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學好小學的數學

  對於剛入門的小學生來說,數學是個很模糊的概念,所以孩子們學習數學有一定的困難,那麼小學的數學應該怎麼學習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好小學數學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好小學數學的方法

  一、調動興趣是關鍵

  因為我喜歡數學,所以我願意去學它,所以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願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歡學數學了。

  二、數學基礎要打牢

  沒有牢固的地基,哪來的高樓大廈?有很多孩子看似粗心而做錯的題目,經仔細分析都是由於基礎知識不牢固所造成的。比如有的孩子會說:“我就是分不清這兩個公式了,考試時用錯了。”其實如果這個孩子不僅僅是記住公式,而是會推導的話,考場上現場推導也是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的。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掌握、識記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也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工具,比如30以內的自然數的平方,1-9的立方分別是多少等。

  三、思維訓練要做好

  1.一題多解,鍛鍊孩子的變式思維

  培養學生的變式思維,就要讓學生敢於創新、習慣創新。老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故意出錯,讓學生來思考、矯正,這樣上課時學生就不會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而始終處於主動思考的狀態:老師講得對不對?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一方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變式思維的意識和能力,這種意識和能力對孩子將來的人生髮展都大有裨益。

  變式思維中,對稱思想是很重要的一種。對稱思想往往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日本一個生產味精的企業有段時間利潤一直上不去,就召開了一個公司內部的研討會。會上大家拿出了很多方法,比如降低成本等等,但因效果不明顯,都沒有被採用。後來進行消費者調研時,有個家庭主婦說,味精都是瓶裝的,上面有很多小眼兒,可以增大小眼兒,這樣做飯時大家就用得多了,用得多了,銷售量就上去了。這條建議被採納並且實施,果然效果很好。其實員工是從生產的源頭來考慮問題,而家庭主婦是從消費一方來考慮問題,這就是思維的對稱性。

  學數學的過程中,一道題從已知走向結果、從結果走向已知也都體現了思維的對稱性。有道很經典的題目:1/2+1/4+1/8+…+1/256。可以從前往後算,1/2+1/4=3/4,3/4+1/8=7/8……,發現規律後就會知道,最後答案等於255/256,也可以在式子最後加一個1/256***這也是構造思想的體現***,從後往前算,得出得數1,然後再減去多餘的1/256。這都是思維對稱性的體現。

  2.一解多題,鍛鍊歸納思維

  每個學段所用到的數學方法其實就幾種。可以經常採用一解多題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弄通某一種數學方法,比如這節課就只講方程思想,下節課講另一個專題。

  3.用發展的眼光給學生講題

  也就是說,要用發展的眼光給學生講題,還是這道老題:1/2+1/4+1/8+…+1/256。可以鼓勵學生用通分的方法來做,在做的過程中,延伸到等差、等比數列等高中才學到的知識點。孩子以後會學得輕鬆。

  4.互相講解,碰撞思維的火花

  有個學生說:“我的數學學習成績是講題講出來的。因為我有耐心、脾氣好,所以很多同學都會向我討教問題,講解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自己的知識鞏固了,思維能力提高了。”另外,與水平相近或比自己水平稍高的同學爭論自己掌握的或未掌握的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通過爭論而學到的知識理解深刻,終身難忘。

  四、習慣、堅持很重要

  好習慣成就人生,數學學習也是如此,上面所說的五步學習法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以外,孩子還需要養成如下學習習慣:

  認真審題。有數學名師如是說:一道題的深度是有限的,你想得多,你寫得就少,就快;你想得少,你就寫得多而繁雜。

  認真檢查。這也是很多老師囑咐學生的方法,做完題後先大致看一下,這個結果是否符合常規***主要是生活經驗和常識***,如果時間寬裕,可以用不同方法驗算一下,看看結果是否正確。如果時間有限,就按照原有思路進行檢查。

  有問題,必解決。遇到問題和困惑,就一定要想辦法通過查資料等方式解決,這是學任何一門課程,乃至成就整個人生都需要具備的習慣。

  小貼士:認真對待草稿紙

  有位學生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經驗:“我考試因為馬虎出錯的很少很少,因為我養成了認真對待草稿紙的習慣。我演算的時候寫的字都是很工整認真的,工整的字無形中給了我更加認真細心的態度;而且我還把稿紙劃了片,這一片寫這部分題目的演算過程,那一片寫那部分題目的,這樣演算時、檢查時都不會出錯。”

  學好小學數學的技巧

  第1階段:入門階段

  入門階段應該選擇教材類,並且建議教材選擇不宜太難,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奧數舉一反三》 是比較流行的教材,當然後面書店裡叫舉一反三的遠不止這個出版社。教材舉一反三的形式是一個亮點,加上出版比較早,所以知名度比較高。所謂舉一反三,就是每個例題後邊緊跟三道練習題,有利於掌握解題方法。例題分析得比較到位,思路清晰,練習備有答案講解,有利於自學。 教材分不同年級,每個年級有A、B、C三版,A版是例題加三道練習的舉一反三形式,B版就是個練習冊,練習難度有所加深,C版是拓展精選本,選題相對更精緻。建議只學A版即可。

  這套教材知識上相對比較全,學完後對小學奧數有了基本的瞭解,但也有缺點,比如說有時純粹為了講述某一解題方法而忽略了更為簡捷的方法,有時舉一反三的題目只是對例題進行簡單的更換資料。另外,難度上有些不足。

  第2階段:提高階段

  入門階段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後面可以做一些練習類的書籍,比如由劉京友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奧林匹克訓練題庫》,或者難度更大的教材類書籍,比如學而思培優的小學奧數系統總複習。如果說前面的《小學奧數舉一反三》是打基礎的,那麼在這個階段必須要注重總結題型,歸納方法。比如火車問題,有幾類問題,每一類該如何求解,而不是僅僅知道是火車問題。

  第3階段

  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已經有了相對完備的奧數體系,後面可以學習競賽試題類來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各類競賽雖然有自己的特點,甚至是自己的大綱,知識點還是前面的知識點,對於拓寬自己的視野還是很不錯的。這個階段的書籍,《小學數學MO競賽通鑑》、《希望杯培訓題》、華羅庚杯歷年真題,都可供參考。需要提醒的是,沒有任何奧數基礎就看這些是不可取的。

  學好小學數學的建議

  1、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使得上課時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課上認認真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踴躍發言;課後複習,先複習當天學習的知識,再做作業,最後,把學習內容加以整理,檢查驗算。

  2、嘗試活動

  例如,學生掌握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之後,可請他們去嘗試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然後,教師稍作點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於“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生就可同化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都是:先乘除,後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裡的。

  3、思考活動

  學生有了思考方向,並進行廣泛的聯絡和想像,他們才有可能捕捉到豐富的材料,進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合作學習

  對於一些“問題性”程度較高,個體學習、同化有困難的材料,教師可改變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以促進他們在相互補充、互為啟發中完成心理轉化,學到知識。

  5、數形結合

  數學主要是研究數與形的學科,學生的思維特點又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而,數形結合是學生最喜歡、最常用的一種學習數學的方法。

  其實學好小學數學並不難,關鍵在於想不想學。對於學生本身來講,興趣很重要;而對於老師來說,要學會引導學生,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接受並吸收。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一方面要有較為充裕的學習時間,因此,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去學習;另一方面,需要相互之間商量議論和合作學習,這樣才容易互為啟發、補充,形成較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1.小學一年級如何高效的學習數學

2.小學生如何學習數學

3.小學生怎麼學好數學

4.家長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學習數學

5.小學學好數學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