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鞏固是讀書技巧的重要環節

  ,而練習是使知識內容得到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的一個重要環節。怎樣進行練習?小編在這裡提供幾類有效的方式。

  一、適度練習

  如有一段文章,在反覆學過5 遍後恰好能把它準確無誤地回憶起來,若繼續學習第六遍、第七遍??就是“適度學習”。

  實驗表明,“適度學習”會提高知識的熟記程度,是一種有效的練習方式。但“適度學習”也是有限度的,並不是練得越多越好,練習過度,出現“報酬遞減率”,那就得不償失了,再拿上述這段文章來說,如果第十遍練習比第九遍練習的效果要差,那麼第十遍練習就顯得不必要了。這是因為厭煩的心情妨害了它的效果。

  “適度練習”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運用技能。

  二、嘗試回憶式練習

  這種辦法的具體做法是,在初讀學習材料一二遍後,合上書本,回憶這段學習材料的內容,能回憶出多少就算多少,然後又開啟書本,再看學習材料,看完後又回憶??如此反覆多遍,從而達到“超額練習”的程度。

  這種方法比那種把學習材料一遍又一遍地看、讀的方法要有效得多。因為:第一,嘗試回憶時,調動大腦進行積極思考並組織學習材料,提高了用腦效率。第二,嘗試回憶後,有些東西回憶不起來,又會激發你進一步學習的慾望;有些東西回憶起來了,你就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成功的慰藉,提高了學習興趣。第三,嘗試回憶後,再開啟書本進行下一遍學習,你就會清楚地知道,哪些東西已經熟知,哪些東西尚未清楚。

  三、自問自答式練習

  學習了一段材料後,清楚地理解這段材料講的是什麼問題,然後將這些擬為與試題、作業題一樣形式的問題,或者擬寫如細分的標題一樣的提綱,然後又用這段材料***也可參考其他書上有關的內容***來回答它們,或充實提綱應包含的內容,這一切,可以整理並記錄在筆記上,也可在書的空白處寫下問題題目或標題式的提綱,並在書本上劃出有關的內容。

  這種方式,也可以說是在有提示條件下的一種嘗試回憶式練習。以後每當複習這段材料時,先看書中空白處或另記在筆記本上的題目或提綱,回憶它們所包含的內容,然後再看這段材料,找出尚不清楚或未記住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四、全體法、部分法、綜合法練習

  對不同的學習材料應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第一,對於本身彼此沒有意義聯絡的材料,採用部分法,即把要學的材料分成幾個小部分,然後分別來記憶它們。最好採用累進的步驟:學習熟記第一部分,在進入第二部分學習時,回過頭來迅速複習一下第一部分;在學習第三部分之前,又回顧一下第二部分,逐步推進。你若要記住100 個英語單詞,不能把這100個單詞作為一個整體一遍又一遍地記,而應將它們分成5 個或10 個單位分別去記。這種方法有兩個優點:一是能集中精力反覆學習,可以及時知道學習的進展情況。通過嘗試回憶,發現錯誤或遺漏,及時糾正。二是可以根據這些劃分成小部分的材料的難易來分配時間與精力,難的材料多用功,容易的材料少費力。

  第二,對於學習材料本身彼此相互聯絡的一個簡短的內容,可採用全部法學習。就是將這個簡短的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一遍又一遍地學習,直到熟記為止。不能採用部分法,將這段材料生硬地割裂開來。

  第三,對於材料本身彼此相互聯絡而又冗長複雜的內容,可採用綜合法學習。此法分成三個步驟:***1***先採用全部法:把材料從頭至尾看幾遍,瞭解材料本身的大體內容、基本意義。***2***採用部分法:把這一材料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來理解和記憶這些小部分。注意,在把材料分成許多小部分時,應採用材料的自然分段,不應把材料劃分成一頁或半頁等數量相同的部分,這樣又會機械地割裂材料本身一些段落之間的有機聯絡。***3***再採用全部法:在掌握了材料的各部分之後,又把材料結合在一起,把整個材料再看幾遍,歸納出材料的總體意義。

  五、集中練習與分佈練習

  連續地進行練習,把某個材料反覆地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叫做集中練習。

  這種練習方式用來對付富有意義而又難於理解的材料特別有效。

  因為這種材料往往需要集中精力花一段時間進行反覆練習才能透徹地掌握。如果所學內容簡短,則集中練習便可完成。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應採用另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分佈練習,就是各次練習之間相隔一定的時間,反覆多次後達到熟記。有人研究,給同樣一篇材料,如果甲組每天讀一次共讀5 天,乙組一天內連續讀了5 次,那麼實際上他們都學習了5 次,而在一個月後進行測驗,甲組的成績為乙組的三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練習過了一段時間後再來練習,就可把重點放在前次練習過但未掌握或已忘記了的部分上面。在這一時間間隔中,前次練習中的一些混淆和干擾有可能消失,並且由於避免了集中練習所產生的厭倦而提高了效率。在最初練習時,各次練習之間的時間間隔要短一些,因為這時的知識尚未鞏固,容易遺忘,而到後來,學習內容熟悉了,各次之間的間隔可以加長。需要注意的是,存在著這麼一種不良現象:材料學過一遍就過去了,直待到期中、期末考試前進行集中練習,把該材料反覆讀記,考試時仍能得高分,考過後又忘記了,這樣的集中練習不利於長久保持,練習成為簡單機械的重複,所產生的厭倦毫無疑義地會降低練習效率。

  六、同一式練習與變化式練習

  同一式練習指許多練習都必須緊緊圍繞同一個基本知識進行,達到使基本知識鞏固的目的。有些人的練習似乎僅僅是為了完成解題這一任務,拿起題來就解,不大願意首先複習一下基本的概念、原理,練習起來錯誤百出或很難順利進行。

  做習題前,最好複習一下有關的基本知識。那種過於脫離基本知識,過於特殊、過於冷僻的練習要儘量放棄。如果所做的習題不是按某一知識內容來安排的,而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那就達不到集中精力鞏固某一基本知識的目的。

  因此,最好在學完某個基本知識後蒐集有關的習題來做,將無關的習題暫放在一旁。那種把習題集***或其他參考資料後面所附的習題***從頭到尾地去做,做完一本後又做另一本的做法是很不經濟的。應該把各本書上所收錄的習題中有關某一知識內容的習題集中在一起來做。

  同一式練習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的含義,就是指基本知識的範圍、型別保持一致,表述基本概念、原理的語言保持一致、在這種條件下進行多樣化的練習而使知識得到鞏固。

  這就對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所用的教材應是同類教材中質量最佳的***如果你認為教材內容太多而時間不夠的話,選用一本較全面的複習資料亦可***,它必須為我們提供基本知識的範圍與型別以及關於基本知識的較完善的語言表述。複習同一基本知識時同時使用幾本內容大致相同的書籍,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同樣的意義,在不同的書中有不同的語言表述,詳略亦不盡相同。

  這種差別儘管無關緊要,但它卻會浪費學習者的許多精力,因此,關於基本知識的範圍、課題型別、語言表述,最好以一本教材為準。當然,可以按每一基本知識內容來彙集例題、練習題,或者將幾本書上有關某個問題的論述綜合整理出來記在筆記上,複習時就用自己整理出來的筆記進行。

  七、資訊反饋式練習

  每次練習後一段時間,便應瞭解練習的結果如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對那些尚未掌握的東西亦應做到胸中有數,以便集中精力加強這部分的學習。

  做作業之前,最好先複習有關的知識,然後合上書本獨立做出來。做完後,再以書本為衡量標準找出作業中的錯誤和遺漏,加以糾正和添補。拿到被批改過的作業本後,不能只看一下分數就了事,而應把錯了的題重做一下。課外做習題一定做書後附有答案的,否則做完後不知是對是錯,難以留下深刻印象。

  八、及時練習與定期練習

  在學過一段教材後,如何安排今後的複習工作?有兩種辦法:第一,及時練習——愛濱浩斯研究出的遺忘規律表明,知識在學習後,開初遺忘得較多,以後逐漸減少。

  所以,複習就要及時進行,趕在知識還沒被遺忘之前進行復習,就是複習了你所熟知的東西,所以,複習起來很節省時間。如果學習材料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多數內容已經忘記了,這時複習就可能像學習新的材料一樣費勁。但是,複習的時間亦不可定得太早,如定得太早,就可能是一種簡單的重複了。

  第二,定期練習——及時練習並不就能保證知識永不忘記,因此,以後還要不斷進行定期練習。在這種定期練習中,最初每次練習的時間間隔要短一些,以後逐漸延長時間間隔。如,第二次複習定在二天或三天後,第三次複習定在一週或兩週以後? .。具體在什麼時候複習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要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和材料本身來確定。不過,也有個總的衡量原則:在材料大部分還記得而有很小部分遺忘或模糊時,是複習的最佳時刻。

  為什麼要定在這個時候呢?因為,在這時,由於材料的大部分還記得,再次複習時就很容易重現材料並理解材料的意義,並把已知的材料作為引導遺忘了的材料的線索。而且,又由於很少的部分遺忘或模糊了,這又激起了重新記憶的動機。如果你複習時覺得所複習的東西自己是完全能夠回憶出來的,那麼,說明你複習時覺得所複習的東西大多數已被忘記,變得陌生了,說明你複習得過早了;如果你複習得過晚了。根據這個原則,你就完全可能確定隔多少時間再來複習最好。

  上述幾種方法是對同一練習的不同側面的描寫。因此,各種方法可以一起使用於同一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