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的養殖方法及防治

  茉莉花為木樨科素馨屬常綠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統稱,很多花友在養殖茉莉花,但是茉莉花的養殖方法很多花友不是很清楚,下面小編整理了茉莉花的養殖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茉莉花的養殖環境

  1、光照:茉莉性喜炎熱、潮溼、通 風透氣環境,需充足的光照。茉莉畏寒,南方地盆栽茉莉可在室外栽培越冬,北方在秋冬季需做好保暖工作,移入室內放在朝南方向。光照強則枝幹健壯,葉色濃綠,花多而香,陽光不足則節稀花少而不香。

  2、水分:茉莉不耐旱,但又忌積水,多雨季節要及時傾倒盆內積水,否則葉片易發黃。夏季炎熱晴天每天要澆水兩次,早晚各一次,如發現葉片卷垂應噴水於葉片,促進生長。

  3、土壤:栽培茉莉土壤要肥沃的沙質和半沙質土壤為好,在pH 值6至6.5的微酸性土壤種植,則根系茂密,生長健旺,如土質黏重,缺少有基質,肥力較低,通氣性不良,則根系少,植株矮,莖葉纖細,花少而小。

  茉莉花的繁殖方式

  茉莉繁殖多用扦插,也可壓條或分株。

  1、扦插繁殖:於4~10月進行,選取成熟的1年生枝條,剪成帶有兩個節以上的插穗,去除下部葉片,插在泥沙各半的插床,覆蓋塑料薄膜,保持較高空氣溼度,約經40~60天生根。

  2、壓條繁殖:選用較長的枝條,在節下部輕輕刻傷,埋入盛沙泥的小盆,經常保溼,20~30天開始生根,2個月後可與母株割離成苗,另行栽植。

  茉莉花的栽植方法

  盛夏季每天要早、晚澆水,如空氣乾燥,需補充噴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澆水量,如盆土過溼,會引起爛根或落葉。生長期間需每週施稀薄餅肥一次。春季換盆後,要經常摘心整形,盛花期後,要重剪,以利萌發新枝,使植株整齊健壯,開花旺盛。

  茉莉花的施肥方法

  從6月至9月開花期勤施含磷較多的液肥,最好每2~3天施一次,肥料可用腐熟好的豆餅和魚腥水肥液,或者用硫酸銨、過磷酸鈣,一般化肥成分兌多了會燒死茉莉植株。也可用0.1%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在傍晚向葉面噴灑,也可促其多開花。

  茉莉花的花期養護

  茉莉花極喜肥,只要養護得當,盆栽茉莉一年可開三次花。如果是肥料不足、養分不夠,開一次花後,就不再開花了。管理到位的話,可以不停的從5月底開到11月初。關鍵是修剪、陽光、和肥水的掌握。

  茉莉從初夏即陸續開花,若管理得當,可出現三期盛花。

  6月上旬,茉莉陸續開出早花,摘花方法是連花摘去帶葉嫩枝,促使新枝再發,枝葉茂盛。此時每週施2次淡肥水,並保持盆土溼潤。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期盛花,此時需加強肥水管理,薄肥勤施,每隔2天施肥1次,施以充分腐熟的有機液肥,肥水比例為1:4。澆水要充足,一般每天1次。通常澆水宜在早晨進行,而施肥則以傍晚為好。這樣持續至7月下旬,由於肥水充足,可使花開大而多。

  8月上旬,第二期花形成,此時施肥要比之前略濃,一般以肥水各半為宜。為促使茉莉更好開花,還可向葉面噴灑過磷酸鈣溶液。到8月下旬,逐步減少施肥,6~7天施1次,澆水仍需較多,保持2天1次。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三期花形成,此時應停止施肥,澆水量也要逐漸減少,由於天氣已漸轉涼,會影響花苞的形成,因而這批花的數量較少,至10月中旬以後開花結束,只需保持盆土略溼即可。

  茉莉花的常見病害及防治

  白絹病

  症狀

  多在莖基部發生。感病植株變褐腐爛,病部皮層易剝落,表面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後期,病部生出油菜籽狀的菌核。病原菌在土中或病殘體上以菌核或菌絲體越冬。每年5至6月和8至9月雨水多時,易發生重複侵染。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病株殘體,集中銷燬。

  ***2***加強管理,嚴格檢疫,杜絕病源。

  ***3***病初用70%五氯硝基苯藥土對周圍土壤進行消毒,或噴施1%波爾多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0%可溼性退菌特藥土進行防治。發病較重時,噴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至100 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4***用82木黴麩皮生物製劑,拌以細土,混合於盆土中。

  炭疽病

  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危害嫩梢。病初在葉面產生淺綠色至黃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灰褐色或灰白色的圓形或近圓形斑。後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點。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和菌絲體在被害葉片上越冬。

  一般夏秋間病害較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發現病葉及時摘除並銷燬。

  ***2***病初噴2至3次70%樂克600至800倍,7至10天施一次。家庭中也可用 0.1%昇汞水或紫藥水塗抹。

  ***3***發病較重時,噴50%託布津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至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

  葉斑病

  症狀

  多發生在葉部。病初在葉片上產生褐色斑點,逐漸擴充套件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部變薄,且成褐色透明狀,斑上生出黑色顆粒狀物。病原體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一般5至6月發生,7至8月為發病盛期。

  防治方法

  ***1***及時剪除病葉並銷燬。

  ***2***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

  ***3***病初噴70%樂克600至800倍液,7-10天一次,或65%代森鋅600至800倍,或1∶1∶100的1%等量式波爾多液。

  煤煙病

  症狀

  病初葉片上出現暗褐色黴斑,逐漸擴大形成黑色煤煙狀黴層。此病由蚜蟲、介殼蟲的排洩物引起細菌孳生而造成。

  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改善通風條件。

  ***2***及時消滅蚜蟲、介殼蟲。

  ***3***發病前噴灑16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病初,噴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至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