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奪天工的用法

  巧奪天工,古代成語,“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了,巧奪造化。”專指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感情色彩:褒義詞,多用來誇讚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亦指人技藝十分高超。

  成語結構:動賓式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技藝。

  巧奪天工的出處

  晉·郭璞《葬書》:“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了,巧奪造化。”

  元·趙孟頫《贈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謂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

  清·張岱《陶庵夢憶·濮仲謙雕刻》:“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若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

  巧奪天工的相關典故

  甄氏是中山郡無極縣人。其祖父甄邯曾任漢太保,世襲頒佈俸祿二千石。他的父親甄逸,曾任上蔡縣***今河南上蔡縣***令。甄氏三歲時,父親病故。甄氏天資聰明,九歲時經常到書房外偷聽哥哥們讀書,常用諸兄筆硯寫字,在此執教的老師,為甄氏的好學精神所感動,便破例收下了這個女學生。長大後,甄氏才學見識名冠當時,尤以詩作見長;而其貌之美,可以傾國。當地有一算命先生,頗有些名氣,據說能算出一個人的未來吉凶。甄夫人請算命先生為女兒看相算命,算命先生一見甄氏姑娘,大吃一驚說:“此女將來貴不可言!”

  當時,出身於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庭的袁紹,擔任冀州***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城***牧,他的第二個兒子袁熙尚未成親。袁熙聽說甄氏才學出眾,貌若天仙,而且是官宦人家出身,門當戶對,請求父親派人去提親,這樣,甄氏便嫁到了袁家。後來,袁紹在與各地方勢力的混戰中取勝,他的三個兒子也各領一州。但好景不長,公元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打敗,不久吐血而亡。他的次子袁熙不久也被公孫康殺死。

  此時,袁紹的夫人劉氏和甄氏一起住在鄴城***漢獻帝被曹操迎接遷都至許昌,任命袁紹為太尉、封鄴侯,故家眷居鄴***。曹操的次子曹丕破鄴城後進入袁府,見到甄氏即被她的美貌所驚呆,他當即要她理一下披散的頭髮,見甄氏臉上有淚痕,並遞過去手帕讓她擦臉。臨走時,留下一隊衛兵保護袁府,不許外人闖入。不久,曹丕稟明曹操,派人把甄氏接到自己府裡,與她喜結良緣。

  自此曹丕對甄氏寵愛無比,百依百順,曹操死後,曹丕代漢稱帝,建立了魏國,甄氏被立皇后。當時甄氏已年過四十歲,容顏衰敗。為了能使曹丕長久寵幸自己,她每天早晨都要花很長時間梳洗打扮。

  據說在她宮室前的庭院中,有一條長得非常美麗的綠色的蛇,它嘴裡時常含一顆紅珠。每當甄皇后晨起梳妝打扮的時候,它就在她面前簽署成奇巧的形狀。甄皇后後來注意到,這條蛇每天筋同的形狀,從來不重複。於是,她就模仿它的形狀梳頭。

  時間久了,甄皇后的頭髮雖然是用人工梳成的,但它的精緻巧妙可稱得上“巧奪天工”。當然,她每天頭髮的形狀也是變化不同的,後宮的人都稱它為“靈蛇髻”。曹丕見了後,覺得她仍然非常年輕漂亮,還是對她十分寵愛。

  但是,隨著年華的消逝,即使再精緻巧妙的梳妝,也無法改變甄皇后失寵的命運。年輕美貌的郭皇后終於替代了她的地位。而她由於對此不滿,惹怒了曹丕,最後被下詔賜死。曹丕死後,甄皇后所生長子明帝即位,追諡其母為文昭皇后,另建寢廟,曰“文昭廟”,世世享祀,與祖廟相同。此成語源於甄皇后為永葆青春秀美,精心梳理“靈蛇髻”,以取悅皇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