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化學優質課專家點評

  一節初中化學課是否是優質課,可以從理念層面、操作層面、策略層面三個層面加以點評。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2017初中化學優質課的專家點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情景的創設與做中學

  情景的創設在教學方法中的位置很重要,情景的創設其實就是做中學,是一種基於直接經驗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情境創設——引出問題——解決問題——知識拓展。

  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選材要得當,要能引出主題,不可以離開中心;情景儘量不要過於簡單,這樣引不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各個情境要保證與核心內容、中心知識的相互聯絡。比如老師講《酸鹼的專題複習》時老師就把化學版的《青花瓷》,膽汁弄在魚肉上,自熱米飯盒裡粉末的成分的探究,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為載體,引入相關的化學知識。這四個本不想聯絡的化學情景通過“我的一天”聯絡在一起。早上起床聽《青花瓷》,中午做飯吃魚和米飯,晚上看《喜洋洋和灰太狼》

  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師生關係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探究課要讓學生自己歸納知識,總結觀點;探究的內容應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材進行在開發。比如《與松花蛋有關的化學》;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儘量實現師生互動,我們老師要彎下腰傾聽學生,和學生平等的交流;另外在探究課的活動中,我們要注意實驗和多媒體的利用。

  存在的不足:

  1、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足。

  學生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有了自主學習的思想,才能有小組之間,組租之間進行交流。

  2、合作學習要注意兩個問題:

  ***1***老師不習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老師要注意這裡的合作學習不僅有小組內的合作,還應該有組與組之間的合作。

  ***2***小組的學習應是連續的,持續的小組合作,是小組主動要合作,而不是我們老師讓他們小組合作。

  3、教師不應明顯的設套,老師和學生要共同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甚至共同提出問題。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其實應是學生導老師,我們要尊重學生,讀懂學生的思維,我們要沿著學生的思維來導。

  4\、教師儘量不要代替學生來說話或重複學生說的話,教師要把學生的言語權還給學生,儘量不打斷學生說話,要充分讓學生展示。

  5、多媒體的使用和學生的關係處理不當。多媒體是一個輔助手段,咱們老師們提前制好了課件,答案老師們一點就出來。我們在講課的過程中就忽略了學生是否能答出來。這樣就成了不管學生答得出或答不出,都是學生沿著我們的課件走。

  6、學生回答問題的面不夠,我們要注意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7、從課堂教學的時間分配上來說,老師們講的不宜過多,這樣教學的任務完不成。我們老師要想辦法讓學生的情緒處於中強狀態。咱們要找到關鍵點,簡單的問題不要用太多的時間。

  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方法:

  1、教學內容的選擇不要太難2、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合作學習

  3、注意學生導學案的學習4、小組間要進行充分的互動

  三、教材內容的在開發整理及深化

  1、有利於學生整理知識

  2、深化教材內容

  3、學生學會一些方法

  4、要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

  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開發整理和深化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項:1|專題的開發邏輯要明顯,不要過於散亂。如果一個專題內容過多,可以分成若干個小專題。2、專題應是教材的重點,知識密度和思維密度要稍大些。3、專題複習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預習整理4、專題開發成課題了,我們就應分析課時,分析學生的學習程度。5專題的選擇上要聯絡生活,聯絡社會,聯絡學生的學習實際。6、專題設計應注意專題本身的特點:密度大、邏輯性強、複習的知識全面。

  四、教學組織方式

  說課應注意教學物件,是教研而不是教學。說課要剖析學生的活動,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講清理論,說清教學過程、依據、表現是什麼樣的。

 

  初中優質課的理解

  ***一***主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學習的程度。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去訂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課堂活動中是以學生為主還是以教師為主,具體要看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能動度、時間度和創新度。自由度是看學生的學習目標、方法、進度意見對結果的評價多大程度上由自己決定;能動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時間度就是看學生有沒有自學時間。自學時間有多少;創新度就是看這節課中學生是否有創新。一般來說,自學課學生是容易創新的,但不是每節自學課學生都能有創新。

  2、合作學習的效度。合作學習是指共同的學習目標,採用小組或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他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建立的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通過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組的選題是否科學;分組是否合理;是否互賴互動;是否有預設有生成。所謂選題科學,就是所選主題符合重要性、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這四個標準,否則就沒有探究價值,或無法探究。合理的分組一般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人數也不能過多,以4-6人為宜,每人都應有明確的分工。互賴強調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都是小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並且因為每個小組成員的資源、角色以及責任不同,他們對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貢獻,就是說組員之間是相互依賴,誰也離不開誰,小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個人成功的基礎上的,有一個人不成功,小組就沒有成功;互動強調的是面對面的交流、幫助、支援。沒有預設的課是不負責任的課,沒有生成的課是不精彩的課,我們強調在預設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預設。,

  3、探究學習的深度。從本質上說,探究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具有深刻的問題性、廣泛地參與性、豐富的實踐性與開放性。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科學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蒐集、分析、處理資訊,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知識進能、形成感情態度價值觀的探究活動。

  探究學習的深度如何,主要是看學生有無有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問題的數量是否多質量是否高。問題指的是需要研究討論並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或是關鍵,重要之點。我們認為,一節課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教師善於啟發;教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學生的探究有深度。當然,一節課不可能完全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有一點體現得好,就是一節好課。

  ***二***次要看教師雜課堂教學中是否堅持了“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1、所謂“一箇中心”,就是一學生髮展為中心。“以學生髮展為中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時時問自己:“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用嗎?這樣的方法和能力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嗎?”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節課也是如此,我們傳授的知識、教給的方法、培養的能力以及價值導向,都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2、“兩個基本點”之一,就是堅持依標施教。“依標施教”就是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活動。這就是因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一個課程標準可以編寫多套教材,我們在教學中所依據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課程標準;另外,在當前學業考試命題中,不可能是那套教科書。所以,評價一節課,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實質,,至於該節課是不是“講通學透”了教科書,不是我們所關注的。

  3、“兩個基本點”之二,就是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所謂人文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要求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個性化,有地方色彩等;教學形式豐富多彩。

  所謂綜合性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一節課本身應體現綜合性,可以使相關知識的綜合,也可以是學教目標的綜合,也可以是看問題的角度綜合等。

  所謂開放性,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應是開放的,不固定在某一種思想或理論上,而是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教學目標是開放的,目標設定不僅限於教學內容的完成度,而失寵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養等多方面入手;教學內容是開放的,改變學科教學的單一性,體現社會學科、綜合性;教學結尾是開放的,一節課結束時應在總結、昇華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並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資訊、解決問題。

  所謂實踐性,就是在教學中壓理論聯絡實際,強調學以致用,分析解決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