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式電子血壓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腕式電子血壓計使用起來非常方便,操作簡單,只要帶在手腕上就可以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腕式電子血壓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幫助。

  腕式電子血壓計使用方法

  1、使用腕式血壓計時,左手的拇指向上將腕式血壓計腕帶直接套在手腕上。將腕式血壓計腕帶套在從手掌到手臂離10mm~15mm***一根食指的寬度***的位置上 。使用腕式血壓計時,請不要把袖口卷在內。

  2、抓著使用腕式血壓計時,腕帶的下端邊拉邊緊貼手腕捲上。使用腕式血壓計時,不緊貼捲上有可能不能正確測量。

  3、將腕式血壓計腕帶餘下部分折回卷好,則腕帶下端不會造成累贅。

  4、腕式血壓計右手測量時,右手腕也能測量。

  5、腕式血壓計手腕腕帶與心臟的高度***乳頭的位置***相同。手指尖正好與肩接觸是最適合的高度。右手輕扶使其***。

  6、使用腕式血壓計,可以在早中晚各測量一次,取平均值。

  7、腕式血壓計如果使用乾電池,如果超過1個月不使用,建議將腕式血壓計電池取出,以保護腕式血壓計。

  8、腕式血壓計測量的時候,請坐好,不要講話,以保持平靜保證腕式血壓計測量順利進行、結果準確。

  腕式電子血壓計使用注意事項

  需要特別說明一點,腕式的電子血壓計,不適用於患有血液迴圈障礙的病人,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病會加速動脈硬化,從而引起末梢迴圈障礙。這些患者的手腕同上臂的血壓測量值相差很大。建議這些患者及老年人應選擇臂式電子血壓計來使用。另外,在購買前應當實地測量一下,以便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子血壓計。

  常常聽到人們議論電子血壓計不準,每次測量的數值都不一樣。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

  一是每個人的血壓在一天之內的變化很大。嚴格來說,人每一時刻的血壓是不一樣的,它是隨著人的心理狀態、時間、季節、氣溫的變化以及測量的部位***臂或腕***、體位***坐或臥***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的。因此,每次測量血壓的數值不同屬正常現象。如由於緊張和焦慮的原因,人們在醫院裡測量的收縮壓***即高壓***一般都會比在家裡高25毫米汞柱~30毫米汞柱***..4千帕~4.0千帕***,有的甚至會相差50毫米汞柱***6.67千帕***。

  二是測量方法不正確。測量時應注意以下3點:首先是袖帶的高度要與心臟位置處於同一高度,且袖帶的膠管應放在肱動脈搏動點,袖帶的底部應高於肘部1~2釐米處;同時袖帶卷扎的鬆緊以能夠剛好插入一指為宜。其次是測量前一定要保持安靜狀態約10分鐘。最後還要做到兩次測量的時間間隔不能少於3分鐘,且部位、體位要一致。作到這3點,應該說測量出來的血壓是準確的、客觀的。

  腕式電子血壓計主要部件

  一、 氣體壓力感測器

  目前用於電子血壓計的最關鍵部件,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電容性氣體壓力感測器,另一種是電阻性

  氣體壓力感測器。

  1. 靜電電容型氣體壓力感測器 電子血壓計所使用的主流感測器,其優越性是線性度優良,易於進行溫度補償。缺點是沒有標準品,全球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製造此感測器,且擁有此技術的專利,也只有這幾家公司才會使用。

  2. 電阻型氣體壓力感測器 今年來臺灣製造商及大陸一些製造商使用,其優點是可以使用標準品***IC公司製造***,特別有利於方案商推廣其方案,而購買方案的製造商無需自己製造感測器。其缺點是不容易進行溫度補償。

  二、加壓微型氣泵

  目前電子血壓計所使用的微型氣泵也分為兩種。

  1. 普通微型氣泵 用於第一代、第二代電子血壓計------減壓同步測量***MWD***電子血壓計的微型氣泵,其特點是:加壓快,但出氣氣流脈動大。目前大陸、臺灣都有製造商可以製造。

  2. 微型伺服氣泵 用於第三代電子血壓計------加壓同步測量***MWI***電子血壓計的微型氣泵,其特點是:加壓平穩、出氣氣流脈動非常小;可以用於伺服控制。

  三、電子控制排氣閥

  用於第二代電子血壓計,其特點是通過軟體進行伺服控制,使排氣速度維持恆定不變,以便於提高血壓測量的精度。目前擁有此電子控制排氣閥專利及其伺服控制的公司有:康王保健產品有限公司沃爾曼系列電子血壓計。

  四、電子血壓計的軟體

  這是電子血壓計的核心,全球只有為數不多的10來家公司能開發適於大量生產的軟體。大致是------大陸3家;臺灣有3家;其它都為日本的製造商。

  五、機械慢速排氣閥

  這是一種用於第一代電子血壓計的慢速排氣閥,也稱為橡膠排氣閥,俗稱“氣芯”。

  其缺點是:

  1. 對不同粗細的胳膊,排氣速度不同;

  2. 不同壓力下,排氣速度不同;

  3. 橡膠容易老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排氣速度也會變化。

  六、螺線管快速排氣閥

  用於快速放氣的氣閥,第一代、第三代電子血壓計都採用。螺線管快速排氣閥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控制功耗是其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