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受傷的原因

  很多人因為安全問題害怕參與滑雪。其實,只要把“功課”做足,休閒滑雪是很安全的運動專案。那麼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身體凍傷

  症狀:面板冷且蒼白,脈搏緩慢,看不清楚或者重影,嗜睡或者短暫的無意識。

  措施:對體溫過低者,應立即轉移,更換被打溼的衣物,用保暖的羽絨或者太空棉包裹保暖。千萬不要強行鼓勵傷者做動作,或者用揉搓的辦法升高體溫,但不能通過喝酒緩解寒冷感,特別注意不能馬上烤火。

  二:眼睛傷害

  症狀:程度較輕的雪盲,眼睛會感覺發癢、疼痛,眼球發紅,像有沙粒鑽進眼睛一樣。

  措施: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應該拉起上眼瞼,檢查是否有異物進入眼睛,確認有沒有眼球割傷。在沒有割傷的情況下,用純淨水或者眼藥水清洗眼球,然後用柔軟的醫用棉紗覆蓋眼睛,閉眼休息。

  三:面板傷害

  1.擦傷和裂傷

  症狀:面板表皮受到刮擦,破皮之後滲出血液或者組織液,傷口有灼痛感為擦傷;面板受到鋒利物體的打擊,傷害到皮下的柔軟組織裂開口子,傷害到真皮層則為裂傷。

  措施:用消毒紗布適當地給傷口施加壓力來止血,用硼砂水消毒最好,用生理鹽水代替也行,立即對傷口進行清洗,然後塗上消炎軟膏或者紫藥水,不用紗布覆蓋。

  2.運動摩擦傷

  症狀:滑雪靴不合適,腳會磨起水泡。

  措施:立即換掉不合腳的鞋子,如果水泡不大,過24小時後,疼痛感就不強烈了。如果水泡很大,可以考慮先用殺菌藥品給水泡消毒,然後用消毒過的手術刀在水泡突起切開一道小口,用棉紗壓出其中的液體,再抹上抗感染的藥品,用紗布覆蓋.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雪崩的知識:

  1.雪崩:雪場最殘酷的較量

  人們可能察覺不到,其實在雪山上一直都進行著一種較量:重力要將雪向下拉,而積雪的內聚力卻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當這種較量達到高潮的時候,哪怕是一點點外界的力量,比如動物的奔跑、滾落的石塊、颳風、輕微地震動,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聲,只要壓力超過了將雪粒凝結成團的內聚力,就足以引發一場災難性雪崩。然而,雪崩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人類活動。據專家估計,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們的隊友造成,這種雪崩被稱為“人為休閒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運動愛好者經常會在不經意間成為雪崩的導火索。

  並不是只有歐洲知名的滑雪場才可能會出現雪崩。2012年11月23日,北京一女遊客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萬龍滑雪場滑雪時,遭遇雪崩被掩埋,獲救後身體多處骨折。事發地屬於滑雪場專門為滑雪高手準備的“野雪區”,坡度較陡,在滑雪動力的作用下,導致突然發生了雪崩事故。事發後,萬龍滑雪場提示稱,“野雪區”不比雪道,隱藏的未知危險比較多,進入“野雪區”滑雪需量力而行,結伴而行並注意安全。

  2.關注雪崩警示

  滑雪作為歐洲的“全民運動”,其危險係數也受到歐洲各國的重視。為了防止雪崩,滑雪區被劃分為高、中、低以及零危險區。不同區域都有明顯的警告標牌。在滑雪區***還設有大型“雪崩危險地圖”。初級滑雪者只能在零危險區內活動。

  歐洲各地還通過造林防禦雪崩。通過科學的造林,可以把極速下降的積雪擋住。此外,雪崩防護堤也被廣泛使用。一層層錯落有致的雪崩防護堤,既可以降低雪崩的速度,也可以減少下行的雪量。滑雪場附近長期停有救護車,處理緊急情況時甚至會出動直升機。臨時性措施還包括警報、封閉、疏散和人工引發雪崩。除了探測器、無線電收發機和鏟子,有些人還使用高科技安全裝置來增加他們在雪崩中生還的機會。比如雪崩救生氣囊,這種可充氣式救生包可以在雪崩發生時挽救他們的生命。還有雪肺,可以減小窒息的可能性。它通過一個通氣口從積雪場中吸收空氣。呼氣時,將富含二氧化碳的氣體轉送到身後的雪中,以便不再吸入。此外,雪崩救生夾克也很受歡迎。

  歐洲不少國家還設有雪與雪崩研究中心。像瑞士聯邦雪與雪崩研究院主要研究雪況發展、積雪力學、雪崩形成和雪的晶體結構與變化等。幾乎所有大型滑雪場都開設滑雪學校。很多滑雪場規定,滑雪者必須出具“執照”。

  3.荷蘭王子因滑雪殞命

  滑雪者有時也會因防備不足遭遇災害侵襲。據報道,弗裡索王子17日在奧地利靠近德國邊界的萊希滑雪時,遭遇雪崩,弗裡索被一個大約30米寬、40米長的雪堆掩埋。滑雪場接到報警後,一架直升機隨即搜救。搜救人員藉助弗裡索隨身攜帶的定位發射器找到他。萊希市發言人約胡姆介紹,弗裡索出事時偏離正常滑道。當時有包括其老同學等3名滑雪者與他同行,僅他1人被埋。萊希旅遊局女發言人赫布斯特則說,除弗裡索外,其他人配備滑雪氣囊。氣囊可把遭雪埋的人彈出雪堆併發出求救訊號。

  當地市政廳還說,當地17日釋出4級雪崩預警。奧地利的預警共分5級,4級代表高度危險。 對此,德國滑雪專家帕拉西爾對記者說,雪崩的致命性通常包括身體創傷、窒息和體溫過低。完全被掩埋的人一般可存活約18分鐘。弗裡索遭遇雪崩受傷,主要因為他沒有配備滑雪氣囊,而且沒有聽從雪崩預警。據他介紹,歐洲早在20年前就制定了統一的雪崩預警指數。冬季,滑雪地區每天更新兩次雪崩公告。