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第十一課預習教案

  唯一的聽眾是六年級上冊第十一課課文,那麼這篇課文講述了什麼故事呢?教師應該如何設計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神聖、悠悠、莊重、儀式、抱歉、溜走、介意、追問、荒唐、聲望、割捨、大吃一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欣賞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並交流欣賞後的感受。也可以與音樂老師聯絡,開展音樂欣賞課,賞析《月光》奏鳴曲。

  2.教學課文,有兩種思路可供選擇。

  思路一:圍繞“我”練琴過程中的心理、行動上的變化進行教學。可以談話的形式匯入課題,先初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嘗試著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我”心理、行動變化的句子,同學之間相互交流,體會“我”心理與行動發生的變化。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再次讀課文,聯絡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與行動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通過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勵對“我”的激勵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懂得老教授謊稱自己是聾子的良苦用心,從而領會文章的思想和寫作特色。

  思路二:圍繞老教授的言行進行教學。首先揭示課題。運用查詞典等方法,瞭解“唯一”的意思。並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如,“聽眾是很多人的意思,為什麼要用唯一來修飾?”“課文中‘唯一的聽眾’指誰,她做了什麼?”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試著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圍繞“作為‘我’唯一的聽眾,老教授做了什麼”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老教授對“我”講的幾段話,弄清楚她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她為什麼這麼說。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在個人“讀”的基礎上,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理解老教授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對於“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領會文章的中心,最後理解課題的含義。除了抓人物語言,也可適當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態的描寫,這樣可使學生對老教授這個人物瞭解得更加深刻。

  無論是哪種思路,都可以採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三點:①要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引導學生能圍繞課文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②要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③要開展有效討論。討論前,先梳理問題,一般性的問題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解決。討論要有理有據,同時也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必要時再讀課文。

  3.課文情感真摯,適合於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一方面,要抓住老教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那幾段話。如,在“我”灰心時,在“我”有了幾分自信時,各是怎樣說的,為什麼要這樣說,使學生體會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變化,使學生體會“我”總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讀,通過讀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可以適當地範讀。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講究方法,讓學生展示各自的朗讀水平,在相互幫助中實現共同提高。

  4.課後練習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完成本練習要結合理解課文進行,摘抄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些句子為什麼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學生的發言,在尊重個性體驗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價值引領。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關於老人的,也可以是關於“我”的,甚至是關於父親與妹妹的,引導學生不要侷限在一個方面。

  5.本文生字新詞不多,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溜”讀liū;“悠”書寫時不要漏掉中間一豎;“歉”與“謙”的偏旁不同。

  第二課時

  一、教學案例

  提出問題討論交流

  師: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第八段。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老師巡視。***

  師:課前老師讀這段話時,讀著讀著,腦海裡出現了許多問題。你們讀了後,有什麼問題嗎?

  ***生自由準備。***

  生:我想知道,文中的“我”不是到樹林練琴了,怎麼又回到家裡練了?

  師:這個問題等會兒我們討論。繼續提問。

  生:老師,基本練習曲是什麼意思呢?

  師:班裡有同學練過琴,或者練過字的嗎?你能舉例說說什麼是基本練習曲呢?

  生:我練過鋼琴,一開始練的是訓練指法的曲子,很簡單。這些曲子就是基本練習曲。

  師:學習任何技能都會有一些基本的練習。練琴,就要練習基本練習曲。還有問題嗎?

  生:課文為什麼要寫“我”在家裡練琴的情況呢?

  生:“我”為什麼會忘記她是聾子?

  生:為什麼“我”覺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師:剛才同學們問了五個問題,有一個已經解決了,還剩下四個。下面就帶著這四個問題,請大家再讀課文。通過聯絡上下文,找找問題的答案,如果有想法了,可以和同學進行討論。

  ***學生自主學習、討論。***

  二、相關連結

  小令習慣上人們把詞分為三類:58字以內的稱“小令”,59字至90字的稱“中調”,91字以上的稱“長調”。唐五代、宋初文人所用的詞調多為小令。

  小夜曲一種黃昏或夜間在室外獨唱或獨奏的歌曲或器樂曲。淵源於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一種愛情歌曲。其音樂情緒纏綿委婉,常為青年人徘徊於戀人窗前時所用,流行於西班牙、義大利等國。通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另外還有一種供樂隊合奏的小夜曲,其曲調輕快活潑,始於十八世紀末,常為上流社會達官顯貴餐宴時助興而用。

  小提琴絃樂器,琴身由木材製成,琴絃則由純鋼製成。它的長度是多種多樣的,但琴身常在36釐米左右。小提琴是四根弦的樂器,通過琴絃振動發聲。現代的小提琴源於16世紀歐洲早期的四絃琴。義大利的小提琴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別是阿馬提家族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