可激勵,就是員工只要是為企業做出貢獻、符合企業價值的所有行為,企業都給予認可、給予評價,給予激勵。讓評價無時不在,讓評價不處不在,使得評價體系變得透明,使價值分配有客觀依據。

  4.激發所有員工的創新創業精神。海爾的自主經營體和員工創客化就是一種嘗試,員工的一個點子、一個創意、一項能力,在企業的扶持下,它就可能會變成一個產品,再從產品變成一個公司,企業內部就激發了創新創業的活力,企業也就有了永不枯竭的持續創新動力源泉。

  人力資源的價值開始成為企業業務推進主要的動力來源,知識真正在僱傭資本,人力資本在優先發展,這些來講都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對戰略、組織和人力資源所提出的要求。

  寄語企業家:做時代的企業,不犯歷史性錯誤,不錯過歷史性發展機遇

  向生而生,做時代的企業,在時代背景下重構企業戰略成長,我還有幾句話送給所有企業:

  居安思危,居危思危,無論何時都要為未來的長遠成長謀定而後動。

  努力去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發展空間與增長點,無論順境與逆境,確保把握住外部重大機遇。

  依靠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進步,通過轉型與變革啟用戰略價值創造要素,完成內在成長要素重構,尋求新的突破性成長。

  與時俱進,做時代的企業。力爭在新一輪經濟長波中不被拋棄、不犯歷史性錯誤,不錯過歷史性發展機遇。

  二:

  中國大媽的消費需求有待認真研究

  顯然,如果把中國大媽定義為職業投資人群體有些過了,她們只是個人消費之餘的一種保值增值而已。本文我們不會從投資角度來研究中國大媽,我們更願意從中國大媽的消費心理、消費特徵和需求變化來解讀中國市場正在發生的悄然變化。

  任立軍認為,媒體也好網友也好都是過度強調了中國大媽的投資花錢能力,其實,如果從普通的市場營銷的角度來思考,我們會發現,中國大媽可能關係到整個中國經濟如何走向消費主導時代的重要消費群體。

  通常,我們在做新產品上市消費者研究時,往往會忽略掉中老年人,更不會刻意地去研究中國大媽這一獨特的消費群體。大家更多地把學生、年輕人做為主力研究物件。當我們認真地對於中國各級城市消費人群進行研究時卻驚奇地發現,中國獨特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獨特的家庭觀念、中國家庭成員的工作狀況等 使得“中國大媽”成為家庭消費的核心決策層和執行層。據此,我們可以認為,中國大媽的消費需求是為了滿足家庭消費而非僅僅是個人消費,這樣獨特的中國式家庭消費現象才可以稱為真正的“中國大媽經濟學”,值得人們去研究。

  筆者的一位朋友的媽媽可謂是中國大媽的典型,這位80 後的朋友要結婚時,自己和女朋友在研究如何置辦一個滿意的婚禮時,被媽媽發現,於是這位朋友的媽媽竟然在小兩口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準備好婚嫁用品,包括時尚的金鑽飾品、家紡、家電等,甚至有關小兩口的新房也已經被大媽籌劃得時尚新穎,就連裝修公司都已經找好。人們肯定會驚奇,這位年近50歲的大媽做的事 情能否得到80後兒子兒媳的歡欣?事實證明,這位經歷了中國改革開 放30年的新時代中國大媽毫無落後觀念卻新意十足,樂得小兩口連稱老媽時尚。這就是中國大媽的縮影,她們愛操心、愛包辦、能執行。仔細詢問,這位大媽的金銀飾品是今年去香港購買的,因為香港要比內地的同品牌的金銀飾品要便宜很多,家紡是在一次北京國展的家紡展會上看到的新產品,後來在黃金週促銷時購買,家 電則是在蘇寧電器購買,因為這裡線上線下同價,比其他家電賣場要便宜。您看看,這中國大媽多麼精明,展會、網際網路、海外購買等都被其恰當地使用,在博得兒子兒媳滿意的同時,還能夠省下很多錢,這就是新時代中國大媽的精明之處。

  “大媽經濟”成中國一支重要的消費力量

  研究發現,中國以家庭為中心的消費幾乎成為中國消費的主流,這個主流的核心支撐點就是“大媽經濟”。

  我們在研究了中國消費群體生態系統時,發現中國很多基 礎性消費和重要消費都來源於“中國大媽”,而中國大媽普遍具有“有錢、有閒、有心情”的消費特徵更是“大媽經濟”被熱捧的重要依據。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 的積累,很多中國大媽都擁有不扉的積蓄,退休之後成為操持家庭的主心骨,再加之她們結婚普遍比較早,兒女上班就業之後,她們都基本上處在50歲左右的年齡 段,並非傳統認知上的“夕陽”階段,甚至可以稱之為人生正當年。因此,中國大媽不但自己有著獨特的消費需求,對於操持家庭來說,她們也有著獨特的見解,況 且中國年輕人的工作壓力使得無心顧家,也給了中國大媽廣闊的施展空間。正是基於這樣的分析,我們認為,“中國大媽”不可避免地被推到支援社會消費的一支重 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