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承受壓力成功的事例介紹

  生活總是會給你帶去一些壓力,我們無法逃避就去承受吧,無數的名人告訴我們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最終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承受壓力取得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承受壓力成功的事例篇1

  19世紀末,美國教師喬治·派克因厭煩了給學生修鋼筆而發明了“更好的鋼筆”,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派克”筆。後來,他成立了派克公司,派克筆因為品質優良,迅速成為市場主流產品。

  到了20世紀中葉,派克公司已發展成為跨國公司,派克筆也成為鋼筆市場的王者,地位無人撼動。這一天,派克公司新任總經理馬科利正在開會,銷售部經理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在他身邊耳語了幾句。馬科利的臉一沉,馬上宣佈會議結束,隨即趕往銷售部。原來,有好幾家學校發來了退貨單,不僅如此,其他使用者的退貨單也陸續湧來。情況十分反常,馬科利立刻吩咐下屬調查此事。

  “有競爭對手搶走了客戶。”調查人員報告說。馬科利大笑:“怎麼可能,派克在同行業中佔絕對優勢,幾年前還妄想跟我們競爭的企業,現在都奄奄一息了。”調查人員又說:“是真的,來自匈牙利的貝羅兄弟免費贈送了一批產品給人試用,用過的人紛紛和他們簽下訂單。”

  馬科利叫人買來一些貝羅兄弟發明的產品,它們叫“圓珠筆”。經過仔細研究,馬科利大驚失色,他意識到:強敵來了。馬科利火速召集大家開會商議對策,得出的結論是:從實用、方便、廉價三個主要方面看,派克處於全面下風。馬科利下達命令,儘快對派克鋼筆進行改進和完善,務必重新搶佔市場。

  但是,事實證明馬科利挽救計劃毫無效果。派克公司銷售額急劇下滑,公司逐步被逼到瀕臨破產的邊緣。

  馬科利苦思冥想,夜不能寐。派克鋼筆跟圓珠筆硬拼顯然是沒有出路的,難道派克公司幾十年的基業真的要毀於一旦嗎?凌晨時分,心中煩悶不堪,他從床上爬起來給他的大學老師寫信,訴說自己面臨的窘境,並悲觀地預言“從實用、價格等方面看,我們絕無取勝的可能”。

  不久,老師給他回信,信中講了一個故事:“我家對面有個賣器皿的商店,商品物美價廉,很受顧客追捧。沒多久,周圍的同行全被擠跑了。可有一天,我家隔壁又開了家商店,我問老闆,你準備賣什麼,他說賣器皿。我說你不是找死嗎,難道你不知道對面有家狠角色。他說知道,但我賣的器皿不跟他比物美價廉,我賣的是古董。現在,這兩家店相安無事,生意都很興隆。”

  看完老師的信,馬科利沉思良久,突然眼前一亮。他再次召開會議,宣佈了兩件事:一是不跟圓珠筆比銷售量,同時大幅削減了派克筆的產量;二是不比價格,同時大幅提高派克筆的銷售價格。下屬面面相覷,馬科利笑著說:“從今天起,派克筆專門為名貴人士生產,它將成為‘筆中貴族’。”

  如此一來,派克鋼筆繞開了和圓珠筆的直接交鋒,你走你的低端路線,我走我的高檔路線,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在馬科利的精心策劃下,1960年,派克公司獲准成為英國皇室書寫用具的獨家供應商,派克鋼筆成了伊麗莎白二世的御用筆。這件事被廣為宣傳,派克鋼筆身價倍增,逐漸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此後,派克公司沿襲著高檔名貴的營銷路線。1962年,派克公司採用美國首批火箭的部分材料製成特別版鋼筆,只限售世界各地的重要人物。1987年,該公司又隆重推出百年紀念筆,成為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就這樣,派克鋼筆不僅沒有在圓珠筆的衝擊下萎縮消亡,反而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嶄新道路,成為聞名世界的品牌。

  談到派克筆的絕處逢生,馬科利深有感觸地說:“人的生存空間是立體的,當你山重水複的時候,不要總盯住前方的絕境怨天尤人,要學會看看天上、水下。如果人類只是專注於如何在陸地上跑得更快,就不會發明飛機,而事實證明,再快的汽車也跑不過飛機。派克筆就是這樣,既然我在地上跑不過你,那就飛到天上去。”

  名人承受壓力成功的事例篇2

  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在以一種近乎偏執的方式追求外形的完美。然而,有個女孩並不完美,卻成了美麗的代言人。6月8日,妮可·凱利摘得“美國小姐”愛荷華州分賽區桂冠,成為新一屆的“愛荷華小姐”。這位選美冠軍是一名殘疾人,左臂只有半截,但她燦爛的笑容不帶一絲憂愁。

  “我的確是殘疾,我參加選美,就是站出來告訴每個人,也許我們外表不同,說話方式、行為舉止也不盡相同,但我們都能做得很棒。”對於身體上的不完美,凱利從小到大一直都不迴避。

  23年前,小凱利出生時左臂就只有後半截。儘管如此,父母依然對她寵愛有加,凱利也因此養成了活潑樂觀的性格。小時候,每當小夥伴問凱利,為什麼她的左手只有半截時,凱利總是坦然地開玩笑說:“另外半截被鯊魚咬掉了呀。”從小就習慣被別人注視的她,比一般孩子更加大膽、勇敢,不管是男孩的專案——棒球,抑或是女孩喜歡的跳舞,凱利幾乎樣樣擅長。“我的世界裡沒有‘不行’兩個字,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嘗試的。”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凱利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和熱情所在——舞臺。“在舞臺上,我能夠抬頭挺胸、自信滿滿地做自己。在這裡,我允許別人盯著我看個夠。”

  2012年5月,凱利從內布拉斯加大學導演和戲劇管理專業畢業。她先是奔赴紐約,在百老匯的曼哈頓劇院實習,後又到芝加哥古德曼劇院實習。她渴望有一天,能在百老匯擔任舞臺監督。

  凱利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登上選美的舞臺。“我根本沒憧憬過這條路。”雖然如此,當她得知選美比賽的訊息時,這位從不拒絕嘗試的女孩自然也不會錯過。“當時我想,為什麼不呢?這樣更多的人就能聽到我的聲音。我覺得我能夠做到,也會樂在其中。”2013年2月,凱利開始為選美緊鑼密鼓地訓練。

  4個月中,除了遵守嚴格的飲食規律外,凱利的訓練無微不至,從穿高跟鞋走路、回答問題,到髮型、服飾、拍照姿勢,甚至包括笑容的幅度。

  凱利的努力沒有白費。歷時3天的比賽中,凱利的陽光、樂觀與機智一次次讓評委刮目相看。才藝表演時,她以高亢的嗓音唱出音樂劇《女巫前傳》的經典曲目《反抗引力》,全場彷彿聽到了她的心聲:“我要反抗引力騰飛,誰也不能阻止我。我不要再認命,就因為別人都說本應如此。也許有些事我改變不了,但若不去試,我怎麼能確定!”

  榮膺“愛荷華小姐”之後,凱利迅速被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ABC***美國廣播公司***等知名媒體包圍,要求採訪,都被凱利拒絕。她說:“之所以參賽,我是要證明:殘疾人和普通人一樣,普通人做得到的,殘疾人也做得到。

  ”美國小姐“賽事已經舉辦92年。13年前,天生沒有左手的女孩沃希吉爾當選”愛荷華小姐“,雖然沒有在總決賽奪冠,但她在事業上獲得了成功。不久前,她剛剛被授予傑弗遜獎,這個獎項專門獎勵那些為社群和公共服務做出貢獻的人。

  對凱利來說,無論”美國小姐“還是”愛荷華小姐“,都只是一個起點,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名人承受壓力成功的事例篇3

  身為家中的老大,出生於廣東省澄海市的蔡東青,很小就與兩個弟弟起早貪黑在田間地頭幹活。盡微薄之力幫助父母艱難地過日子。在家境艱苦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蔡東青從初中畢業,就開始打工生涯。

  蔡東青穿著雨鞋,在五金工廠做電鍍,要連續做12個小時,從晚上8點做到第二天早上8點,可惜萬分辛苦地做幾個月,居然只能換來微乎其微的收入。蔡東青默默地想,如果幹不出事業,自己就沒有希望。因此,17歲的蔡東青想辦法說服母親,要她向別人借800元錢給自己創業。

  用母親借到的錢,蔡東青買來一臺手壓機,在家中建立製作塑料小喇叭的作坊。最初做小喇叭時,蔡東青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可是資金不夠,買機器之後沒有剩下多少錢,小喇叭的開模成為讓他頭疼的難題。

  蔡東青的表哥在做模具。他只得去找表哥幫忙做,別人開一套,順便也為他開兩套。在表哥的幫助下,30多天他們就開發出產品,不過讓蔡東青非常失望,由於產品沒有特色,質量不高,樣品拿到市場上,基本無人問津。

  經過分析蔡東青認為,只有做出比別人好的產品,才會有市場。為保證產品的質量,蔡東青找到很多生產喇叭的廠家。買回來後一個一個地吹,聲音好的就利用,聲音差的便丟棄,因此他做出來的產品質量好,很快就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充滿幹勁的蔡東青取出自己的積蓄,又經過東拼西借共湊得7000元,雄心勃勃地與生意做得不錯的表哥合作,盼望儘快把事業做大。可是兩個人的經營思路不同、產品不對路,沒過多長時間,投資就全部賠光,結果以失敗告終。

  與表哥合作失敗,給蔡東青帶來沉重的打擊,殘酷地折磨著他,蔡東青知道,悲哀喟嘆毫無益處,與其在痛苦裡嘆息,不如在歡樂中掙扎,在失落與希望中較量。

  蔡東青隨時隨地都在尋找創業的機會。在香港看到日本產的玩具四驅車時,他憑著對玩具市場的敏銳判斷和精確分析後認為,傳統的玩具業將逐漸淘汰,開發青少年智力型玩具,必定會得到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於是成立了廣東奧迪玩具實業有限公司,引進、開發、生產青少年智力型玩具迷你四驅車系列產品。

  蔡東青的四驅車投放市場後,由於產品內涵科技性高。有益於青少年通過玩車長知識和啟迪智慧,所以深受青少年喜愛。

  多數人買東西,都喜歡看品牌,買玩具也是這樣。覺察到品牌很重要的蔡東青,準備與媒體舉辦活動,讓他的產品脫穎而出。

  蔡東青與廣東電視臺聯絡,商量共同搞四驅車大賽,廣東電視臺果然願意合作。通過舉辦四驅車大賽,蔡東青的四驅車馬上熱銷全國,年銷售額突破,億元,佔同類產品五成市場,財富就像冬天的雪球,向他滾滾而來。

  可惜商場風雲變幻難測,正當蔡東青春風得意時,他的企業突然陷入低谷,產品被仿冒嚴重,導致銷售業績滑坡,銷售團隊信心低迷。雖然僅高興幾天的蔡東青頓時跌到崩潰的邊緣,可是他不會輕易向困難低頭,而要積極地面對,及時總結問題在哪裡,把困難化為機會。

  萬代是日本最大的玩具製造商,通過對萬代成功經驗的認真研究,蔡東青發現,日本只有1。28億人,每年可以做到200多億元,中國有13。6億人,自己卻只做到幾億元,顯然並非市場小,而是做得不夠好。因此,蔡東青決定進行戰略轉型,強化動畫片+玩具的模式,要打造最有價值的動漫產業鏈。

  朝氣蓬勃的蔡東青力排眾議,絞盡腦汁花重金把日本正在熱播的動畫片《四驅暴走兄弟》買到手,通過播放這部片子,果然拉動了產品銷售,奧迪玩具公司的業績又呈爆發式增長起來。

  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蔡東青多次考慮,如果要把事業做大,就不能只是待在家鄉,而要走出去尋找更寬闊的發展平臺。因而,蔡東青和父母兄弟協商,要把公司的創意、營銷部門搬遷到廣州。儘管父母兄弟熱情支援,不過也感到有所顧慮,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澄海的文化是崇尚安居樂業,這裡的企業想走出去是很困難的。

  可是,蔡東青確定進軍廣州,並創辦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讓業務超越玩具產業的範疇,開始涉足動畫、漫畫相關影視文化產業,向動漫文化產業轉型。蔡東青的長遠目標是,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看奧飛動漫的動畫片,把中國優秀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對於蔡東青而言,動漫是陌生的行業,為了避免風險,奧飛動漫公司先與日本萬代合作開發《迪迦奧特曼》中的人物和器械等動漫玩具產品。積累到不少經驗以後,憑藉過人的膽識和智慧,蔡東青決定投入5000萬做動漫,他的想法引起公司管理層的牴觸,很多人激烈反對。

  從決定投拍動漫,到第一部片子《火力悠悠少年王》終於做出來,經歷漫長而艱難的兩年。這期間幾乎沒有哪個敢下結論,投入鉅額資金做動漫是否能取得成功。

  直到《火力悠悠少年王》深受觀眾歡迎,奧飛動漫公司管理層才佩服蔡東青,原來他的決策是正確的,他的銳意進取是對行業深入細緻瞭解的結果。《火力悠悠少年王》的推出,為奧飛動漫公司向綜合性的動漫玩具公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頂著中國動漫第一股的光環順利上市後,奧飛動漫公司的發展突飛猛進。到2012年蔡東青已經擁有43億元資產。從800元起家到43億元的巨大蛻變,從地道的農家娃到飛黃騰達的富豪,蔡東青的經歷頗具傳奇,是典型的中國沿海企業家的奮鬥史。



1.關於堅強意志的名人故事

2.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事例

3.勵志突破自我的經典名人例子

4.殘疾名人成功的例子3篇

5.名人做事用心成功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