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實詞知識點歸納

  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語文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而語文中的文言文實詞知識點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學好文言文實詞很有必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一文言文實詞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文言文實詞知識點

/

釋義

詞性

例句

出處

動詞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核舟記》魏學洢

詳細

形容詞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桃花源記》陶淵明

交通

交錯相通

形容詞

“阡陌交通”

妻子

妻子和兒女

名詞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

與世隔絕的境地

名詞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無論

不要說,更不要說

 

“無論魏晉”

如此

像這樣

介賓短語

“詣太守,說如此”

鮮豔

形容詞

“芳草鮮美”

形容詞

陶後鮮有聞

《愛蓮說》

大腿

名詞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口技》

古代王侯的自稱

代詞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孫權勸學》

研究

動詞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文理

文采和道理

名詞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傷仲永》

何苦

哪怕

副詞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當然

副詞

“宜乎眾矣”

《愛蓮說》

父親

名詞

“卷卷有爺名”

《木蘭詩》

認識

動詞

未嘗識書具

《傷仲永》王安石

記住

動詞

“默而識之”

《<論語>十則》

居住

動詞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列子》

請讓我

動詞

“請從吏夜歸”

《石壕吏》

美麗

形容詞

“芳草鮮美”

《桃花源記》陶淵明

漂亮

形容詞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認為……美

形的意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使……聚

動的使動

“聚室而謀”

《愚公移山》

阻止

動的使動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棲息

動詞

非梧桐不止

《惠子相樑》

以……為苦

形作動詞

“懲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

北面

名詞

“懲山北之塞”

向北

名作狀

北飲大澤

《夸父逐日》

成為靈異的水

名作動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陋室銘》

擾亂

形作動

“無絲竹之亂耳”

造反

動詞

盜竊亂賊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害人

名作動

盜竊亂賊而不作

使……勞累

動作使動

“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

牽牽連連的

名作動

“不蔓不枝”

《愛蓮說》

枝枝節節的

名作動

“不蔓不枝”

顯得清幽

形作動

“香遠益清”

舉行宴會

名作動

“會賓客大宴”

《口技》

哭著

動作狀語

“忽啼求之”

《傷仲永》

賓客

客人

名詞

“會賓客大宴”

《口技》

以賓客之禮相待

名作動

“賓客其父”

《傷仲永》

以……為利

意動

“父利其然”

風煙

在風煙中

名作狀語

“風煙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箕畚

用箕畚

名作狀語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跳著

動作狀語

“跳往助之”

用盡

形作動

“吾與汝畢力平險”

全、都

形容詞

群響畢絕

《口技》

說出

名作動

“不能名其一處”

出名

名作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陋室銘》

名字

名詞

並自為其名

《傷仲永》王安石

擅長

形作動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奇異、罕見

形容詞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核舟記》

餘數、零數

名詞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鑽洞

名作動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狼》

每天

名作狀語

“日知其所亡”

《兩小兒辯日》

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十則

到東方

名作狀語

“孔子東遊”

《兩小兒辯日》

吹簫

名作動詞

“簫鼓追隨春社近”

《遊山西村》

像狗一樣地

名作形

“其一犬坐於前”

《狼》

打洞

名作動

“一狼洞其中”

指屠戶

動作名

“一屠晚歸”

以……為恥

形的意動

“不恥下問”

《<論語>十則》

新知識

形作名

“溫故而知新”

苟且

副詞

故不為苟得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表示希望

副詞

苟無飢渴

《君子于役》

通“以”

副詞

自董卓已來

陳壽《隆中對》

停止,放棄

動詞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魚我所欲也》

停止

動詞

白露未已

《詩經》(《關雎》)

通“歟”

語氣詞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孟子《魚我所欲也》

動詞

“吾與汝畢力平險”

《愚公移山》

通“舉”,選拔

動詞

選賢與能

《大道之行也》

給予

動詞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欣賞

動詞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

  初一常見文言實詞例釋

  1.安

  ***1***安逸。例:死於安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養,奉養。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

  ***3***怎麼。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4***安穩,***。例: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副詞,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記》***

  ***3***曾經。例: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4***同“層”,重疊。例:蕩胸生曾雲***《望嶽》***

  3.從

  ***1***跟,隨。例:戰則請從***《曹劌論戰》***/隸而從者***《小石潭記》***

  ***2***學習。例: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3***追尋。例:溯洄從之***《蒹葭》***

  ***4***依從。例: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5***自,由。例:從口入,初極狹***《桃花源記》***

  ***6***在。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公輸》***

  ***7***堂房親屬。例:贈從弟***《贈從弟》***

  ***8***向。例: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送東陽馬生序》***

  4.得

  ***1***能夠。例:餘因得遍觀群書***《送東陽馬生序》***

  ***2***領會。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4***實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獲得。例:優劣得所***《出師表》***

  5.道

  ***1******正確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主張,思想,學說。例: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禮記。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說。例: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6.當

  ***1***面對,對著。例: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2***在某個時候或某個地方。例:當餘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3***應當。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7.方

  ***1***指面積。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處所。例:有朋自遠方來***《論語。學而》***

  ***3***當……時。例:方其遠出海門***《觀潮》***

  ***4***將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國

  ***1***國防。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國家。例: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

  ***3***國都,京城。例: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惠子相樑》***

  ***4***國事。例: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5***地勢。例:國險而民附***《隆中對》***

  9.會

  ***1***適逢。例: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2***體會,領會。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3***彙集。例: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岳陽樓記》***

  ***4***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江城子》***/會當凌絕頂***《望嶽》***

  10.見

  ***1***看見。例:清澈見底***《滿井遊記》***/見漁人***《桃花源記》***

  ***2***拜見。例:徐庶見先主***《隆中對》***/於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3***接見。例:將軍豈願見之乎***《隆中對》***

  ***4***瞭解。例:見往事耳***《孫權勸學》***

  ***5***認識。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

  ***6***xiàn,引見。例:胡不見我於王***《公輸》***

  11.將

  ***1***將要。例:將以攻宋***《公輸》***/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2***帶兵。例: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3***帶兵的人,將領。例: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

  ***4***帶領。例: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塞翁失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將***《木蘭詩》***

  ***6***拿。例:自將磨洗認前朝***《赤壁》***

  ***7***和,與,同。例:暫伴月將影***《月下獨酌》***

  12.盡

  ***1***全部取得。例:利盡南海***《隆中對》***

  ***2***盡興。例:造飲輒盡***《五柳先生傳》***

  ***3***盡頭,到頭。例:林盡水源***《桃花源記》***

  ***4***窮盡。例: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觀潮》***

  ***5***完,沒有了。例: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6***全,這裡作動詞,“吃盡”。例: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13.文

  ***1***文章。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記》***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4***刺花紋,畫著文采。例:皆披髮文身***《觀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2***同“智”,聰明,智慧。例: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瞭解。例: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學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謂知類***《公輸》***

  ***5***識別,認識。例: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6***覺得,感覺。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初一文言文實詞虛詞分類彙總

  1、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論語〉十則》

  2、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論語〉十則》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論語〉十則》

  4、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通避,迴避。《魚我所欲也》

  5、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魚我所欲也》

  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恩惠。《魚我所欲也》

  7、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與通歟,語氣詞。《魚我所欲也》

  8、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魚我所欲也》

  9、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孟子〉二章》

  10、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孟子〉二章》

  11、衡於慮。 衡通橫 梗塞。《〈孟子〉二章》

  12、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孟子〉二章》

  13、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徧通遍,遍及。《曹劌論戰》

  14、必能裨補闕漏。 闕通缺,缺點。《出師表》

  15、便要還家 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16、略無闕處。 闕通缺,中斷。 《三峽》

  17、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顯露。《馬說》

  18、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本領。《馬說》

  19、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馬說》

  20、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疑問。《馬說》

  21、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祗,通“只”,只是。《馬說》

  22、百廢具興。 具通俱,都。《岳陽樓記》

  23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託咐。《岳陽樓記》

  24、通假字:可愛者甚蕃 蕃通繁,繁盛眾多。《愛蓮說》

  25、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肢體。《送東陽馬生序》

  26、欲信大義於天下。 信通伸,伸張。《隆中對》

  27、自董卓已來。 已通以,表時間。《隆中對》

  28、徐公來,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鄒忌諷齊王納諫》

1.初中七年級文言文複習方法

2.總結文言文學習方法

3.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文言文實詞“復”的用法

4.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彙總

5.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積累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