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研究結論

  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從小學高年級開始是學習數學的關鍵階段,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後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良好習慣、終身受益小學階段是兒童正式接受學習的最初階段,是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形成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發展個性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獲得成功的關鍵。以下十條習慣是每一個合格的學生應該養成的。

  一、自覺預習習慣

  1、瞭解所要學習的新知識2、準備好上課所需的書、本、文具及資料3、運用工具書幫助預習4、把遇到的不懂之處和難點標記下來

  二、仔細觀察習慣

  1、有意識地運用視、聽、味、嗅、觸等感覺器官來觀察事物2、觀察全面、清楚、找出特點及特徵

  三、認真聽講習慣

  1、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2、聽清楚所講內容3、邊聽邊想、理解內容4、能記下有關要點

  四、樂於交流習慣

  1、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2、耐心地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言3、說話清楚、完整、簡潔明瞭4、吸引他人發言的長處,補充和糾正自己的觀點

  五、勤於閱讀習慣

  1、集中注意力認真閱讀2、邊讀邊思考,理解閱讀內容3、反覆閱讀,並使用圈劃等方法理解題意,正確解題。

  六、獨立作業習慣

  1、先複習後作業2、做作業時一心一意,不兼做其它的事情3、獨立作業不抄襲4、作業字跡工整、格式規範5、做完作業及時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七、樂於動手習慣

  1、經常使用學具幫助學習2、通過作圖、演示等來幫助自己學習3、敢於動手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的嘗試

  八、及時筆記習慣

  1、聽課時把聽到的內容及時記下來2、經常歸納、比較運算方法

  九、及時積累習慣

  1、意識的積累2、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分類和整理

  十、善用時間習慣

  1、有制定作息時間的習慣2、遵守作息時間表附部分兒歌樂於交流好朋友,拉拉手課內課外愛交 流。別人發言耐心聽,取長補短排憂愁。說話簡明有完整,大家聽了點點頭。勤於閱讀讀書好,勤讀書,書是知識大寶庫。抓緊時間多讀書,圈圈劃劃又摘錄。邊讀 邊想下功夫,見多識廣勁更足。獨立作業窗外小鳥嘰嘰喳,獨立作業不理它。遇到難題比抄襲動手動腦收穫大,字跡工整講格式,完成作業再檢查。及時積累讀書讀 報做卡片,分類編號貼標籤。定期收藏舊報刊,養成看報好習慣。積累知識堅持做,小溪也能匯成川。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

  小學高年級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①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②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反覆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採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為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聽課方法的指導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係。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①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②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③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④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⑤聽好課後小結。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滿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這有效。

  “思”是指學生思維。沒有思維,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隨聽隨思;②深思,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③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④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高年級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①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②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③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使學生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

  掌握好這三者的關係,就能使課堂這一數學學習主要環節達到完善的境界。

  課堂學習指導是學法中最重要的。同時還要結合不同的授課內容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

  三、課後複習鞏固及完成作業方法的指導

  高年級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閱讀教材,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記憶方法有類比記憶、聯想記憶、直觀記憶等***。然後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後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範、條理要清楚。學生做到這點很困難。指導時應教會學生:①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②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這裡教師的示範作用極為重要,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訓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

  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總結時,學生容易依賴老師,習慣老師帶著複習總結。筆者認為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應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複習總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這相當於寫出總結要點;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型別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次。

  學生總結與教師總結應該結合起來,教師總結更應達到精煉、提高的目的,使學生水平向更高層發展。

  初一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一、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曾指出的:" 教學方法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 從國際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來看,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積極主動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在人類進入資訊時代的新世紀,人們將面臨知識不斷更新,學習成為貫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僅要關注學生素質發展的全面完善以及個性的健康和諧發展,另一方面還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願意學習,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技能,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數學學習的常用方法

  我國要求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翁看待;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特別是對於初中一年級,要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數學學習方法的學習顯得更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一個由非智力因素、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多元組成的統一整體,因此,應以系統整體的觀點進行學法指導,目的在於使學生加強學習修養,激發學習動機;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及效果。

  ***1 ***正確認識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啟發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並把這一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名人的故事,激勵學生,我結合《數軸》一課的內容,在班上講述笛卡爾在病床上發現數軸,最終開創了用數軸表示有理數的故事。讓孩子懂得了獲得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的方法才是關鍵。在班級中,我多次召開數學學法研討會,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介紹經驗,開闢黑板報專欄進行學習方法的討論。

  ***2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方法指導得以進行的基礎。初一學生好奇心強烈,但學習的永續性不長,如果在教學中具有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基礎,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盛不衰。< 1> 激發學習動機,即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概率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學引入時,我根據學生喜歡玩撲克牌的愛好,和他們來講撲克遊戲,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有的課教師還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

  < 2> 鍛鍊學習數學的意志。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 磨刀石".我認為應該以練習為主,在初一的數學練習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若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鍊學生的意志。

  < 3> 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的孩子習慣" 悶" 題目,盲目的以為多做題就是學好數學的方法,這個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意糾正。

  ***3 ***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

  ①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我在進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學時,很多孩子老是漏掉係數2 乘以首尾兩項,於是我就給他們編了首順口溜," 頭平方,尾平方,頭尾組合2 拉走" ,這樣選取生動、有趣的記憶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有利於突破知識的難點。②隨機點撥。無論是在授課階段還是在學生練習階段,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

  ③及時總結。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我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後都讓孩子們養成自己總結的習慣,使單元重點系統化,並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④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並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

  ***4 ***開設數學學法指導課,並列入數學教學計劃。

  在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級裡,我每兩週一課時給學生上數學學法的指導課。結合正反例子講,結合數學學科的具體知識和學法特點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講,邊講邊示範邊訓練。

  數學學習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學、交往、表達等能力。學習活動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訊息渠道,善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斷髮現問題或提出假設,檢驗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勇於鑽研、不斷探究的習慣,架設起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能力與知識相融合的橋樑。總之,初一是學生知識奠定的根基時期,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課堂與課後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日後進一步進行數學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