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蘭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虎尾蘭,多年生草本***Sansevieria***植物有60餘種,原產於非洲、亞洲熱帶。植株高度因品種而異,從10數米至1米不等。葉肉質狀,有圓筒形、劍形、廣披針形等,簇生於地下根莖,葉面有各種不同形態的斑紋變化。成株每年均能開花,具香味,但以觀葉為主。此類植物耐旱、耐溼、耐陰,能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適合庭園美化或盆栽,為高階的花材室內植物。

  虎尾蘭的養殖方法

  1.首先要養好植物,就要先選對土。虎尾蘭的土要選擇具有三分之一的園土喝三分之二的腐葉土,這樣有利於根莖的呼吸,水分的蒸發。

  2.其次在栽種時,要確保距離和栽種方式。差不多一個內徑20cm的花盆可以栽上5個單株,以此類推。

  3.在日常管理上面要注意讓虎皮蘭多晒太陽,因為他是喜光植物,可以直接放在太陽直接照射處,當然夏天溫度過高是還是不要了。

  4.虎皮蘭生長迅速,新葉生長的也非常快,等長出新芽是,可以用剪刀沿著根部去除老葉子,好讓新葉子有充足的空間和陽光照射。

  5.虎皮蘭花盆的土應該每兩年就要更換一次,因為虎皮蘭長得快,所以土壤會有許多已經老化的根莖和葉子,換盆的目的是更換新的土壤,增加養分。


虎尾蘭

  病蟲害:

  在通風不良或是氣溫過高的波動情況下,易發生葉斑病。病斑油漬狀軟腐呈黃褐色,中間灰白色。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800倍液。

  虎尾蘭,又名虎皮蘭、錦蘭,為龍舌蘭科、虎尾蘭屬植物,變種有金邊虎尾蘭、銀脈虎尾蘭。地下莖無枝,葉簇生,下部筒形,中上部扁平,劍葉剛直立,株高 50 釐米至 70 釐米,葉寬 3 釐米至 5 釐米,葉全緣,表面乳白、淡黃、深綠相間,呈橫帶斑紋。金邊虎尾蘭葉緣金黃色,寬 1 釐米至 1.6 釐米。銀脈虎尾蘭,表面具縱向銀白色條紋。家庭盆栽管理得好,全株葉片高 1.2 米以上。花從根莖單生抽出,總狀花序,花淡白、淺綠色, 3 朵至 5 朵一束,著生在花序軸上。

  虎尾蘭原產非洲西部,耐乾旱,喜陽光溫暖,也耐陰,忌水澇,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健壯。春夏生長速度快,應多澆一些有機液肥,晚秋和冬季保持盆土略幹為好。不耐嚴寒,秋末初冬入室,只要室內溫度在 18℃ 以上,冬季正常生長不休眠, 1 月至 2 月開花,不低於 10℃ 可安全越冬。生長期內,不論室內、室外養護,都不宜長期放在庇廕處和強陽光下,否則,黃色鑲邊變窄退色。劍葉生長期內生長點捲曲閉合,呈暗褐色,休眠期舒展,初養者往往認為是幹尖而剪除。頂端生長點破壞後,高生長終止。

  虎尾蘭的根狀莖,管理蒔養精心生長很快,每年萌發新葉當年成型。一般兩三年換一次盆。早春磕出全株,除去舊土,更換以粗沙、腐葉土混合的營養土。結合換盆進行分株繁殖,將莖狀根周圍的陳土小心除淨,露出粗壯根狀莖,從連線適當部位,用利刀切斷分別上盆。分株時,生長葉片擁擠的切割,不要分切成獨株,因每株一年只生一片葉,移栽單葉恢復很慢,觀賞性差。同時,根狀莖上有潛在漏斗狀葉簇,過多分割會損傷芽。移栽上盆後不要澆水,一週後沿盆邊澆少量的水,水多傷口斷面易腐爛。扦插繁殖在夏季進行,選健壯一年生以上的老葉,橫切成 5 釐米的小段插穗,置通風散光下 2 天,斷面傷口稍幹後,插入沙壤土中,深為插穗的 1 / 3 ,放在高溫而又庇廕的環境,經常噴水保持溼潤。在氣溫 20℃ 至 30℃ 的條件下, 30 天左右生根, 50 多天長出新幼葉。扦插繁殖,金邊虎尾蘭長出葉片返祖,失去母本金邊特徵。為保持其優良品種的特性,家庭繁殖應採用分株法好。

  金邊虎尾蘭:形狀似虎尾蘭,但葉緣鑲有金黃色的闊斑帶。

  短穗虎尾蘭:為矮生種,株高約10—20釐米,為金邊虎尾蘭的突變種,葉片短而寬,迴旋重疊生長。

  蔥葉虎尾蘭:亦稱柱葉虎尾蘭。葉呈圓筒形,整葉上下粗細差不多,端稍尖細,葉面有縱走的淺凹溝狀,每葉獨立生長。

  一般一個10平方米的房間種植一株虎尾蘭就可以淨化80%的有毒氣體,所以很適合新裝修的家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